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摘 要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和飛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備品。但與此同時,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范圍不斷擴大,網絡安全的威脅愈加嚴重,網絡安全引發的網絡犯罪問題越來越多,給人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網絡行為的“無政府性”、隱蔽性和跨國性等特點決定了任何一國都難以單獨解決網絡犯罪問題,所以各國需要相互溝通與合作,建立起協調各國利益爭端、打擊網絡犯罪的長效機制共同維護網絡安全。
關鍵詞 網絡安全 國家安全 馬克思主義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6.066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in the New Era
ZHAO Lei
(The Marxism Academy of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6)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s, the Internet has almost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n people's lives.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ing social informatization, the scope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threat of cybersecurity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and the problem of cybercrime caused by network security is increasing, bringing great work and life to the peop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archy", concealment and transnationality of network behavior determine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any countr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ybercrime alone. Therefore, countries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ng disputes of interests and combating cybercrime to work together to maintain network security.
Keywords the Internet security; national security; Marxism
1 網絡安全的現狀
以電腦、手機等通訊工具為載體通過網絡為依托開辟了一個新的空間,也就是所謂的相對自由的“網絡空間”,又稱為“網絡世界”。網絡空間是一個復雜的組合體,它的主體是客觀存在的,與此同時,它的客體又是虛擬的,這也是它的主要特征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不斷更新,網絡空間必將遇到新的機遇和挑戰。所以,網絡安全的研究工作正逐漸從理論階段轉向實證研究。通過研究發展,網絡安全引發的網絡戰爭是網絡問題中最嚴重的一個,它會帶來各種挑戰和威脅。因為網絡存在的空間是一個沒有邊界的,并且是一個可以資源共享的世界,這會帶來眾多的高科技犯罪,在這過程中,出現了一種網絡特有的犯罪模式——網絡犯罪。網絡世界是全世界資源共享的新地帶,它突破了傳統的地域限制,以至于在治理的過程中十分艱難,帶來一系列網絡困境。因此,通過全面的分析來了解網絡安全的現狀以及由此引發的國家安全問題,從而在新時代探索解決網絡安全的新對策是十分必要的。
網絡由于其特殊的共享性與開放性,不僅減少了信息生產,交換和共享的成本,也降低了網絡犯罪的成本。網絡的主體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主體的數量和地點是不確定的,可以是跨國的,也可以是個人,或者可以是家庭的和有系統有組織的。網絡犯罪是通過互聯網對網絡安全產生危害并嚴重影響公共安全的行為,網絡安全的本質是國家信息安全,隨著技術的發展,不同階段的網絡犯罪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本文主要從國家安全的維度研究網絡犯罪的現狀及后果。
網絡安全最大的威脅就是以網絡為載體產生的一系列網絡犯罪問題。通過信息技術的更新和不斷發展,網絡犯罪擴大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其影響力和傷害程度也在不斷加深。通過系統的學習和研究,網絡犯罪主要表現為依托電子通信、門戶網站、電子商務和社交網絡等四種形式。首先,以電子通信為代表的網絡犯罪主要是通過以不正當手段獲取信息,發送垃圾信息從而襲擊某個系統,致使其停止運行。其次,以門戶網站主為代表的網絡犯罪主要是通過不合法的網站設置散布不實消息來進行非法牟利。第三,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犯罪主要是通過出賣個人信息獲得暴利。新時代信息就是一種財富,個人信息在網絡時代是新型“財富”,是可以謀取暴利的財富。最后,在社交網絡里,人們的聯系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社交網絡的出現讓普通人也能成為“熱搜”,讓有共同關注點的人們凝結在一起,產生強大的輿論效應。我們必須引導輿論的方向,讓它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傳播的途徑之一。以免其危害公共安全的信息在網上擴散,引起“網絡暴力”,從而影響社會穩定。
2 新時代整治網絡犯罪的對策其意義
當今世界,網絡犯罪的種類和形式逐步多樣化和復雜化,由于依托互聯網,網絡犯罪的主體更加模糊化。但是對于網絡犯罪的懲戒,各國尚未有效的建立起專門的關于網絡犯罪的刑法基礎理論。所以,我們要從立法的角度逐步的完善法律體系,整治網絡犯罪問題。
2.1 治理網絡犯罪的對策
新時代,網絡犯罪的整治需要科學的立法。基于網絡犯罪的特殊性,我們應該從整體和大局出發構建高科技、信息化的立法體系。網絡犯罪的主體、客體和結果都和正常的犯罪類型不同,應該設置單獨的制裁體系,甚至可以為網絡犯罪設置獨立的制裁人員,專門處理網絡犯罪問題。網絡世界是一個開放、共享的世界,隨著而來的網絡犯罪也是無地域性的,所以當網絡犯罪涉及到他國或者多個國家的時候,單個國家的法律法規很難解決。所以,各主權國家可以嘗試進行區域合作治理和預防網絡犯罪問題。但由于各個主權國家治理網絡犯罪的標準不一,所以這就需要一個能夠協調和公平仲裁的機構,處理多國的網絡犯罪問題。
2.2 維護網絡安全的意義
新時代,面對網絡犯罪的新局勢,我們務必要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去解決互聯網的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維護網絡安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牢牢把握網絡犯罪的本質,正確的引導網絡發展,讓其成為傳播社會主義文化的工具,促進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首先,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也是我們黨制定政策的落腳點,更是我們維護網絡安全的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們一定要防微杜漸,重視網絡安全的管理,豐富網絡文化的同時積極引導網絡文化與社會主義國家相適應,讓網絡成為新時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精神基礎。
其次,我們要維護網民正當的權利與義務,發揮網民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中國網絡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發揮億萬網民的主觀能動性,讓網民享受國家技術發展成果,真正的實現一切為了群眾,加強輿論的引導作用,讓人民群眾最大程度的享受網絡發展的成果。
最后,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在國家發展的任何階段,任何領域都要堅持黨的領導,在工作中貫穿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正確的指導實踐,把網絡犯罪扼殺在搖籃中。
新時期,以直播、短視頻為代表的網絡新媒體在世界各地的普及,極大地加強了國家之間、社會組織之間以及民眾個體之間的溝通交流,但同時也對主權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形成了挑戰。網絡信息技術的雙面性迫使我們必須加強對網絡輿論的引導,維護網絡安全,從而維護國家安全,正確的發揮網絡的作用,讓廣大群眾惠享科技發展成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基礎。
基金項目: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以人民為中心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編號:18YJC710051)
參考文獻
[1] 劉文富.網絡政治——網絡社會與國家治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4.
[2] 江澤民.運用法律手段,加強信息網絡管理[N].人民日報,2001-07-12.
[3] 魏紅,劉學文.網絡犯罪的形勢及其對國際刑法的影響[J].政治與法律,2007(1):129.
[4] 張宗亮.全球化背景下的網絡犯罪及其控制對策[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3(4):91.
[5] 皮勇.我國網絡犯罪刑法立法研究[J].河北法學,2009(6):53.
[6] 劉權.我國信息安全發展回顧及“十二五”[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2(1):3.
[7] 本刊編輯部.2012 年信息安全大事件大盤點[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2(12):14-15.
[8] 賽迪智庫信息安全形勢分析課題組.信息安全:風險加大需完善政策法規建設[N].中國電子報,2013-01-15(003).
[9] 劉守芬,孫曉芳.論網絡犯罪[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