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日本、新加坡特約記者 青木 李珍 辛斌 ●本報記者 高穎 范凌志 ●柳玉鵬 王偉
“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敝袊鴩医y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發布會上用這八個字概括中國上半年經濟發展態勢。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2019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初步核算,我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50933億元,同比增長6.3%。毛盛勇表示,全球經濟增長在上半年有所放緩,而中國6.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依舊名列前茅。但一些外媒卻渲染“中國第二季度增速為6.2%,這是自1992年以來的最低值”。它們忽略的事實是,這一數值仍然位于中國主動調整經濟結構后的合理增速區間內。白宮方面15日強行將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與美國加征關稅掛鉤,但其實,中國受貿易戰的影響是有限且可控的。麥肯錫近日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正在上升,但中國更加依靠自身。
“只是提‘多少年來增速最低意義不大”
中國上半年經濟數據成為昨日外媒關注的焦點,英國《衛報》網站的財經版將這一話題放在頭條位置,實時更新中國方面發布的消息與行業人士的各種解讀。英國路透社15日說,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延續,中國的貿易伙伴以及全球金融市場都在密切關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健康狀況。毛盛勇15日表示,上半年6.3%是比較平穩、含金量較高、有后勁支持的速度。這一增速并不低,且來之不易——去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擴張都有所放緩,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凸顯,經濟有下行壓力。
一些外媒卻從其他角度看待中國上半年的經濟成績單,比如美國《紐約時報》稱,“中國第二季度的GDP增速為6.2%,這一數據令世界多數國家艷羨,但卻是中國27年以來的季度最低值”。路透社15日說,6.2%低于第一季度6.4%以及2018年6.6%的增速,但是符合市場預期,并且落在中國政府保持全年6%至6.5%增速的目標區間內。
“只是提‘多少年來增速最低意義不大?!眹倚畔⒅行慕洕A測部副主任牛犁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首先中國的發展階段已出現重大變化,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要科學、協調、可持續地發展,所以只要保持在合理的增長區間內就沒有任何問題;其次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背后的要素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投入勞動力、資源、資本等推動增長到現在要更多地依賴創新驅動,也就是提高效率;第三,中國GDP去年占了世界經濟總量的16%,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經濟總量越大,增量就會遞減,這是最基本的一個經濟學規律。
除了GDP,中國經濟數據中的其他積極信號也被外媒捕捉到,《衛報》稱,“有不少令人振奮的地方”。法新社舉例道,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增速比5月份加快1.3個百分點;中國近14億老百姓依舊愿意“打開錢包”——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8%,比5月份加快1.2個百分點,這一增長數據高于預期?!爸袊洕琅f穩健”“這減輕了市場對中國經濟走向硬著陸的擔憂”……法新社、《澳大利亞人報》等外媒給出各種評價。
貿易戰“拖累”中國經濟?
美國《華爾街日報》15日說,“拖累”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中美經貿摩擦。這種觀點也代表其他一些外媒的看法。針對貿易戰的因素有多大影響,毛盛勇1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全球經濟增長整體都在放緩,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比過去要更加復雜。中國現在把很多精力放在推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上。
白宮方面15日將中國經濟第二季度增速有所放緩與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直接聯系在一起,聲稱美方此舉對那些想要離開中國的公司產生“重大影響”,“數千家企業正在離開”。對此,中國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兩者之間沒有太大關系。
從一個周期來看,在中美經貿摩擦開始前,中國經濟就已經出現放緩趨勢。牛犁表示,貿易戰對中國影響是有限且可控的。中國今年前五個月出口增速放緩,但主要原因是世界需求減弱,美國因素只占大約1/3。
至于白宮方面稱“數千家”企業離開中國,中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設外資企業超過2萬家,實際使用外資478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達7.2%
“從上半年整體來看,中國經濟依舊保持良好的上升趨勢?!比毡倦娨暸_15日評論說,部分觀點強調中美貿易戰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是持續的、明顯的,但中國不是小國,一場金融危機或一次談判失敗不會讓其經濟陷入大困境。
