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同營
(張家港乘航醫院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護理措施卻普遍只注重基本護理,對患者的心理需求普遍缺乏重視。為進一步分析護理措施,在本文中就主要從我院選取計劃生育手術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對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予以了探究分析。
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醫院選取計劃生育手術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實施研究,以隨機均勻為分組原則,可將選取的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31例)與觀察組(31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介于20歲~4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34±5.15)歲;觀察組患者年齡介于20歲~4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35±5.15)歲。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于對照組中應用傳統護理模式,比如生命體征監測、手術器械準備、術中配合等。
觀察組則在傳統護理模式的基礎上應用舒適護理,其內容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術前護理。熱情接待患者并詳細講解住院環境、設備設施、醫務人員,有效了解患者的個人生活習慣以及心理狀態;(2)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將患者安全送回病房,且保護好患者的隱私部位,在回到病房后為患者擺放舒適的體位,且定期進行翻身,避免壓瘡的發生,同時減輕患者的疼痛;(3)心理護理。多數接受計劃生育手術的患者均因為擔心手術疼痛、出血以及不和諧性生活等情況而存在多種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積極溝通,詳細告知手術的性質、方法以及原理,促使患者對手術具備充分正確的認識。
比較分析其護理滿意度和心理狀態改善情況。
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展開調查,滿分為100分,十分滿意指分數大于90分,滿意指分數介于65分到90分,不滿意指分數低于65分[1]。
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實施比較分析,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心理狀態越差[2]。
采用SPSS20.0軟件總結分析本文相關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統計學意義顯著。
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顯著較高,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83.87%、100.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s,分)
組別 病例數 焦慮評分 t P 抑郁評分 t P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1 61.4±5.5 43.9±2.1 21.019 <0.05 62.2±4.9 46.9±2.8 19.169 <0.05對照組 31 61.3±5.2 53.7±2.1 9.583 <0.05 62.1±4.2 54.3±2.8 10.926 <0.05 t-0.093 23.333 - - 0.109 13.214 - -P->0.05 <0.05 - - >0.05 <0.05 - -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的心理狀態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觀察組改善情況更顯著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臨床中,計劃生育手術屬于一種操作簡單的手術類型,但是因為手術所具備的特殊性,所以患者極易產生多種負面情緒,對預后效果產生了嚴重影響。所以,對接受計劃生育手術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措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就舒適護理而言,該護理措施主要從術前護理、術后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等方面入手,集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并在積極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的情況下,不僅患者了患者焦、抑郁等負面情緒,而且促使患者充分了解了與手術相關的知識,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準備,提升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從本文研究結果亦可看出,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顯著較高,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83.87%、100.00%,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萬成梅[4]通過研究得到了和本文類似的結果,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85.00%、96.67%。
綜上所述,于計劃生育手術患者中應用舒適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