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蒙古國特派記者 張丹
“中國與蒙古國的邊界線是中國與鄰國最長的邊界線,比中俄的還長。如果中蒙邊境和平、穩定,兩國人民友好往來,這樣的邊界線對雙方是絕對都有好處的。”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邢海明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這樣描述兩國的特殊關系。邢大使還專門談及兩國人文交流,以及蒙古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
據邢大使介紹,蒙古國是首批同新中國建交的10個國家之一。建交以來,兩國關系雖經歷過一些曲折,但睦鄰友好始終是主流。2014年,習近平主席對蒙古國進行歷史性訪問,雙方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標志著中蒙關系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邢大使在談到中蒙人文交流時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他說:“習主席2014年訪蒙期間宣布,中方會免費譯制25部中國的優秀影視劇作品,然后贈送給蒙方。蒙古國現在可以說出現了‘中國電視劇熱。蒙古國民眾以前看電視劇流行韓流,但這25部影視劇播出后,中國的文化也深受歡迎。有蒙古國朋友告訴我,因為在公司上班時偷偷‘追中國電視劇,結果被老板發現罰了錢。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文化深入人心。”
“蒙古國面積156.65萬平方公里,比較遼闊,但人口不多,只有約330萬。在這種情況下,它的對外方針首要是跟兩大鄰國發展睦鄰友好合作關系,這是最首要的,然后同時也和其他國家發展關系。”邢大使在談到蒙古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時說,“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叫鄰望鄰好,親望親好。你過上好日子對我們來說,這是好事,我們不會干 涉你的一些做法和內政。中國樂見蒙古國同其他國家發展正常的友好合作。但有一點,我們不允許在我們的周邊出現針對中國的不友好的行動,也不允許出現不尊重中國核心利益的事情。蒙方在這方面也表示充分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蒙方強調在涉藏、涉臺以及新疆等問題上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今年4月,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對華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邢大使說,蒙方積極支持和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并正加快蒙方“發展之路”倡議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中國連續多年成為蒙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國和援助提供國。雙方正朝著到2020年雙邊貿易額100億美元的目標順利邁進。蒙方還在成吉思汗國際機場和有關口岸車站專門設立“一帶一路”快捷通道,為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并持有相關部門證明的旅客提供諸多便利。
談到投資合作,邢大使強調,主要是靠企業自身來把握。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建議投資者首先要了解投資國的投資環境,然后進行投資評估,再進行投資的預算,最后才能進行投資。一些中國企業在蒙古國投資有成功的經驗,也有一些失敗的教訓。但我認為第一個原則就是要相互尊重;第二要互利共贏。搞投資,想吃獨食是不行的。第三個就是企業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企業不能光是賺錢,沒有社會責任。我想這些如果都做好了,在蒙古國的投資還是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