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屏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 廣西 南寧 530031)
問題式教學(PBL)是近幾年來逐漸普及并完善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強調以問題為基礎、以護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1],過程中由護生通過自主研究、共同討論實現解決問題目的,同時提升護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主能力[2]。本文主要探討護理臨床帶教中PBL教學法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實習的144例護生,隨機分為觀察組(n=72)與對照組(n=72)。對照組72例,男3例,女69例,年齡20~24歲,平均年齡(22.03±5.46)歲。觀察組72例,男5例,女67例,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1.89±5.37)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均保持同質性(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教學,嚴格依照教學大綱帶領護生實習。
觀察組實施PBL教學法,具體為:(1)設置問題。進入科室前1周,依據教學大綱目標以及教學進度、科室實際情況設計問題,以科室常見且典型病例設置若干問題,由帶教老師將與問題相關病例資料、課程教材、文獻資料提供給護生。(2)自主學習。由護生帶著疑問,自由結合成小組,依據問題查閱文獻、課程教材等,收集資料,并提煉問題與總結,獨立對問題與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思考,查找答案。(3)討論總結。定期召開討論會,由每位護生圍繞病例資料以及帶教老師布置的問題進行論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與其他各位護生共享自學內容,在各位護生匯報完畢后,帶教老師對各位護生的陳述與看法進行匯總,再次探討其中存在嚴重分歧部分,得出正面典例。在整個過程中,帶教老師應充分發揮引導與啟發作用。最后帶教老師進行總結,分析歸納重難點,完善護生知識結構。
(1)護生教學結果。考察護生理論知識、操作能力、書寫病歷能力、綜合能力,得分與優質教學結果成正比。(2)教學方法評估。包括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精神等。
采用SPSS17.0軟件對以上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教學結果用均值加減標準差(±s),采用t檢驗,教學方法評估用頻數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生教學結果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護生理論技能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實習護生理論技能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理論知識 操作能力 書寫病歷能力 綜合能力觀察組 72 97.58±6.79 94.26±10.23 95.72±10.55 95.47±11.20對照組 72 80.44±7.03 81.65±9.75 82.54±11.04 79.62±10.83 t - 14.881 7.571 7.324 8.63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護生對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團隊精神評估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實習護生對教學方法評估對比[n(%)]
PBL教學法打破常規,提倡以護生為核心,要求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與討論,豐富教學形式,控制學習進程,啟發護生進行提問,提高護生交流、協調能力,有助于提高護生綜合素養。在PBL教學過程中,將重點由“教”轉向“學”,首先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工作中常見問題,指導護生帶著問題通過文獻、相關教材、圖書館、網絡資源信息等各種有效方式獲取與護理學相關內容[3],激發護生自主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有助于護生通過自己所學理論知識對各問題解決方法進行分析、比較,得出最佳解決方案。整個過程中完全以護生為主體,帶教老師則發揮引導輔助作用,可有效培養護生自學能力,調動護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4]。完成該次學習任務之后,不斷循環重復教學內容,加深記憶力與理解程度。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生各項教學結果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PBL教學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護生理論與實踐能力。PBL教學法鼓勵護生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以小組討論形式培養護生獨立思考、臨床思維能力,帶教老師保持和藹態度為鼓勵護生暢所欲言,勇敢發表自我觀點與見解[5]。且在集中討論過程中,集體式討論學習環境有助于培養護生的合作精神,保障護生與護生、護生與帶教老師之間一定程度的溝通與交流,促進關系融洽,形成團隊意識。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生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精神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以上分析一致。
綜上所述,在護理臨床帶教中實施PBL教學法,可豐富教學形式,提高護生實習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