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 唐山 063200)
供水管網是鋼鐵企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公輔設施,由各級管道相連接,以整體結構實現系統功能,各級管道互相聯系、影響。在鋼鐵企業生產中,水錘破壞是供水管網系統不容忽視的首要安全問題。水錘產生的瞬時壓強可達管道中正常工作壓強的幾十倍甚至數百倍。這種大幅度壓強波動,可導致管道系統產生劇烈高頻振動或噪聲,使附屬裝置松動損壞,嚴重時,會造成管道變形及爆裂等重大事故,給企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1]。
水在輸送過程中,由于邊界條件突然改變,如流量調節、閥門啟閉、事故停泵等,水的流速、壓強突然發生急劇變化,水中溶解的或挾帶的不溶氣體,因釋放成為自由的氣泡[2]。由于在水管內部,管內壁是接近光滑的,水流動自如,水流和不溶氣體對閥門、泵及管壁會產生一個壓力,后續水流在慣性作用下,水力迅速達到最大并產生破壞作用,壓力沖擊將使管壁受力而產生噪聲,猶如錘子敲擊管道一樣,這就是水力學當中的“水錘效應”,也就是正水錘。相反,關閉的閥門在突然打開或給水泵啟動后,也會產生水錘,叫負水錘,但壓強沒有前者大[3]。
在一個帶有閥門、泵和換熱器的流體網絡中,影響水錘產生的先天因素為:管路參數(比如管長、橫截面積),管路連接方式,部件參數(比如閥門參數),操作方式(比如閥門啟閉方式)及壓力波速。后天因素為流速初值,操作時間(比如閥門啟閉時間)。上述因素中,流速初值、波速和操作時間屬于可控因素,其他因素在設計和安裝時確定,一般在運行時不可控。操作時間屬于機械性能或操作技能所決定[4]。
某鋼鐵企業熱軋產線,停軋換輥過程中,操作人員巡檢,發現工作輥冷卻水管道突然崩裂。通過對現場情況檢查,確認漏水管道為R2工作輥冷卻水的供水主管道,管徑為D=350 mm,壁厚8 mm,正常運行壓力為1.0~1.1 MPa,漏水處為管道焊縫處開裂,無法繼續使用,需停軋換管。
換管檢修期間對現場管道、用水工藝及開裂點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發生開裂部位主要在DC3 濁環高壓管路上軋機分支部位,該供水管道敷設存在“幾”形布置,如圖1 所示。水流動至上升段汽化產生水柱分離,流動至下降段會造成水流加速,水柱重新彌合,引發壓力異常升高,是產生拉斷水錘的主要原因。

圖1 熱軋冷卻水管道布置圖
該冷取水系統管道的管徑D=350 mm,管道壁厚e=8 mm,材料的楊氏彈性模量E=2.2×109N/m2,水的體積彈性模數K=2.2×109N/mm2,水的密度ρ=1 000 kg/m3,根據水錘波波速a 的計算公式(1),可得出該系統的水錘波傳播速度為676.7 m/s。

循環水的流速一般為1~3 m/s,根據俄國學者儒可夫斯基提出的水錘理論計算公式(2),可求出停軋換輥關閥過程中,水錘壓力最大增加值為1 MPa,由此可見,水錘對該系統的安全性存在很大的威脅[5]。

式中:ΔH為壓力最大升高值;a為水錘波傳播速度;ΔV為流速的變化量;g為重力加速度。
R2工作輥冷取水用水節奏為間斷用水,供水管道上的氣動開關閥門隨軋制節奏在幾秒鐘內突然開啟和關閉,水流速度突然變化,引起管道內壓強急劇升高和降低的交替變化,沖擊較大;同時,該管道為直縫焊管,焊縫長期受高壓水沖刷造成焊縫疲勞,成為管道的薄弱之處,軋機換輥期間,停水到送水的氣動閥切換,壓力波動大,因此造成了管道的瞬時崩裂,及裂口下方設備基礎的損壞。
對于軋鋼工序的循環水系統來說,無論是正常的流量調節還是突然的事故停泵,都會引起流量的變化,如果壓力的變化頻繁且急驟,可能對整個循環水系統產生極大的破壞,威脅到整個軋鋼工序的安全經濟運行。因此,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減小水錘危害。具體措施如下。
1)防止水錘的重點是控制水流速度和啟閉閥門的速度,一般設計管道流速應小于3 m/s,并水泵出口設置液控止回蝶閥,或增設復合式通氣閥和非溢流式雙向調壓塔。
2)對工序的供水管道進行全面排查,對存在的“幾”字型布置的管道,在其高點處增設復合式通氣閥。可解決管道排氣和負壓控制問題,消除水柱分離現象,對事故停泵時管道壓力降低最為顯著,雖然水泵出口段管道壓力升高值仍較大,但依然是首選的防護措施[6]。
3)將冷卻水支管的氣動開關閥門更換為調節閥,操作人員定期對管道進行檢查,進行開關閥操作時,控制操作速度,減小管道內部壓力差。在電源關閉前關閥動作不同,將對管道造成不同影響,推薦關閉電源前應將泵出口閥關閉60°,關閥時間不小于10 s,電源關閉后關閥時間不少于3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