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的現代化水平在經濟不斷增長的大背景下不斷得以提升,不少市民為了方便自己的出行,紛紛選擇購買汽車。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隨著車輛的增加而不斷增加,其中超過一半的交通事故的誘導原因都是人文為因素,諸如不良匯入、變道行駛等。本文特以城市道路上的不良匯入與變道駕駛為例,來重點分析駕駛人員的行為特征。
關鍵詞:城市道路 不良匯入 不良變道
駕駛員在飲酒后駕駛車輛,或長時間駕駛車輛等行為都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造成這些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駕駛人員在行車過程中沒有養成一種良好的行車習慣。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正在全國各地上演,因此為了保證大家的出行安全,對駕駛員的駕車行為習慣進行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我國目前的交通事業而言,威脅交通安全的駕駛行為主要就是不良匯入和變道駕駛。因此,針對這兩種不良行為進行研究分析,就成為了本篇文章的重點內容。
一、城市道路不良匯入駕駛行為特性
在城市道路上,隨著車輛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城市容易在上下班的高峰期產生擁堵,次干道上的車輛在短時間內向主干道涌入過多,容易造成擁堵外,還大大增加了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眾所周知,人的行為受大腦支配,但是駕駛員的心理活動關乎其自身的行車安全[1]。通常來說,駕駛員在道路上行車時表現出來的不良習慣都是心理與大腦支配的結果。
與正常匯入駕駛行為相對,不良匯入是指駕駛人員在短時間內由主干道涌入次干道或是由次干道涌入主干道,這里提到的短時間是指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威脅的時間,經相關人員計算,這一時間界定在小于四秒時。對相關事故進行分析可知,由此種行為引起的交通事故主要發生在車流的交匯處,主要是匯入點。主路先行是行車規則,車輛可以利用主流車輛與車輛之間的空隙處,使自己成功匯入主干道。在上述行文中就提及了,現在的城市車輛的數量越來越多,因此,主干道的車輛多,次干道的也不少。車輛在行駛時,由次干道匯入安全主干道的時間將會增加,但是部分駕駛人員在等待時會產生焦躁心理,進而強制性地匯入主干道,這種不良的駕駛行為在造成交通事故之后,會加劇擁堵程度。
支流上的車輛向主干道上強制匯入時,主干道上的絕大部分駕駛人員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會采取減速避讓措施,此時主干道上原本采取避讓措施的車輛將會造成速度下降,達到目的地所用的時間正常,而匯入的車輛則剛剛相反。就當前的城市道路狀況而言,車輛匯入處有許多中類型,如高架橋匝道、高速公路匝道等。對駕駛人員的不良匯入的行為進行研究主要可以得出行為特性:此種駕駛行為是不被法律以及社會大眾公認的,直接型的不良匯入在由支路匯入主干道之前沒有進行減速過程,按照自己原本的行駛速度直接匯入干道;緩沖型的不良匯入能夠稱得上是一種試探性的行為,但是有一個時間較短、減速較快的減速過程;而等待型的不良匯入,是一種強制性匯入,在這一過程中,該車輛的行駛速度會即將降為零,在靠近主干道時逼迫主干道上的后續車輛停下來,為其讓行,進而實現強制性地匯入[2]。
二、城市道路不良變道駕駛行為特性
生活在城市的駕駛員們,在日常的出行中,不可避免地將會遇到變道問題,如穿過紅綠燈、轉彎處等。一小部分駕駛員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催促下,以節約時間為目的,不得已在行車過程中出現一些不良的變道駕駛行為。其中,頻繁變道的危害性最大,這些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在超越其他車輛時需要提速,長時間在高速狀態下行駛會影響其他車輛的正常行駛,影響其他駕駛員的行車狀態。
城市道路上的行車數量龐大,這些車輛本身也成為了一種影響行車安全的障礙物;對于城市道路來說,交通阻塞時有發生。駕駛員在上述的城市道路環境中為了使自己提前或者以正常時間到達目的地,往往會采取變道行駛的行為。不良車道變換行為的內涵就由此而來。不良變道行為主體往往是那些自以為駕車技術十分成熟的駕駛員。這些駕駛員在道路情況及其復雜的城市道路上采取某些違章措施,改變自己的行車軌道與行車路線,進而獲得理想車速。
行為是由心理所驅使的。對不良變道駕駛員的心理進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六種類型:連續變道、壓實線變道、緩慢變道、突然變道、不使用轉向燈變道、不看后視鏡變道。這六種變道類型的危害性沒有高低之分,其中連續變道的駕駛員可能存在尋求刺激或者炫耀自己駕駛技術的目的;壓實線變道多發生在未取得駕駛牌照的車輛身上;緩慢變道的駕駛員多為老年人或者剛取得駕駛證的新手;突然變道多出現在即將錯過路口的車輛身上,是一種被迫式的變道;不使用轉向燈變道主要就是原本在道路上正常行駛的駕駛員不給變道駕駛員變道的機會,使后者在短時間內突然加速完成變道;不看后視鏡變道主要發生在那些抱有僥幸心理的駕駛員的身上,在整個行車過程中全憑自己的直覺[3]。
結束語
在城市道路中存在各種各樣的行車問題,不良匯入和不良變道只是其中兩個常見問題。如何針對具有不良行車行為的駕駛人員的行為進行合理規范,是降低當前交通事故發生頻率的基本措施。以上行文完成了對不良匯入和不良變道駕駛人員的行為分析,為交通部門的有關人員制定措施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李百川,殷國祥,蘇如玉.汽車駕駛員反應特性與交通事故關系的分析研究[J].公里交通科技,2015(05).
[2] 智永峰,張俊,史忠科.高速公路加速車道長度設計與車輛匯入模型研究.中國公路學報,2018(22)
[3] 莊明科,白海峰,謝曉非.駕駛人員風險駕駛行為分型及相關因素研究.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4).
作者簡介:殷家俊(1999.07.04),男,漢,皖,皖江工學院,學生,本科,交通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