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日本國首相安倍晉三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6月27日至29日出席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四次峰會。
目前,日本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中國是日本第二對外投資對象國,今年是中日兩國正式建交47周年。
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26億。日本三大都市圈是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日本旅游業資源豐富,頗具歷史,已經形成了以富士山、櫻花、溫泉為代表的風景療養旅游,以日本料理為代表的飲食旅游。
大阪是日本第二大都市,長期以來被昵稱為“國家的廚房”,螃蟹、章魚燒、生魚片、壽司等幾乎家喻戶曉。
本期我們跟著G20峰會的腳步,來到大阪,賞櫻花,吃章魚燒,看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游天守閣、四天王寺……
櫻花樹下的“花見”之戀
櫻花是熱烈、純潔、高尚的象征。在日本古語中,有一個詞語用來形容春天,稱作“櫻時”。在人們心目中,櫻花即代表了春天,賞櫻就是對春天的贊美。
每年的3月至4月期間,初春的冰雪還未完全消融,日本列島又一個嶄新的櫻花世界便已拉開帷幕。日本從南到北各地都要舉辦櫻花節,前來觀賞櫻花的人絡繹不絕。在這個賞花季節,帶上愛人,邀上友人,在櫻樹下聊天、唱歌、講故事、玩游戲,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靜靜地躺著,閑看瓣瓣櫻花映襯在碧空之下,或者閉目凝思,放松心情,陶冶情操。難怪日本人年年“花見”卻也樂此不疲。
去日本賞櫻花,大阪是不錯的目的地。大阪的賞櫻名所,首當其沖要數大阪城公園了。公園內約4300棵櫻樹圍繞著大阪城一齊開放的情景猶如一副美麗的風景畫。天守閣的白墻和淡粉色的櫻花相映成趣,讓游客流連忘返。其中,西邊的丸庭園密集種植了600多棵染井吉野和各類品種的櫻花,這里夜櫻欣賞可以說是超有人氣。此外,大阪造幣局的櫻花亦是美不可比,每到櫻花盛開的季節,淀川河流經造幣局內的560米兩岸,櫻花格外絢麗,粉紅的櫻花映襯著明治時期建筑特色的造幣局,交相掩映、煞是好看。
“吃趴下”的“天下廚房”
大阪的繁華可以追溯到1400年以前。被稱為“水之都”的大阪,自古以來就憑借河海交匯之優勢,與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進行頻繁地交往。
到了近代,大阪作為物質流通的中心地區,發展成為一座被稱為“天下廚房”的商業城市。其被稱之為“吃窮”的飲食文化時至今日,仍在不斷發展壯大。大阪的魅力,看得見,聞得到,更是品不完。
知道嗎,方便面、殺菌袋裝咖喱和回轉壽司,都是地地道道的大阪發明!憑借著對美食的追求與激情,大阪引領著日本的“食文化”,并向全世界傳播。
要表達大阪的飲食,用“調配”“重疊”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再合適不過。大阪就是將各種各樣的食材攙在一起,變換配搭,從而創造出新的食品。從章魚燒、什錦燒、烏冬這樣簡單的小吃開始,到目前推廣到歐美國家的回轉壽司以及高檔的懷石料理,種類之多,更新之快,片言之語已經無法概括。
道頓堀,正是大阪人所謂的“吃趴下”飲食文化的發源地。河邊擠滿了各種大大小小的飯店,巨大的廣告牌引人注目。這里以前曾是大阪的劇場聚集區?,F如今,五彩繽紛的霓虹燈和閃動的字幕更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暗李D堀極樂商店街”復原了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大阪的街頭風貌。許多饒有風趣的建筑、商店街以及獨具特色的飲食店再現了當時的氛圍。
到大阪,一定不能錯過的代表性面粉美食非大阪燒和章魚燒莫屬了。過去,大阪的老百姓在做午飯時都習慣將調面汁和卷心菜拌在小麥粉里,烤熟以后食用。這種既實惠吃起來又簡單的食品就是最早的“大阪燒”。所謂“章魚燒”,是將用水拌勻的面糊澆在有圓型凹洞的專用鐵板上,再加進各種配料煎烤而成的一種食品。章魚燒的配料除了章魚塊之外,還有紅生姜絲、油炸面渣等。
每家店都在不斷地追求“做出更好的味道”,正因為如此,逐漸孕育出豐富多彩的具有各家特色的味道。
各家店鋪在做大阪燒時,不僅考慮到配料的搭配,還不斷地對調面汁加以改進。一般,調面汁都是加鰹魚干和海帶做湯底,但也有一些店鋪在調面汁里加進豬骨或雞骨做湯底。做章魚燒時,除了在調面汁上多下功夫,還通過各種煎烤技術,創造出多種多樣、妙不可言的口味。幾百年來,傳統的小食不斷更新換代,花樣迭出,而唯一不變的是大阪人對料理藝術創新的熱情。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早于2012年5月,日本環球影城及負責哈利波特電影的華納兄弟公司就已經宣布在日本興建“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這個園區2010年在美國奧蘭多環球影城率先開幕,而日本環球影城是全世界第二個,也是亞洲第一個擁有“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園區的地方。
