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歷容
摘 要: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的論斷。黨的建設質量關乎黨的生命,新時代下我們要把黨建設好、建設強,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和把握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的重要性。
關鍵詞:預備黨員;培養模式;黨的建設
提高黨員質量,加強黨員教育一直是黨重點關注內容,對于預備黨員的考察和培養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新時期對高校大學生預備黨員提出了應當成為集黨性、責任、典范于一身的先進大學生的高要求。
一、大學生預備黨員培養現狀調研
前期我院針對當前高校大學生預備黨員的培養現狀,采用無記名方式在68名在讀的預備學生黨員當中開展了“大學生預備黨員繼續教育調查問卷”,摸到了最真實的最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其中問卷結果中最為突出的幾個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較高比例的學生黨員在入黨后個人思想覺悟有下滑現象。
第二,大學生預備黨員普遍認為理論知識匱乏,理論基礎薄弱,責任感不夠,沒有很好地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奉獻精神不夠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服務群眾意識有待加強。
第三,部分黨員認為有必要加強和創新預備黨員考察期的培養模式,可重點從支部活動開展,社會實踐和自我修養提高等方面入手,從而達到提高預備黨員的理論素養,道德品質,實踐能力,服務意識等綜合能力的目的。
通過問卷的初步分析,針對大學生預備黨員出現的這些問題,探討高校大學生預備黨員培養過程中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針對如何創新大學生預備黨員培養教育模式,提高大學生黨員質量以大學生黨員在預備期內繼續教育,尋求預備黨員教育管理對策,完善其制度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預備黨員培養模式中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預備黨員自身的認識誤區。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大學生的入黨動機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功利化現象突出;預備黨員意識和服務意識淡薄;預備黨員組織觀念和責任意識缺乏等。
高校學生預備黨員培養制度。當前部分高校的預備黨員培養制度弱化,比如管理和監督機制不健全,重結果而輕過程;培養方式單一;考核標準單一;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比重失衡等。
高校基層學生黨組織運行機制。部分高校學生黨支部預備黨員的培養機制運行欠規范,支部活動形式簡單、黨務工作隊伍能力參差不齊、缺乏系統的組織和運作機制等。
三、大學生預備黨員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探討
第一,完善預備黨員的日常管理體系。如堅持入黨聯系人制度,加強對預備黨員的跟蹤管理;建立定期書面匯報和口頭匯報制度,及時掌握預備黨員的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狀況、先鋒模范作用等;嚴格規范黨組織生活制度,使預備黨員有效地接受黨組織的教育和黨員同志的幫助,及時幫助新黨員查找整改所發現的問題。
第二,建立對預備黨員的考核和鑒定制度,探索建立適合學生自身發展的量化考評體系。加強對預備黨員在預備期間的教育和考察,建立對預備黨員的考核和鑒定檔案,依據考核情況形成預備黨員鑒定預備黨員轉正時的重要依據,更好地保證新黨員的質量。
第三,加強預備黨員的黨性教育與社會實踐相對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對預備黨員的教育也應理論聯系實踐,讓廣大預備黨員在實踐中通過切身體會來增強黨性修養,起到思想上糾偏矯正的目的。
第四,拓寬培養方式,創新培養渠道。比如理論培養法、優秀黨員典型示范教育法、黨性教育與實踐教育結合法、制度約束法、個別談心法等,上述方法相互滲透,相互補充;通過 “互聯網+”方式構建微信公眾號或學習平臺建立移動式黨員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第五,提高黨務工作人員素養,創建務實高效的學生黨支部運行體制。黨務工作人員,要注重提升政治理論水平與素養、業務能力,學生支部要完善各項制度,切實做好大學生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
第六,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創新過程管理模式。比如在召開組織活動時,除傳統的方式外,通過建立黨支部微信群,黨支部書記發布主題,通過網絡聊天的方式進行交流,形成一種組織生活的新形式,“組織微生活”通過文字、語言、圖片、視頻等多種載體,達到豐富黨組織生活質量,加強大學生黨員積極參活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偉賓,楊朋,靳現凱. “三五一體”的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培養模式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2017(4):55-57.
[2]田藝廣,孔祥君.立德樹人理念下高校研究生黨建工作的思考[J],市場周刊,2018(10):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