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航
摘 要:近年來,我國社會水平的提高推動了城市化進程的顯著加快。城市中快速增加的人口數量也為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施工方式在處理大體量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時經常存在各種問題,特別是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結合建筑工程大體量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并在此基礎上給出相應的改善措施和施工建議。希望為相關的技術人員提供一定幫助,并以此促進我國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提升。
關鍵詞:建筑工程 大體積混凝土 施工技術
1引言
在建筑工程進行施工時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是經常被使用的一種技術,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運用能夠提高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和安全。然而在實際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假如施工技術人員沒有嚴格遵循施工技術的要求,不僅會讓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不能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作用,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2大體積混凝土的作業要求
通常情況下,大體積混凝土結構都是埋在地深處,作為建筑工程的基礎,它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結構之一。在施工時還要充分考慮實際的情況,要對實際情況進行仔細的研究,從而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來滿足實際情況的需求,與此同時要充分的了解外界因素對施工質量的影響。例如完成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澆筑之后,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的內部熱量不能在短時間釋放,從而導致大體積混凝土的內外溫度差距變大,這不僅會嚴重破壞混凝土的內部結構,而且還會讓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所以在現場施工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合理的調控大體積混凝土的內外溫差。除此之外,在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施工的過程中,要根據施工的施工方案和作業要求來對其進行施工,尤其是對混凝土進行配比,配合比由有資質的實驗室出報告,從而有效的提升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最大荷載度。
3施工技術要點探討
3.1材料控制技術。材料的控制技術和其他的材料相比,而大體積混凝土技術的相應材料一定要做好一些控制技術,比如對材料的一些質量要做出相應的控制,為了提高混泥土材料質量的提高,在快要開始施工前,一定要馬上先慢慢的攪拌混泥土,這樣才能達到設計的強度,在開始施工時,混泥土配對的一些水泥應該相應的減少,在水泥相應減少的同時,砂石的用量一定要增加,并適當的調整外加劑的一些用量,這樣才能達到混泥土的有效控制,在調大體積混凝土溫度的時候,四周一定要通風,避免混泥土裂開。
3.2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在實際應用時,采取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施工過程中,以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或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采取推移式的澆筑施工較為常見。需要注意的是,施工過程中要避免施工縫的盲目設置。只需要保證施工技術人員按照科學合理的施工步驟和工序確定混凝土的攤鋪厚度。不同型號和種類的振搗裝置的作用深度范圍各不相同,為保證澆筑效果,需根據施工方案選擇適宜的振搗裝置。在機械泵等設備上進行混凝土傳遞和輸送時,須注意將攤鋪厚度設置為不超過600mm。如果實際應用場景下不使用機械泵,攤鋪厚度則要設置在400mm以上。鑒于澆筑效果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澆筑期間的時間間隔和效率都要得到有效保證。完成全部層次的澆筑施工,避免各層之間的混凝土凝固間隔增加,造成澆筑的整體效果降低。另外,在澆筑設備選型和施工工藝的確定方面,應充分借鑒以往積累的施工經驗,在施工前預判混凝土完全凝結所需要的時間。如在實際操作中因施工人員操作不當或其他外界因素影響導致層間的澆筑時間差過大,則必須按照施工縫的形式進行妥善處理。結合長期的施工經驗及施工現場的實際考察和評估結果不難發現,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隊伍的施工效果不夠理想,與大體積混凝土的實際應用最佳效果仍存在一定差距。為此,可以采取推移式的混凝土澆筑方式。
分層混凝土澆筑是當前工程實踐應用中的常見形式之一,相應的技術體系和施工方式也變得逐漸成熟起來。分層的澆筑方法在便于振搗操作的同時,還能增大層面間的散熱空間,從而有效保證混凝土施工的整體質量。
