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靜澤
摘 要:自古以來,由于身體素質、社會分工等原因,男性多為國家征兵的對象。而在募兵制國家里,戰斗員也幾乎全員為男性。在二戰期間,男性作為士兵、地下工作者、戰地記者等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男性奔赴戰場誓死保衛家園的時候,女性也同樣經歷著戰爭。她們努力工作,維持著各種產業運作;為了彌補戰斗力的不足,大量女性自愿進入軍隊中服役;為了社會的持續發展,被迫生育;在腥風血雨的外交舞臺上,女性外交官們從容不迫,向各國外交官展現“鏗鏘玫瑰”的風采。本文旨在從生產、軍事、生育、外交四個方面闡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下,女性們做出的貢獻。
關鍵詞:女性;戰爭;貢獻
說到戰爭,腦海中浮現的或許是,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男性戰士們英勇殺敵的形象。“戰爭與女性無關”不少人抱有這種錯誤觀念。當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女性們用實際行動證明她們的不可替代性。
一、生產方面
由于長期持續的戰爭,男性被陸續送往戰地,國內勞動力銳減。加上戰爭對戰略物資的需求猛增,工業生產在吸納了幾乎所有能工作的男子后,發現不得不雇傭女性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女性作為寶貴勞動力,接管了原先男性限定的工作。在美、蘇、德、日等主要參戰國,生產武器裝備的軍工企業呼吁女性的加入。以美國為例,成千上萬的美國女性在愛國的號召和高薪的吸引下,走出家庭,進入企業和工廠。女性勞動力從1940—1945年增加了50%,在全部勞動力中所占比例由25%上升到36%。女工在工人中的比例從1940年的5.7%增長到1944年的24.4%。戰前造船業不雇傭女工,到1944年女工比例已達到10%。飛機制造業幾乎變成了“女性的領域”。
戰時,日本對女性勞動力的需求也增加了。1941年8月在《勞務緊急對策綱要》中提出動員年滿16周歲未滿25周歲的女子進入企業工廠。而此年齡規定不斷拉低下限提高上限。在1944年3月頒布的《女子挺身隊制度強化方案綱要》中,勞動年齡已更改為年滿12周歲未滿40周歲。依據1944年8月《女子挺身勤勞令》,未婚的日本女性公民有義務工作。雖然實際效力因地區而異,但這也推動更多的女性進入企業和工廠。這一期間,努力工作的女子被稱為“生產戰士”。然而,在飛機車床作業和軍裝縫制作業中,由于技術的不熟練而被機器誤傷甚至重傷致死的事件有很多。同時,由于軍工場一直是空襲的目標,所以女子們同樣是拼上性命工作守護家園的。
二、軍事方面
為了振作士氣,軍隊會派舞者和歌手到后方基地慰問士兵。其中派遣的主要是溫柔美麗的女明星。兵團還會征集來自前線士兵的請求,請求內容“豐富多彩”。比如要求當時著名的性感女演員在麥克風前,“啊~”的嘆息一聲。
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大量的女性士兵活躍在戰場上。美國于1940年,創建了陸軍婦人部隊,征收女性約15萬人。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征兵女性的國家,在空軍中有大約18萬人的女性輔助部隊。蘇聯則在1941年組建了一只特別的女子航空兵團。在進行嚴酷的集中訓練后,這只隊伍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女子轟炸航空兵團,于1942年6月12日晚首次出擊。這只被蘇聯士兵親切稱呼為“妹妹軍”的轟炸部隊,化身為“夜空魔女”,使納粹德國士兵陷入了恐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的蘇聯女性被訓練為軍用機飛行員、坦克兵、狙擊手等,在與納粹德國交戰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戰后,90名女性被授予“蘇聯英雄”勛章。
此外,世界各國的情報部門都把招募間諜的聚焦點轉移到女性身上,女性擅長角色轉換,具有執行多重任務的能力,為了達到目標而壓抑自我方面也比男性有優勢。二戰期間,蘇聯女間諜瑪加麗達·科涅庫娃,受命去美國竊取原子彈秘密。她為了執行任務混入了愛因斯坦所在的普林斯頓大學中,這位絕代佳人很快就俘虜了愛因斯坦的心。利用情人的關系,科涅庫娃成功獲取了關于原子彈的科技情報,蘇聯也因此獲得了“美國機密”尖端技術資料。
三、生育方面
結婚和生育本來應該是個人問題,也由于戰爭受到了國家的強行控制。戰時的日本,出現了“結婚報國”一詞,女性被希望早結婚多生孩子。1941年,內閣會議通過了《人口政策確立綱要》。指出人口增長是戰爭順利進行、民族持續發展的需要。嬰兒是國家之寶,養育成人是母親的職責,在當時一邊辛苦工作一邊養育孩子的女性并不是少數。
德國納粹黨在上臺之前一直宣傳稱:女性是國家的母親,是民族的母親,女性的生兒育女對民族的繁榮和國家的強大是最為重要的。對于一場持久的戰爭來說,人口便是戰爭潛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之年,為了鼓勵生育,德國推行生育表彰制度。生育的嬰兒超過8人,便授予該女性“德國母親名譽十字章”。
四、外交方面
女性外交的魅力在于,通過迷人的微笑與優雅的舉止談吐,提升國家形象,最大程度的減少雙方或多方誤解,以消除敵對和緊張關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女性外交家并不是少數。其中,宋美齡便是一顆璀璨明珠,被稱為支配世界的女外交家。她為中國政府爭取美國財力物力支持作出了巨大貢獻。1943年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發表二十分鐘的演說,美國媒體評價說“是她,征服了美國!”。在開羅會議中,宋美齡作為蔣介石的翻譯、秘書和顧問,始終陪在他身邊,為他出謀劃策。有人說她的穿著、談吐和舉止是會場附近的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以外的最生動、鮮活的形象。自蔣介石夫婦訪美以至開羅會議,中美關系之密切前所未有。中國的國際聲望達到了抗戰以來的最高峰。
五、結論
戰爭絕不僅僅是男人的事,戰爭中女性的參與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詳細闡明了女性在生產、軍事、生育、外交等方面的貢獻。對于女性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固然帶來了無盡的傷痛,卻也是證明個人價值的良好契機。
參考文獻:
[1]何黎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婦女[N].光明日報,2016-04-16(11).
[2]崎峻戰史.《軍人志》夜空魔女:二戰蘇聯空軍第588女子夜航團簡史 [EB/OL].今日頭條,2018-10-24. https://c.m.163.com/news/a/DUTBJ0NV05159PKE.html?spss=newsapp&spsw=1
[3]古今智謀.世界頂級八大女間諜[EB/OL].搜狐,2018-07-09. http://www.sohu.com/a/239996693_505355
[4]王肇偉.論納粹德國的婦女理論及政策[J].世界歷史,1995(4):58-65.
[5]陳英杰,從蔣檔看宋美齡與開羅會議[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6]魏輝博士.宋美齡征服美國的演講[EB/OL].新浪博客, 2016-04-12. http://url.cn/5PXDq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