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韓國特約記者 劉顯 郭偉民
上周末韓日首次事務級別磋商結束后,雙方在“原料斷供”上的分歧不減反增,令韓媒開始擔心,日韓由原料進口引發糾紛或升級至長期經濟戰,而依賴日本原料的韓國半導體產業損失更大。
“會面”還是“磋商”?
根據韓國《每日經濟》14日的報道稱,韓日雙方就“原料斷供”風波12日舉行首次工作接觸,但雙方矛盾反而呈現擴散態勢。日方在會議結束后第二天向韓國駐日本大使館提出抗議,稱韓國在會后立即召開記者會公布部分談判內容“直接影響兩國信賴關系”。雙方分歧主要集中在韓方是否正式要求日方撤銷物質限制措施和此次會談的性質等。
韓聯社14日稱,韓日首次接觸與其說緩解矛盾,不如說加深了誤解。韓方認為此次見面是“為解決問題而見面,是雙方的一種工作磋商”,但日方則認為“會面并非工作磋商,而是旨在讓雙方相互說明事實情況”。日本方面認為,韓國沒有就日方行為違反WTO規則進行過抗議,但韓方稱這與事實完全不符。有分析認為,隨著韓日雙方首次官方接觸在雜音中結束,下次會談的氛圍可能更加惡劣。日本NHK電視臺評論認為,隨著韓日雙方分歧繼續,下月日本政府將韓國排除出貿易“白名單”或不可避免。
美國不愿插手
韓國《國民日報》14日的報道稱,日本對韓國的外交努力不予理睬,這導致問題無法找到突破口。被韓國認為“最具發言權”的美國,雖然強調韓日關系的重要性,但在具體調節動作上卻并不積極。
剛剛結束美國4天之行的青瓦臺安保室第二室長金鉉宗表示,已向白宮部分高級官員和眾參兩院議員們介紹日方行動的不當,美方人士一方面強調韓日關系的重要性,一方面也對由此可能引發的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混亂或損失美國利益表示擔憂。此前日方已經拒絕了美方12日提出的韓美日三方會談的提議。
根據美國福布斯網報道,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史迪威12日對日媒稱,美國沒有計劃調停日韓貿易問題,并呼吁雙方對話解決問題。史迪威稱,美國的立場是必須防止其強大盟友間出現隔閡,鼓勵兩國聚焦于雙方關系中的積極方面,尋求合作空間。
向俄羅斯求援?
在結束6天的赴日緊急磋商后,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13日向公司管理層告知了他日本之行的結果:對于日本出口限制措施所阻斷的三種關鍵材料,三星電子已經獲得緊急供應,從而避免了生產線發生危機。韓聯社稱,從韓國半導體業內了解到,此次李在镕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實現從日本制造商的境外工廠進口,或通過第三方迂回進口的方式獲得氟化氫。
《俄羅斯報》12日報道稱,俄羅斯提議取代日本成為韓國的氟化氫供應商。目前韓國公司從日本進口41.9%的氟化氫,83.2%的抗蝕劑和84.5%的氟化聚酰亞胺。據韓國政府消息人士稱,俄羅斯的提議將有助于消除日本原材料出口限令的影響。俄羅斯聲稱,在質量方面自己的產品與日本產品相當,甚至優于日本,且擁有價格優勢。但韓國外交部及俄駐韓大使館對此均未評論。專家指出,因為必須測試新材料,即便更換供應商也至少要等6個月。
“超過六成專家認為韓日經濟戰長期化對韓國更不利”,韓國《世界日報》14稱,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當天公布了針對50位專家的問卷調查顯示,62%的專家認為韓日經濟戰長期化韓國受損更加嚴重。韓聯社稱,韓國經濟研究院的研究數據顯示,如果韓日半導體產業全面走向對峙,那么韓國GDP可能下滑3.1%,日本GDP下滑1.8%。
針對日本政府將實施原料斷供是針對韓國違反制裁朝鮮決議,朝鮮《勞動新聞》14日稱,日本的處理方式是“不可容忍的政治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