“中國6月經濟活動數據表現不錯,說明其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措施已在促進經濟發展,并抵消了久拖不決的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部分影響。”路透社稱,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將走出企穩緩升的態勢。韓國《亞細亞經濟》認為,雖然中國下一步可能繼續出臺刺激經濟的措施,但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不會采取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
“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正在上升”
每當中國公布經濟數據,總有一些外媒片面強調“增速放緩”。他們為何要“唱衰”中國經濟?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其說“唱衰”,不如說世界對中國經濟“關心”,甚至有點“著急”,畢竟中國經濟對世界的貢獻很大,因此外界希望中國能在全球經濟下滑時拉其他國家一把。
有韓國媒體便擔心中國經濟的現狀或對本國產生影響。韓國《每日經濟》15日說,不少專家認為,中國是韓國半導體的最大出口對象,其目前經濟出現“不確定因素”,韓國未來整體出口形勢可能持續惡化。不過韓國產業研究院趙喆本部長表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潛在動力仍然在,韓國企業與投資者無需為中國經濟短期內的小波動過于擔心。
“中國經濟數據公布后,大多數股市小幅上漲?!狈ㄐ律?5日說,當天亞洲股市一開始下滑,后來回升,其中上證指數收盤上漲0.4%。路透社說,這說明中國經濟下半年穩步增長的可能性讓投資者終究稍微松了一口氣。另據德新社15日報道,強勁的中國行業數據給德國股市帶來“新的動力”。達克斯指數經歷一周疲軟后,當天開盤上漲0.74%,收盤增幅為0.48%。倫敦與巴黎股市當天也都有所上漲。
“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正在上升?!泵绹鳦NBC網站15日報道說,麥肯錫集團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有11個季度消費為中國增長提供貢獻率逾60%;2007年至2017年,中國出口占產出的比例從17%降至9%。這說明中國更加依靠自身,受外界影響減少。然而,世界其他國家在同一時期要么從中國進口更多商品,要么從中國獲得更多投資。世界對中國依存度日益增大反映了中國作為市場、供應商和投資商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本報駐德國、日本、新加坡特約記者 青木 李珍 辛斌 ●本報記者 高穎 范凌志 ●柳玉鵬 王偉
“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敝袊鴩医y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發布會上用這八個字概括中國上半年經濟發展態勢。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2019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初步核算,我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50933億元,同比增長6.3%。毛盛勇表示,全球經濟增長在上半年有所放緩,而中國6.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依舊名列前茅。但一些外媒卻渲染“中國第二季度增速為6.2%,這是自1992年以來的最低值”。它們忽略的事實是,這一數值仍然位于中國主動調整經濟結構后的合理增速區間內。白宮方面15日強行將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與美國加征關稅掛鉤,但其實,中國受貿易戰的影響是有限且可控的。麥肯錫近日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正在上升,但中國更加依靠自身。
“只是提‘多少年來增速最低意義不大”
中國上半年經濟數據成為昨日外媒關注的焦點,英國《衛報》網站的財經版將這一話題放在頭條位置,實時更新中國方面發布的消息與行業人士的各種解讀。英國路透社15日說,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延續,中國的貿易伙伴以及全球金融市場都在密切關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健康狀況。毛盛勇15日表示,上半年6.3%是比較平穩、含金量較高、有后勁支持的速度。這一增速并不低,且來之不易——去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擴張都有所放緩,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凸顯,經濟有下行壓力。
一些外媒卻從其他角度看待中國上半年的經濟成績單,比如美國《紐約時報》稱,“中國第二季度的GDP增速為6.2%,這一數據令世界多數國家艷羨,但卻是中國27年以來的季度最低值”。路透社15日說,6.2%低于第一季度6.4%以及2018年6.6%的增速,但是符合市場預期,并且落在中國政府保持全年6%至6.5%增速的目標區間內。
“只是提‘多少年來增速最低意義不大。”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首先中國的發展階段已出現重大變化,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要科學、協調、可持續地發展,所以只要保持在合理的增長區間內就沒有任何問題;其次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背后的要素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投入勞動力、資源、資本等推動增長到現在要更多地依賴創新驅動,也就是提高效率;第三,中國GDP去年占了世界經濟總量的16%,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經濟總量越大,增量就會遞減,這是最基本的一個經濟學規律。
除了GDP,中國經濟數據中的其他積極信號也被外媒捕捉到,《衛報》稱,“有不少令人振奮的地方”。法新社舉例道,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增速比5月份加快1.3個百分點;中國近14億老百姓依舊愿意“打開錢包”——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8%,比5月份加快1.2個百分點,這一增長數據高于預期。“中國經濟依舊穩健”“這減輕了市場對中國經濟走向硬著陸的擔憂”……法新社、《澳大利亞人報》等外媒給出各種評價。
貿易戰“拖累”中國經濟?