園內規模龐大,忠實呈現了J.K.羅琳在原著小說以及華納兄弟拍攝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所描繪的魔法冒險世界。整個園區耗資超過450億日元,以“霍格沃茨”城堡及活米村街道為主。
其中有重現“鄧不利多校長室”“黑魔法防衛術教室”“分組帽子”的景點與“哈利波特與禁忌之旅”,園區以最新4K技術讓你和哈利波特一起進行飛天魔法大冒險,還有海格教導大家如何騎鷹頭馬身的“鷹馬的飛行”飛行,展開一場飛行訓練,在田野的上空盤旋,感受壯觀的景色。
另外有兩家名為“三根掃帚酒吧”和“豬頭酒吧”的餐廳,提供不同的魔法餐飲,包括電影中曾出現的料理。此外有8間商店,內有大量當地限定的商品,可以讓游客滿載而歸。
水世界是一個劇場表演,以凱文·科斯納主演的電影《水世界》作為藍本,將其中爆破及驚險的場面呈現在觀眾眼前。表演中途,演員還會將滿滿的一桶桶水潑向觀眾。被一盆冷水從頭淋到腳,于炎炎夏日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現場的小朋友即使被淋個渾身濕透,也不會躲避,依舊happy個不停。水上基地的巨大布景和壯麗戰斗場面,摩托艇與水上摩托全速沖擊,驚險的特技場面一一展現眼前。火柱沖天,水花四濺,高科技特效和煙火演出充滿震撼。
親善村里的“大白鯊”是日本環球影城里的熱門游樂項目之一,雖然等候排隊的人超多,但是上船后一場與大白鯊較勁的身臨其境的體驗,可謂終身難忘。進入大海,每每當游客感到安全已經沒有問題可以安下心來的時候,突然之間,大白鯊恐怖地出現眼前。在現實與夢幻,以及火焰爆破縱橫交錯的多重感覺體驗下,就算海上之旅結束,依舊讓人沉浸在驚險緊張中不能自拔。
大阪城天守閣
大阪城,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央區的大阪城公園內,為大阪名勝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并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大名城,別名“金城”或“錦城”。在桃山時代是豐臣秀吉的居城。
后起之秀德川家康以兩次大坂之役消滅了豐臣家,此后大坂城成為德川幕府控制西日本的重要據點。如今,煥發活力的大阪城,在純白色城墻的映襯下,金光熠熠。
現在的大阪城天守閣則是模仿豐臣時代的天守閣外觀所建造的。登樓欣賞這兒的一磚一瓦,令人欽佩,亦需要很大的耐心,5萬多塊銅制屋瓦被一片片地卸下來,其中的百分之八十經清洗和修整后重新復位。外城墻重新涂上了灰泥,金葉鑲邊的屋檐瓦塊全被卸下,進行了修復。在許多難以著手的地方,加強了防水工程。站立在天守閣的第八層,可飽覽大阪城的全貌,其他層樓則展示了各式各樣的武器,包括前城主人豐臣秀吉的木像、書簡以及以模型展示當年作戰的作戰圖等,敘述著豐臣秀吉的一生,解析他怎樣由一介平民成為不可一世的英雄事跡。此外,也呈現了大阪城重修之后的模型。從內踱步外,城外的石墻長達十幾公里,建筑結構共分成內城、中城與外城,在經過內外兩道護城河以及兩道高聳的石壁上依然能夠識別出尚且殘存焦黑色的壁壘,仍可懷想當年交戰的悲壯慘烈。
四天王寺,建筑風格源自中國
大阪的寺廟里最有名的是四天王寺,它是公元593年由圣德太子主持修建的日本佛教最早的寺院、日本最古老的官方寺院,屬于日本飛鳥時代的建筑風格,日本圣德宗的總本山。
圣德太子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家,他派出遣唐使從中國學習了先進的技術文化和制度,也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佛教進入日本并且發揚光大。
當時佛教剛剛傳入日本,圣德太子所代表的蘇我派希望日本接受佛教,遭到了崇尚日本古老本土宗教的物部派的反對。兩派勢力發生戰爭期間,圣德太子向四大天王祈禱而獲得勝利,因此修建四天王寺是為了還愿和紀念那場勝利。
四天王寺有四個大門,大門處有日本最古老的石制鳥居。進入寺廟前可以在水池處漱口和洗手,只有寺廟前的洗手處才可以叫作“御手洗”,有點類似西方宗教的圣水,在進入寺廟前洗去罪孽和凡塵,以示尊重。
四天王寺參照中國寺院的格局,南北中軸線上分布著中門、五重塔、金堂和講堂。外部則是回廊環繞,周圍還有展覽館和日式庭院。進入五重塔所在核心院落要收取門票。
在五重塔后面還有六時禮講堂和石舞臺,前者是用來講經傳法的,后者是祭典和舞樂的地方。當年隨著佛教傳入,也帶來了中國和朝鮮的舞樂,逐步發展成四天王寺獨特的舞樂。
日本寺廟內有墓葬區,豎立著大片的墓碑,但不會覺得惶恐而是肅穆,寺院也有專門場所和人員受理喪事,這點跟中國寺廟有很大不同。
(注:本文系根據網絡相關內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