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敏 曹靜 趙煥(通訊作者)
(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江蘇 南通 22601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慢性氣流阻塞疾病,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1],其發病率是漸進的,最終導致肺功能減退,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2]。目前COPD的常規治療方法包括抗炎,化痰和解痙藥物療法。雖然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癥狀,但它們不能完全排空痰且療效緩慢。支氣管鏡技術肺泡灌洗在臨床正逐漸被廣泛地應用,此技術能有效地提高COPD患者的治療效果,并減輕炎癥反應[3],良好的護理技術能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觀察綜合護理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支氣管肺泡灌洗的影響。
2017年5月—2019年1月南通第六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收治120名COPD患者,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60)、對照組(n=60),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程度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1.1 診斷標準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WS318-2010);患者自愿參與臨床研究并簽訂知情書;病情進入穩定期的患者。
1.1.2 排除標準 檢查不合作,無咳嗽反射,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嚴重心律失常,肝或腎功能衰竭或其他消耗性疾病。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為患者提供呼吸科常規護理,嚴格觀察患者的痰液量、痰性質及病情變化。
1.2.2 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 術前:向病人解釋檢查目的、流程,有關配合注意事項;詳細了解病史和體格檢查,評估患者生命體征,必要時作心電圖和血氣分析;術前4小時囑咐患者禁食、禁水,術前半小時用藥;檢查前囑患者取下假牙,排空大小便。術中:心理疏導患者進行內鏡下治療的緊張、焦慮情緒,配合醫生進行麻醉處理,觀察術中引流管是否通暢。術后:囑咐患者術后半小時內減少說話,使聲帶得到休息,如有聲音嘶啞或咽喉疼痛,可給予霧化吸入,進行低流量氧療;禁食2小時,2小時后試飲水后無嗆咳可進行溫涼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觀察有無發熱、胸痛、呼吸困難,分泌物的顏色及性質。活檢后有少量咳血及痰中帶血,無需特殊處理,鼓勵病人輕咳出痰液及血液。進行呼吸道護理,告知患者拍打背部方法(手指彎曲,空掌叩擊,按照從上而下的順序拍背),以此促使患者將痰液排出。指導呼吸訓練,取患者平臥位,左、右手分別放在胸部、臍部位置。呼吸過程向外擴張,呼氣時向內進行收縮,每日1次,每次時間為15min。然后實行縮唇呼吸指導,叮囑患者經鼻吸氣,再緩慢呼出氣體,如此反復數次,每日2次,每次10min。
觀察兩組患者咳嗽、咳痰、哮喘等臨床癥狀是否有所改善,計算總有效率。進行兩組患者滿意度的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并計算總滿意度。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s)
?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滿意度調查比較(例)
由于人口增長和突出的老齡化問題,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的能發,病增率加很高CO。PD通患過者纖的維肺支通氣氣管[4鏡],吸改痰善和C灌OP洗D可患有者效癥改狀善,但[5]。國內對支氣管肺泡灌洗術的臨床護理中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本次研究主要對行支氣管肺泡灌洗術的COPD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導,排痰訓練,呼吸道護理及呼吸訓練指導等綜合護理方法。實行健康教育工作,能幫助患者對自身病癥有正確的認知,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開展臨床工作。同時提供心理疏導,可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消除不良心理情緒。對患者給予呼吸道護理、呼吸訓練指導,能提高患者術后肺功能的恢復,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
總之,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行支氣管肺泡灌洗術的COPD患者,能夠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治愈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住院天數,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