美國《華爾街日報》15日說,“拖累”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中美經貿摩擦。這種觀點也代表其他一些外媒的看法。針對貿易戰的因素有多大影響,毛盛勇1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全球經濟增長整體都在放緩,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比過去要更加復雜。中國現在把很多精力放在推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上。
白宮方面15日將中國經濟第二季度增速有所放緩與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直接聯系在一起,聲稱美方此舉對那些想要離開中國的公司產生“重大影響”,“數千家企業正在離開”。對此,中國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兩者之間沒有太大關系。從一個周期來看,在中美經貿摩擦開始前,中國經濟就已經出現放緩趨勢。牛犁表示,貿易戰對中國影響是有限且可控的。中國今年前五個月出口增速放緩,但主要原因是世界需求減弱,美國因素只占大約1/3。
至于白宮方面稱“數千家”企業離開中國,中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設外資企業超過2萬家,實際使用外資478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達7.2%
“從上半年整體來看,中國經濟依舊保持良好的上升趨勢。”日本電視臺15日評論說,部分觀點強調中美貿易戰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是持續的、明顯的,但中國不是小國,一場金融危機或一次談判失敗不會讓其經濟陷入大困境。
“中國6月經濟活動數據表現不錯,說明其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措施已在促進經濟發展,并抵消了久拖不決的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部分影響?!甭吠干绶Q,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將走出企穩緩升的態勢。韓國《亞細亞經濟》認為,雖然中國下一步可能繼續出臺刺激經濟的措施,但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不會采取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
“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正在上升”
每當中國公布經濟數據,總有一些外媒片面強調“增速放緩”。他們為何要“唱衰”中國經濟?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其說“唱衰”,不如說世界對中國經濟“關心”,甚至有點“著急”,畢竟中國經濟對世界的貢獻很大,因此外界希望中國能在全球經濟下滑時拉其他國家一把。
有韓國媒體便擔心中國經濟的現狀或對本國產生影響。韓國《每日經濟》15日說,不少專家認為,中國是韓國半導體的最大出口對象,其目前經濟出現“不確定因素”,韓國未來整體出口形勢可能持續惡化。不過韓國產業研究院趙喆本部長表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潛在動力仍然在,韓國企業與投資者無需為中國經濟短期內的小波動過于擔心。
“中國經濟數據公布后,大多數股市小幅上漲?!狈ㄐ律?5日說,當天亞洲股市一開始下滑,后來回升,其中上證指數收盤上漲0.4%。路透社說,這說明中國經濟下半年穩步增長的可能性讓投資者終究稍微松了一口氣。另據德新社15日報道,強勁的中國行業數據給德國股市帶來“新的動力”。達克斯指數經歷一周疲軟后,當天開盤上漲0.74%,收盤增幅為0.48%。倫敦與巴黎股市當天也都有所上漲。
“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正在上升。”美國CNBC網站15日報道說,麥肯錫集團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有11個季度消費為中國增長提供貢獻率逾60%;2007年至2017年,中國出口占產出的比例從17%降至9%。這說明中國更加依靠自身,受外界影響減少。然而,世界其他國家在同一時期要么從中國進口更多商品,要么從中國獲得更多投資。世界對中國依存度日益增大反映了中國作為市場、供應商和投資商的重要性正在上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