鐘新榮
(核工業四一六醫院心內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心臟疾病,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在臨床中,多數患者由于對疾病知識掌握不足,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導致再入院率較高[1]。因此,采取何種延續性護理方式,提高患者遵醫行為,降低再入院率,是目前研究的重點。本研究將團體活動式延續護理用于冠心病護理中,現報道如下。
將2017年2月—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6.71±4.28)歲;病程5個月~7年,平均病程(2.69±0.47)年。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齡53~77歲,平均年齡(66.42±4.11)歲;病程7個月~6年,平均病程(2.61±0.4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出院后接受常規隨訪,出院1個月內每周電話隨訪1次,1個月后為每個月電話隨訪1次。觀察組實施團體活動式延續護理,具體措施如下:每2周組織1次團體活動,每次1~2h,共進行6次。(1)首次活動先讓團體成員之間相互自我介紹,再由護士介紹團體活動的目的、內容與目標,并幫助團體成員之間相互認識,形成戰勝疾病的聯盟。(2)第2次團體活動時向患者講解運動鍛煉及飲食管理的目的,要求堅持運動鍛煉及飲食管理的患者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獲得的益處等。由護士講解鍛煉及飲食管理的要領,并鼓勵患者之間相互探討如何才能堅持運動鍛煉及飲食計劃,并了解每位患者無法堅持運動鍛煉及合理飲食的原因,制定針對性計劃,解決其相應問題。(3)第3次團體活動時,讓團體成員對運動鍛煉及飲食管理方法進行回顧,再集體打太極拳1套,動作輕柔、緩慢。隨后由護士講解日常生活的相關注意事項、情緒管理等相關知識,再鼓勵生活習慣好、應對積極的患者分享自己的心得,讓患者加強對健康生活的認知。(4)第4次團體活動采用問答的方式回顧合理飲食、運動鍛煉、生活習慣等相關內容,對不了解的地方再次講解。隨后由護士介紹家庭用藥相關管理知識,使患者掌握用藥技巧與注意事項。(5)第5次團體活動由患者講解用藥體會,護士針對每位患者情況制定應對方案。(6)第6次團體活動時采用知識搶答的方式對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與鞏固。
(1)記錄兩組患者遵醫服藥、定期復查、合理飲食、運動鍛煉等遵醫行為情況,均采用5級評分法,0分表示完全不遵從,4分表示完全遵從。(2)隨訪6個月,記錄兩組患者再入院情況。
錄入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示為P<0.05。
觀察組患者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健康飲食、運動鍛煉等遵醫行為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比較(±s,分)

表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遵醫服藥 定期復查 合理飲食 運動鍛煉觀察組 47 3.42±0.42 3.45±0.41 3.41±0.43 3.48±0.46對照組 47 2.52±0.39 2.49±0.33 2.56±0.35 2.41±0.31 t - 10.765 12.504 10.510 13.22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隨訪6個月,觀察組患者再入院率為4.26%(2/47),明顯低于對照組17.02%(8/47)(χ2=4.028,P<0.05)。
冠心病是一種高發于中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長期威脅著患者生活質量與健康。經相關研究發現,冠心病患者反復入院與不良生活習慣、自我管理能力差相關[2]。尤其是出院后缺乏監督,多數患者遵醫行為較差,導致病情難以獲得有效控制。因此,實施有效的延續護理對控制冠心病患者病情發展有積極作用。
本研究將團體活動式延續護理用于冠心病護理中,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遵醫行為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團體活動式延續護理通過提高冠心病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患者出院后通過團體活動能獲得病友支持,增強面對疾病的信心。通過病友之間分享與溝通經驗,護士介紹相關注意事項,鼓勵患者健康行為,及時糾正錯誤認知與行為,能消除患者消積思想,從而促使患者提高治療依從性[4]。通過團隊活動也能幫助患者熟練掌握運動鍛煉、合理飲食、服藥等相關知識,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重視程度[5]。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再入院率較對照組低,表明團體活動式延續護理通過提高患者遵醫行為,也能進一步預防病情復發,利于患者預后。
綜合上述,團體活動式延續護理能提高冠心病患者遵醫行為,也能降低再入院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