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素珊
摘 要:市政地下工程是整個工程建造質量的關鍵,因此針對市政地下工程,展開技術上的研究尤為重要。利用灌注漿技術對地基加固,樁側注漿提升密封性,優化灌注漿技術保障地下工程施工的質量。下面本文將對細化施工工藝、注漿濃度、壓力等各種變量的研究展開詳細論述,力求做到市政地下工程的合理化、科學化施工。
關鍵詞:注漿技術 市政工程 土質 施工工藝
注漿技術在我國的市政工程中的發展歷史短暫,但是其在應用上還是占據著非常顯著的優勢。尤其是在地基加固施工工序過程中,更加的靈活、方便、高效,可以及時掌控地表土質層沉降。因此,在現實應用上有著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市政工程本身所覆蓋的項目就具有繁多的特征,經由灌注漿技術加以施工,可以加大的改善地下工程防水、堵漏等缺漏。
一、注漿技術
(一)注漿技術概述
地基注漿所涉及的土壤類型大多是淤泥質黏土和粉質黏土。常見的注漿方法有:鉆桿注漿、雙層管注漿以及高壓噴射注漿。每種注漿技術在應用中都有著各自的優勢,鉆桿注漿方式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廉價,比較適用在深度小、填充型注漿。雙層管注漿適用的土層條件比較廣泛,對土體整體強度的提升有著促進的作用。高壓噴射注漿方法可以應用在地下工程的過程中具有均勻、高強的特點,其本身具有極好的抗滲透性。
(二)注漿參數的選擇
1.注漿量。注漿量的多少主要依照樁長、樁徑以及樁周土層特性、承載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決定。按照國家規定的計算公式,展開注漿量的計算。關于土質層中卵、礫、中砂取值為0.3至0.7;黏土、粉土取值范圍為0.2至0.3。
2.注漿壓力。注漿壓力主要指的是不會引起地表產生隆起或是基樁上抬量過大時,注漿所能產生的最大壓力。在注漿壓力、土層密度、強度、注漿位置、注漿次序、注漿時間、鉆孔深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下,部分數據很難實現準確預測。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往往存在土層注漿壓力不合理現象。為了實現市政地下工程的科學化、合理化使用,按照國家規定:對可灌性較好的土層注漿壓力在4MPa值以下,可灌性較差的土層注漿壓力范圍為4至8MPa。
3.注漿濃度。根據土質層的特性不同,注漿的濃度也有著很大的區別。稀漿的水灰配比為0.8:1,在應用上具有流動性強、方便滲透加固裝側。中等濃度漿液水灰配比為0.6:1,主要起充填、壓實、擠密的作用。濃漿的水灰配比為0.4:1,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起到脫水的作用。
(三)注漿適用土層
漿液在不同土質層中的擴散范圍不甚相同,土質顆粒越粗,漿液擴散范圍越大。在土顆粒較小的土質層中,漿液分布分散、不連續,大多呈現薄層性狀。
二、灌注漿技術在市政地下工程中的應用
(一)灌注漿技術作用機理
灌注漿技術通過在樁底和樁側預置注漿管,混凝土的強度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之后,確保樁側土孔隙率有所降低。同時,其內在的密度增加,整個樁柱呈現滲透填充膠結效應。借助壓漿管展開高壓注漿水泥漿工序。漿液填充樁身混凝土和樁周土體的間隙,提升樁側的摩擦阻力,提高樁土間的粘結力。漿液壓入端后和樁端進行沉渣、離析虛尖以及干渣石結合。增強灌注漿部分的密實程度,促進承載力有效提升。另外,漿液沿著樁身和土層結合部分上返,提升樁側摩擦力。
(二)灌注漿工藝的流程
關于灌注漿工藝的施工流程主要按照以下的工藝順序開展:制作注漿管、預埋注漿管、清孔、灌混凝土成樁、樁基聲測、注漿管開塞、拌制水泥漿、樁側注漿、樁底注漿、記錄注漿壓力和注漿量。
(三)應用灌注漿技術中注漿管的制作、安裝
聲測管作為底部的注漿管,一般聲測管的數量有3根,擺放的形狀呈三角形。聲測管的直徑區域為50mm鋼管,頂端高出地面有500mm。尤其注意的是注漿管的頂部區域要采取堵頭密封,最大限度的保障市政地下工程施工的清潔性,避免雜物堵住注漿管。超聲波檢測之后的樁端才能進行注漿。將3根一致的聲測管捆綁在鋼筋內側,將其下放置孔底。選取兩根一樣的管道作為注漿管,在其下半部分用三通連接1根帶有鋼絲的柔性高壓塑料管道。注漿管道的噴頭區域要用密封膠帶綁嚴,一旦發生注漿失敗就要第一時間采取備用管。
一般來說,長度在45m以上的管道設置3道側注漿閥,45m以下的設置2道。按照相應的原則,每道注漿的閥門間隔12m。注漿管道的規格是DN25,帶鋼絲的注漿噴管直徑為25mm。
(四)注漿設計
1.盾構法施工中的注漿。盾構穿過淺埋的基礎建筑物時,在盾構周圍的一定范圍之內展開注漿,最大限度的提升土體的抗剪強度。在施工過程中實時關注隔離盾構施工,一定程度上對上部分建筑物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盾構法施工注漿的過程中采取配合構筑物、管線沉降監控,促使地下管線得到保護效果。盾構法施工的進出洞口地基加固需要關注的要點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土體滲透系數小、強度均勻。在采取加固技術的過程中充分比較各項施工技術,經由攪拌注漿或旋噴注漿為主的施工工序。
2.地基加固控制沉降量和速率中的注漿。控制地基基礎當中需要附加應力的外在條件,最終實現沉降的目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方面要保證地基加固目標得以更好的實現。大多采取的方式都以攪拌注漿或是分層注漿為主。
(五)注漿質量檢測
1.強度和變形性能的檢測。常見固體加固的方法有:標準貫入試驗、現場十字板剪切試驗以及靜力觸探試驗等。在變形性能的檢測中大多是以靜力觸探試驗由此得出實際的數值。
2.間接檢測。通過檢測彈性波速、電阻率等間接物理量,詳細了解漿液的分布情況。加固體的指標、參數和灌漿技術在市政地下工程中實際應用有著緊密的聯系。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灌注漿技術中注漿量、注漿壓力以及注漿濃度的了解,確保注漿技術應用在市政地下工程中更為的合理性、科學性、準確性。在施工的過程中,重視施工工藝、注漿的質量檢測等工序,不斷深化灌注漿技術的應用理念。
參考文獻
[1] 俞志明.淺談高壓灌注漿技術在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構件堵漏中的運用[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9,32(12):38-39.
[2] 閆洪文,房立興,李銀,劉建茂.軟土地區中灌注樁后壓漿技術機理及施工中的幾個問題的探討[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8,32(S1):82-83.
[3] 劉海.鉆孔灌注樁樁底后壓漿技術在廊坊萬達廣場高層建筑基礎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2):174.
[4] 趙繼剛,楊海光,劉愛玲.灌注樁后壓漿技術及多種樁型樁基技術在基礎工程中的應用[J].建筑技術,2018(08):58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