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璐超
摘 要:檔案是對于某個人或某個單位、某個單位既往歷史的見證,關系到個人、單位、地區的立足和發展,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我國社會的文明程度和服務水平。可見,檔案工作有較大的社會服務意義,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才能不斷破解服務難題,提高檔案工作的社會服務能力,也是每一名檔案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但在實際工作中,總會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檔案工作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阻礙了檔案管理事業的發展。本文首先從提高檔案工作社會服務能力的必要性開始談起,分析其中存在問題,并試圖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手段,以期指導實際工作。
關鍵詞:提升;檔案工作;社會服務能力
檔案是指一類由文字、圖像等方式留下的歷史記錄,這些記錄證實了個人、單位、地區等不同層面為主體的發展經過,有較大的保存價值,是歷史的真實反映,傳承文化的載體,對個人的維權、單位的建設管理起到不可替代的憑證和參考作用。檔案工作,則是圍繞檔案所進行的收集、整理、編碼入庫、保存、使用等一系列工作,能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其對社會的服務效能。
1 提高檔案功能社會服務能力的必要性
1.1 社會公眾的要求
檔案工作是社會公眾和檔案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通過檔案管理工作,社會公眾能更全面、高效的實現檔案的使用,一些原本已被塵封的信息,通過合理的檔案工作呈現在社會大眾眼前,以不斷滿足公眾對檔案信息咨詢的需求。而且,合理的檔案工作最大化保證了檔案的真實性,特別是在涉及查證考據時能起到較大作用。隨著社會發展,公眾對檔案的內容、層次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也對檔案工作的社會服務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1.2 檔案工作的使命要求
檔案工作需要向社會大眾傳播檔案文化,有效保存各類有價值的檔案資料,以便于在需要的時候能高效的調用所需檔案。各檔案館需要不斷開發各類檔案信息,使之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并發揮檔案應有的價值,這也是檔案館賴以生存的使命所在。通過這些科學有效的檔案工作,檔案館也在不斷向社會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2 目前檔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檔案工作的服務意識不夠
長久以來,不少人對檔案工作缺乏認識,多數認為該項工作主要是為黨政機關服務,有其保密性,而非面向大眾、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一些單位對自身的檔案建設也關注不足,常常有經費、設備投入不足的情況發生,檔案室陳列介質落后,工作環境欠佳,館藏結構也較為單一,缺乏向公眾服務的全面性。在服務理念上,缺乏主動創新性,也不夠貼近公眾需求,沒有建立起“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
2.2 服務內容狹窄,服務效率低下
不少檔案館館藏內容不夠齊全,資源結構不合理,由于資料收集的不夠完全以及保管不利等原因導致部分信息缺失,檔案館能向公眾提供的內容信息自然也就不夠全面,導致服務內容狹窄,無法全面反映社會歷史,也不能對公眾需求作出全面的服務。再加上服務方式較單一,只能提供較低層次的如檔案原件的借閱、開證明等服務,大多檔案館在檢索、查詢方面仍以手工為主,也都會影響到檔案服務的效率。
2.3 檔案服務方式較落后
雖然隨著電子科技信息的發展,網絡、電子信息技術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但由于對該項技術的引進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而不少檔案館并沒有足夠的服務意識,導致設備、投入均較陳舊和落后。目前,不少地方的檔案管理工作仍以手工為主,跟不上信息化社會的要求,即使有些地方已引進信息化操作系統,但由于工作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使得信息化系統僅僅成為一種應付上級檢查的擺設,卻不能切實投入使用,也造成了檔案工作社會化服務的障礙。
2.4 檔案工作人員素質較低
不少單位對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意識淡薄,分配在該崗位的工作人員也以閑職為主,甚至由其他崗位人員兼職,并不注意引進檔案管理專業人才。因此,這部分檔案工作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流動性也較大,一些工作人員好不容易適應了檔案管理工作,后又因各種原因調任至其他崗位,在工作前后交接上也缺乏連續性。由于工作人員本身缺乏足夠的專業素養,也直接影響到檔案工作的效率。
3 提高檔案工作社會服務能力的對策探討
3.1 樹立服務社會的檔案觀
檔案工作人員需轉變服務觀念,將服務對象從黨政機關轉移到人民大眾,以為人民服務為己任,以公眾的需求為中心,處處考慮以方便群眾為優先。需要規范窗口服務,提高檔案的社會利用度;優化服務環境,除了借閱、開具證明等原始檔案使用服務外,不斷開發其他更多樣化的便民服務。同時,需要不斷創新服務手段,為其社會化服務建立專門的數據庫,并開通綠色通道,實現人民和政府的便捷溝通,以便于解決實際問題。
3.2 拓寬服務方式,優化館藏資源
要拓寬檔案服務的內容和方式,首先需要豐富館藏,盡可能使館藏資料信息完善,打好資源供應基礎。需結合本檔案館的特點,積極收集相關檔案,擴大檔案收集范圍。定期對本檔案館內各類檔案作整理,及時發現其中的缺漏項,向相關部門或涉及人員作再次的檔案資料收集,以保證檔案的完整性。在具體服務方式上,可通過建立相關網站、雜志期刊,讓人們可以通過相關搜索引擎便捷的獲得所需的檔案信息;也可以創辦檔案研究交流活動,讓人們了解檔案的作用、有效的利用方式等;加強檔案工作宣傳,使該項工作,特別是在進行檔案收集時,能得到人們的支持。
3.3 創新服務方式
充分利用當今飛速發展的信息科技,為檔案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以不斷創新服務,提高服務效率。需打破行業、地區的壁壘,在各級檔案部門間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并將其納入整個地區信息化建設中,將原本分散的檔案信息集中整合后再輻射出去,最終實現檔案信息的社會共享。在打造檔案信息化體系的同時,對其各項相關工作需做到協調推進,以免出現短板現象,影響到信息化建設的整體發展。除此之外,還需要不斷加大經費支持,一方面用于信息化建設、硬軟件的及時更新,另一方面則需完善安保系統,以杜絕安全隱患的存在。
3.4 提升檔案工作人員素質
提高檔案服務能力,工作人員的素質是其中的核心條件,所以,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勢在必行。需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學習,通過脫產培訓、講座學習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員對自身業務的認識,提高業務素養。在上下各級及同級別不同區域之間的檔案館之間定期組織研討會,實現工作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在不斷學習和交流中完善自我。
4 小結
總之,檔案工作見證了個人、單位、地區乃至社會的歷史進程,關系到其未來發展,在社會生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檔案工作人員需認真分析本檔案館工作中存在不足,努力尋找相應對策,以期不斷提升檔案的社會服務能力,更多更好的造福于大眾。
參考文獻
[1]李然,袁長英.提升檔案公共服務能力應在”點”上下功夫[J].山東檔案,2015(2).
[2]王春英.淺議檔案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J].黑龍江檔案,2016,(1):101.
[3]李丹.基于大數據的檔案信息資源服務的創新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8):271.
[4]吳放,馮銳.大數據時代高校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新思考[J].蘭臺世界,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