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蔡景信

人物名片
余官謙,重慶有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黔江區科協委員,黔江區科普帶頭人。曾獲得“重慶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兩次獲得黔江區“蔬菜產業大戶”稱號,公司被重慶市科協、市財政局授予“科普惠農服務站”。
余官謙憑著對家鄉的熱愛,以頑強的拼搏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勞的品質,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屬于自己的返鄉創業之路。
1996年余官謙大學畢業后在成都從事軟件開發工作,他總掛念家鄉的父母,思念家鄉的青山綠水,想念淳樸的家鄉人民。2000年他用兩年時間在西安交通大學完成工商管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課程后,回到了家鄉,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余官謙從自己熟悉的軟件開發入手,成立啟迪科技有限公司,經營電腦銷售、維修和醫院管理軟件開發等業務。他起早貪黑,風雨兼程,挨家挨戶跑業務,積極樂觀談生意。他雖不善言辭,但為人誠懇,講信用,提供的都是性價比高的好產品,久而久之積累起了良好的口碑,公司生意逐漸好了起來,開始盈利。到2006年,余官謙賺了30萬元,贏得人生第一桶金。
余官謙一直沒忘自己的初心——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和父老鄉親的致富夢貢獻微薄之力。余官謙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選擇了自然條件適宜、無污染的白土鄉山塘蓋流轉了33hm2土地,雇傭當地農民種植蔬菜和腎豆,為農民增加收入。他請了種植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蔬菜種植技術指導和培訓,采用科學的種植方法種植蔬菜,嚴格控制農藥施放,力求種出品質上佳的蔬菜與腎豆。2007年成立重慶市天地人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
由于山塘蓋遠離城區,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對蔬菜品質要求高等因素導致成本增加,加之蔬菜價格波動等,兩年間余官謙不僅賠完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還虧損了60萬元。那個時候的余官謙遭遇人生最低谷,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經營的33hm2蔬菜基地,余官謙的思緒難以平靜,他心里不甘,堅信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摔了跤爬不起來,暗暗下定決心,從哪里跌倒了,就一定要從哪里爬起來。
余官謙在創業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從2009年起,發動農戶種植腎豆和蜜本南瓜。當年CCTV-7每日農經專題報道了黔江腎豆,腎豆銷售價量齊增,余官謙的經營狀況逐漸好了起來。這一年,他將60萬元負債全部還清。
2012年余官謙的果蔬基地被市科協、市財政局表彰為市級科普示范基地,他在繼續發動農戶種植腎豆和蜜本南瓜的同時,于2013年成立重慶有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舟白街道箭壩社區流轉土地13hm2種植辣椒、生姜等作物。黔江區科協、農學會一直關注這位農業創業者,經常派人前往基地指導,向他推薦種植黃秋葵。
黃秋葵肉質較好,觀賞性強,美、英、法、日等國都把它列入新世紀最佳綠色食品名錄,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新型蔬菜。余官謙明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營養健康食品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決定栽種3hm2黃秋葵“試水”,并采用有機栽培方式,通過生物防治的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7月初黃秋葵正式上市,平均收購價達到了4元/kg,社會反響非常好。
通過多方了解得知黃秋葵籽可以用來榨油,黃秋葵油富含多種營養物質。2015年余官謙通過低溫冷榨集成應用技術研究,開發了黃秋葵油冷榨技術,冷榨出的黃秋葵油保持其本來的顏色、天然的氣味和自然的味道,營養不被破壞。
余官謙建成100t黃秋葵油加工生產線,有效引導本地秋葵產業向深加工方向發展,大幅提高秋葵產品附加值。他在舟白街道箭壩社區建設7hm2黃秋葵示范實驗基地,帶動365戶農戶種植了超67hm2,每667m2產值達4000元左右,帶動農戶戶均增收6000元。余官謙意識到,做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他積極打造“高山大蓋”自主品牌,以品牌效益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他又著手開發新產品——黃秋葵花茶,目前試制的黃秋葵花茶已投入市場。
“我會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秉承原滋、原味、原生態的經營理念,以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保鮮儲藏設備,嚴格執行國家食品質量安全標準,生產通過QS認證的產品,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營養型食品。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和父老鄉親的致富夢貢獻微薄之力?!庇喙僦t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