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同志的物質需求得到了較好滿足、養老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文化養老”逐步成為實現和滿足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徑。如何扎實推進“文化養老”成為我們高度關注的一項重要而現實的課題。
一、推進“文化養老”應遵循的原則
推進“文化養老”必須首先解決原則問題,朝著正確的目標努力,才會方向不偏、推進有力、效果顯著。
待遇保障原則。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精神。人在社會上,首先要滿足生存、生活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落實黨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保障老同志政治待遇不變、生活待遇略為從優,使其享關懷、受照顧。否則,推進“文化養老”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思想自覺原則。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推進“文化養老”必須用先進的理念引領、凝聚、武裝老同志,牢牢占穩思想主陣地,確保他們政治堅定、信念永存,思想常新、與時俱進,使他們把“文化養老”轉變為自己的思想自覺和生活追求。
文化培育原則。“文化養老”落腳點在養老文化。要通過推進“文化養老”,把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傳播新時代文明建設有機結合,逐漸把好現象變為好習慣,把推行的“文化養老”活動逐漸演進成一種內涵深厚的養老文化。
二、推進“文化養老”需搭建的平臺
推進“文化養老”工程只有承載有物,才能讓老同志真正“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并且為形成“文化養老”長效機制奠定堅實基礎。
搭建終身教育平臺。由于年代的特殊,老同志大都接受正規教育較少,文化水平不高。工作期間,沒有時間學習。退休后,雖說讀書看報不是問題,但是能夠融入現代生活的新技能較少,這就需要首先搭建起老年大學、支部課堂等教育平臺,使他們能夠“補上課”。
搭建學習交流平臺。通過支部組織活動、理論讀書班等形式定期學習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有關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形勢;創辦老年內部刊物,鼓勵老同志積極投稿,吸引老同志瀏覽分享,交流“文化養老”的實踐成果和心得體會,為增進老同志之間的交流溝通,拓展陣地、擴展空間。
搭建文體活動平臺。根據老同志的興趣愛好和身體狀況等特點,依托老年文體活動陣地,組織成立門球、乒乓球、臺球、舞蹈、合唱、攝影、書法、手工制作等協會(團體)組織,豐富活動項目,管理科學規范、促進交流提高。
三、推進“文化養老”的實踐探索
在“文化養老”推進過程中,應該結合老同志的特點和實際,把“文化養老”的理念滲透到老同志的頭腦里,熔鑄到老同志的生活實踐中。離退中心現管理離退休職工16000余人,涉及離休、退休、內退、協解、勞動家屬、大病托管等多個人群。為充分凝聚老同志思想、發揮老同志作用,從根本上維護企業的和諧穩定,離退中心非常重視從政治上關懷、精神上關心老同志,以“養老文化”建設為切入點,注重思想上引導、情緒上疏導、活動上指導,對“文化養老”的扎實推進做了深入探索和廣泛實踐,并取得了顯著效果。
加強黨支部建設。目前,離退休人員年齡構成上趨向高發病、高齡的“雙高期”,隨著退休職工人數的增加,年齡的增大,發病率逐年上升,中心結合離退休人員實際,按照“四就近”的原則,健全完善了13個離退休黨支部。建立了黨員活動室,使老黨員在參加組織生活、接受黨性教育、創一流爭先進中,堅定理想信念,涌現出多個公司級“五好”離退休黨支部和高寶巖、李文升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公司級“四優”共產黨員先進典型。
加強思想教育。在老同志中定期開展形勢任務教育,滿足了老同志知曉“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需求。結合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教育活動,組織開展了知識答卷、座談交流、宣講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談感想、說體會,取得了良好效果。結合老同志高齡多病、行動不便、居住分散等特點,不斷改進和探索學習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新載體,制定適合離退休黨員開展學習的新制度;在學習教育中,充分尊重他們的心理、生理規律,堅持“充實內容、精簡形式;控制時間,服從體質”的原則,減少日常學習的次數,增強集中學習的效果,精選學習內容,縮短學習時間;創新學習形式,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借助電子郵件、微信、微博、離退休工作門戶網站等媒介,積極打造網絡學習平臺,提高學習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加強技能培訓。目前,中心以共建老年大學為依托,加強老同志技能培訓。老年大學共開設書畫、攝影、音樂、舞蹈、工藝美術、棋牌、健身、球類等幾十個專業課程教學班,老同志們不僅學到了科學健康養生、融入現代社會的知識技能,也滿足了他們求知、求學、求樂、求健康的愿望。
發揮特色活動作用。中心充分利用老年文聯體協及下設的18個專業協會、團體和2000余名骨干會員的獨特優勢,在中心的統一安排下,堅持開展兼顧康樂普及型和競技提高型為一體的文體活動。老年臺球、門球、乒乓球等代表公司參加省市、中石化系統比賽屢獲殊榮。老同志的文藝表演已走出社區,走上了天津市和集團公司的文藝舞臺,展現了天津石化離退休老同志的風采。
落實政治、生活待遇。已堅持二十余年的老同志理論讀書班,定期開展活動,堅持不輟。中心為老同志訂閱了《天津日報》《石化老年》《天津老干部》等多種報刊雜志,提供了充裕的精神食糧。重大活動、重要會議邀請老同志代表參加,維護了他們參政議事的政治權益。每年定期組織離退休骨干、支部書記委員參觀企業裝置、城市規劃展,使老同志親身感悟企業、城市變化,滿足了他們政治上受尊重、思想上享關懷的愿望。春節、暑期、“三節”期間定期慰問離退休老干部及遺孀,慰問金額達50余萬元;對居住外地的部分老干部竭盡所能進行看望慰問,給他們帶去了組織的關心、溫暖和祝福;按政策規定定期探望住院和長期臥床的老同志。
鼓勵老有所為。充分發揮老同志優勢,組織“五老”報告團深入企業、學校、軍隊巡回宣講,成立“夕陽紅巡邏隊”、“老年互助志愿服務隊”,開展義務巡邏、美化家園等活動,老同志奉獻余熱呈現出群團化態勢,成為傳播和諧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文化養老”的推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作為一名離退休工作者要牢固樹立“文化養老”的工作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文化養老”的新途徑、新方法,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和政策措施,不斷開創天津石化“文化養老”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