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比較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9)11-0069-01
一、普通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現狀
美術鑒賞課是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時,以它獨特的教育視角,通過教育者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有意味的審美活動。作為必修課開設的高中美術鑒賞模塊,其目的不是培養專業美術家,而是通過美術教育讓學生在掌握美術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審美能力和人文品質,提高文化藝術修養,以完成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軌。
然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問題。首先,學生在觀念上習慣地認為高中美術鑒賞課與初中美術課的性質相同;其次,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不高,覺得美術欣賞課的內容太深,并且現實生活中欣賞作品的機會不多,與實際生活沒有多大聯系;再次,由于美術欣賞課定為非高考科目,不是特別重視,再加上學習任務繁重,沒有多余的時間,所以大部分學生不肯花時間對美術鑒賞課進行深入了解。
二、比較式教學法在美術鑒賞課上的運用
1.從美術鑒賞課堂比較式教學方法出發進行教學
比較式教學法是基于比較研究而形成的教學法。教師按照教學目的與教學計劃將教學重點與相關知識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通過橫向、縱向等對比找出比較對象之間相似或不同之處,便于學生在比較中學習。通過比較式教學法,教師可以培養學生梳理知識點之間異同關系的思維模式,建立全面而系統的知識體系。比較式教學應用到美術鑒賞課程中,對古今中外美術現象進行比較,會實現由點到線、多線交織的網絡化立體式教學效果,學生能夠將中西方從古代至近現代的美術知識融會貫通,提高美術鑒賞能力,對人類文明歷史進程有全面而整體的認識。比較式教學應用到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符合教育發展跨學科、跨領域綜合化的發展趨勢,學生能在比較式學習過程中獲得綜合性的知識和技能。
2.根據比較法的核心優勢建立比較策略
比較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在美術鑒賞課堂中主要側重于學法,而非教法,因此這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過程當中。
根據對美術鑒賞課堂比較方法的特點、分類和優勢的分析,筆者初步歸納了美術鑒賞課堂比較的策略,出發點是在課堂中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置不同類型的比較。比較作為一種方法,它不會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出現,但它的優勢卻在美術鑒賞課堂中實時反映著。由于甘肅省普通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真正意義上實施是比較晚的,所以筆者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一直在借鑒華南師大教育科學學院和華南師大附中共同研究并實施的高中美術鑒賞課“網絡五段式”教學模式,效果比較理想,但沒有全盤引入。因教學條件、師資水平和學生綜合素養等客觀條件的差異,只能借鑒其理念、方法,取其精華以助其弱。
筆者認為對研究這些內容的闡述應該作為一種有機的素養融合在美術教師的理念中,在實際的課堂比較中應該做到自然流暢,合理有效,任何理論脫離實際都是不能獨立存在的。
3.比較式教學法的結論和應對方法
第一,針對問題設置的比較要有預見性,能合理應對學生回答的結論,處理課堂突發事件。針對問題設置比較時應該盡量地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回答,并且準備好不同的應答。當然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結論,這時應該適當處理,要本著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比較恰當地將學生引入相對正確的方向的原則。
第二,對于相對寬泛、開放性的問題,設置的比較要注意總結學生回答的結論,教師應巧妙引向自己預設的方向,完成課堂任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老教師應該做巧妙總結,不然課堂任務很難完成。
第三,應善于利用有意義有價值的結論。有時候學生作出的結論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思考,使課堂朝著比原來預設的更好的方向進行。這時教師應該抓住時機,利用學生回答的結論進行隨機發揮,而不應該機械地引向自己的預設,因而這也印證了設置比較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課堂實際的變化而變化的。在筆者的實踐過程中就不斷出現過這樣的情況,關于這一點其實在其他科目也同樣會碰到,可是在美術鑒賞課中出現的機率會明顯高于其他科目。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