3.3施工裂縫控制技術。建筑工程在施工時基本都會用到混凝土,所以混凝土的好壞能夠直接影響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建筑工程在施工時,大體積混凝土很容易出現大小不等的裂縫,相關人員要重視這個問題。所以,施工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合理的探討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預防裂縫的產生以及合理的對其進行修復,從而提高大體積混凝土的質量,進而促進建筑工程的發展。
有關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裂縫預防和修復的一些措施如下:①要嚴格依照相關的設計要求來對施工區段進行劃分,并根據劃分的區段來合理的調控各區段的溫度,然后嚴格遵循施工要求來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澆筑。與此同時在澆筑的過程中,要持續不間斷的進行澆筑,從而有效的減少施工縫。在坡度較大的混凝土進行澆筑時可以采用分層澆筑的方法;②在澆筑筏板的過程中,如果筏板是0.7m就應當把筏板分成兩層振搗層和兩層澆筑層兩種類型;如果澆筑的筏板為0.4m,就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振搗層。在對混凝土進行振搗的過程中,當混凝土的表面沒有起泡產生或者混凝土表面開始下沉時,就應當及時的排除振搗時產生的泌水。在振搗好混凝土之后,要為刮漿粗找平,并對其鋪上厚度為10mm的碎石,在完成鋪碎石之后才能進行提漿,這樣能夠有效的預防混凝土產生裂縫;③在澆筑混凝土之前,要明確混凝土的需求,并與混凝土的供應商做好溝通,這能夠確保混凝土在澆筑時的連續性,從而有效的預防混凝土產生施工縫,提高混凝土的澆筑質量,進而降低在混凝土在澆筑時堵塞混凝土的泵送管道現象的發生;④混凝土在保持一定應變狀態下,可以將內部物質發生相對滑移,從而減小了混凝土所受的機械拉伸強度,使混凝土在總的結構中重新趨于受力穩定,所以在將來所發生的物理或機械變化中可以繼續形變,而不會因為受力飽和而發生斷裂,讓混凝土的應力松弛效應充分的發揮出來,從而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內外部的溫差,并且要維持一個月不斷對混凝土進行保濕和保溫。⑤在選用原材料時所選用的水泥要使用低水化熱的,比如硅酸鹽水泥、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要盡量減少水泥用量,可以摻如一部分的粉煤灰來代替水泥。⑥可以使用冷凝管,因為能夠有效地降低主樓底板混凝上施工時產生的水化熱,同時用冷凝管引出的熱水養護混凝土,能夠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施工方便,成本低,技術容易掌握。
3.4養護技術。在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之前,施工人員必須以制定的施工方案為基點,進行合理化的布置,動態檢測溫點布設的具體情況,采用適宜的保護混凝土的對策,有效防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被損壞,明確測溫點的初始值。大體積混凝土在高層的建筑物的施工完成以后,必須還要長時間的去養護混凝土,原因就是混凝土還沒有完全的凝結,還要進行嚴格的控制混凝土的溫度,后期才可以達到混凝土內部和外部溫差降低的作用,知道混凝土完全凝結為止,如果在澆筑混凝土的時候,還要用一些布袋,或者一些草覆蓋到混凝土的表面,其原因是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被太陽曬了之后脫水的原因覆蓋這些草或者布帶的原因是就是為了隔熱,這樣就可以達到混凝土內部和外部溫差小的作用。
在混凝土養護質量控制中,施工人員必須利用先進的技術,借助信息化手段,隨時動態監測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度變化情況,有效控制混凝土溫差,一旦發現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溫差在二十度以上,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優化調整其溫差,防止溫差進一步升高,此外,施工企業要優化調整施工方案,比如:骨料的選配、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將其落到實處,有效指導工程項目施工。
4結束語
在建筑施工項目中應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能夠大幅度提升項目的整體建設質量。施工人員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明確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重點和關鍵技術,用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施工工序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進行嚴格的質量把控。通過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提升,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品質及使用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黃義荀.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分析[J].科技風,201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