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燕
(安徽省黃山市中醫醫院骨科 安徽 黃山 245000)
便秘為臨床常見疾病,其主要是由于人體正常排便形態發生改變,比如糞質干硬、排便困難和排便次數減少等[1]。研究顯示,我國臥床骨折患者發生便秘概率高達91%。腰椎骨折由于血脈受到損傷,進而導致其惡血滯留,引起氣血不暢、大便干結,不僅對患者機體造成痛苦,同時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2]。本研究對所有腰椎骨折便秘患者實施分析,并對其各項情況進行分析,具體內容見下文。
將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骨折便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或研究病人,以電腦隨機分組方式作為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50例、對照組50例。
觀察組5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別33、17例;年齡值在5歲至80歲,平均為(42.78±1.12)歲。
對照組5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別34、16例;年齡值在6歲至80歲,中位為(43.20±1.83)歲。
兩組腰椎骨折便秘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各項資料對比,兩者間無統計學意義,用(P>0.05)來表達,表示能夠進行對比。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
1.2.2 觀察組 實施耳穴壓豆加中藥敷臍治療以及針對性護理,具體內容:(1)耳穴壓豆:選擇壓痛法,在患者一側耳朵上采用探棒對敏感點進行探查,并選擇肺、三焦、皮質下、直腸和大腸下段、交感等穴位,采用棉簽蘸取75%的酒精對耳部進行消毒,采用耳穴壓豆貼貼于上述穴位,并對穴位進行按壓,時間為約為3分鐘,直至患者感到發熱麻脹、局部灼痛,每日按壓3~5次、每次3~5分鐘,兩耳交替進行。(2)中藥敷臍:對患者臍部進行清潔,并將5g芒硝、4g大黃充分搗碎并研粉。將40攝氏度的陳醋加入調成糊狀,在患者臍部神闕穴部位覆蓋5cm×5cm的正方形手術敷貼,每日更換一次,共治療3天為一個療程。(3)針對性護理:①飲食調護:告知患者每日飲水量應大于1500~2000毫升,并在飲食方面指導其以營養豐富、易在消空腹化、狀清態淡下飲服食用為蜂主蜜,水多[3]食。用②新腹鮮部水按果摩和:蔬在菜患,者每臍日部晨位起置后選擇橫結腸、降結腸、升結腸進行按摩,每日4次、每次5分鐘,并告知患者在晨起和睡前以環狀按摩腹部,每次50~100下,按摩時需對貼敷于神闕穴的中藥進行保護。
對比觀察組、對照組兩組腰椎骨折便秘患者治療效果、疼痛程度。
應用SPSS26.0軟件分析所有“觀察指標”,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卡方檢驗,檢驗結果治療效果、疼痛程度以P<0.05表明兩者間存在差異,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觀察組腰椎骨折便秘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100例腰椎骨折便秘患者治療效果(n)
觀察組腰椎骨折便秘患者中、重度疼痛較對照組少,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100例腰椎骨折便秘患者疼痛程度[n(%)]
我國中醫學認為,“耳為宗脈之聚”、“十二經通于耳”,人體各個臟腑器官在耳廊處均具有不同代表區域,且規律的存在于耳穴[4]。本研究中,通過應用耳穴壓豆加中藥敷臍治療,其中耳穴壓豆中的大黃具有涼血解毒、清熱通便的效果;芒硝能夠蕩滌胃腸、潤下軟堅之功;陳醋能夠使藥物穿透力增加,直達病灶位置。臍部的神闕穴作為人體十二經絡之根、五臟六腑之本,對該穴位進行刺激,能夠通過經絡直達病灶位置,進而達到調達臟腑、潤腸通便、疏通經絡的目的,且臍部皮質組織較薄,無脂肪組織,具有較高敏感度,能夠促進藥物的吸收。耳穴壓豆加中藥敷臍配合治療,具有較高安全性,效果顯著。通過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能顯著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便秘癥狀。
綜上所述,耳穴壓豆加中藥敷臍治療腰椎骨折便秘的同時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減輕其疼痛程度,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