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歡
摘 要:隨著人文素質教育的提高,烈士陵園是紅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講解員則是烈士陵園和人民群眾直接的銜接紐帶,是烈士陵園的形象,人民群眾對烈士陵園的了解離不開講解員。講解員在講解的時候要尊重實際、聯系實際,用最普通的語言講述最不平凡的事跡,只有這樣才能升華人民群眾的愛國情操,凈化革命靈魂。講解員在傳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開展紅色革命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講解員的講解藝術至關重要,本文就優化講解員的講解藝術展開相關討論。
關鍵詞:烈士陵園;優化講解藝術;講解員
一、烈士陵園講解員的作用
講解員是人們對烈士陵園了解的第一接觸人,也就是烈士陵園的名片。講解員的講解水平直接影響到了烈士陵園在人們心目中的重量。一名優秀的講解員可以讓人們身臨其境,振奮、激動、悲傷,甚至能催化出人們感動的淚水。烈士陵園是愛國主義教育孵化地,也是陶冶人們愛國情操、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基地,而講解員存在的意義和作用就是通過陳列布展、烈士英勇事跡,將抽象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具體化、形象化。
二、提高講解員自身素質
講解員的自身素質越高,講解工作越好,參觀者對內容接收轉化率越高,這也從側面映射烈士陵園在團隊管理、隊伍建設的成功,講解員素質要求歸納如下:
(一)基本的職業道德
烈士陵園是神圣的地方,講解員的一言一行都與愛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們身上承受著精神文明宣傳的重擔,因此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崇高的民族精神。講解員的本質是語言服務工作,是對烈士陵園陳列布展的補充與延伸,在工作過程中要完成兩個目標,一是傳揚烈士精神,二是為人民服務。
(二)全面的知識理論
人們參觀烈士陵園的目的是了解烈士的生平,不同于百度百科上的官方簡介,人們想知道了解的是鮮活的形象。這就對講解員的專業素養有超高的要求,講解員務必深入了解陵園烈士的背景和生活閱歷,而且要剖析他們的人物關系,在面對人們的疑惑時,要做到“問一答二”,這樣才會有說服力,最重要的是要將烈士留存下來的精神傳達給人們,這才是講解員存在的意義。
(三)專業的語言表達
講解員是語言介紹烈士生平,也是用語言為人們解惑的,在語言表達的時候就要做到準確和靈活。
1.標準普通話
講解員在講解的時候一定要用普通話,而且語言要有一定的邏輯性,語速要適中,語調要根據情景調整,最忌諱的就是語言不連貫和有病句了,如果被參觀者挑出毛病,就會引起他們的厭煩情緒。
2.語言準確
講解員對烈士的介紹一定要準確,尤其是烈士的英勇事跡、歷史背景、時間軸,這些一個都不能出錯,一旦出現了紕漏,就會讓人們覺得烈士陵園不規范,甚至升華到褻瀆英雄的層次,這樣的后果是無法承受的。例如,烈士的出生年月日、祖籍、社會關系是千萬不能出錯的。
3.語言靈活
照本宣科的介紹人們已經聽膩了,講解員在準確介紹的基礎上,還要適當的投入感情,將自己融入角色中,然后再將參觀者帶入情感體驗,將每一件展品都賦予生命,以情動人,讓烈士精神在社會中得到真正的傳承。
三、優化講解員講解藝術
(一)講解技巧
語言的本質就是溝通,而溝通最講究的是技巧。講解技巧是講解員在上崗前的必備培訓課程。烈士陵園參觀者有學生、旅游團、企事業單位,他們的年齡、教育程度、參觀目的各不相同,講解員可以根據不同的參觀者做針對性的講解。
1.學生參觀者
學生因為受閱歷的限制,知識儲備還不成熟,他們的求知欲比較旺盛,講解員可以將陳列內容簡單易懂的傳達,將烈士的光輝形象深深的刻入學生腦海里,讓他們勵志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2.旅游團參觀者
旅游團年齡偏大,他們在參觀烈士陵園之前一般都會先進行了解,也就是說講解員對學生講解的內容他們都已經了解,面對旅游團參觀者,講解員要分清側重點,可以講一些烈士的奇聞趣事。
3.有目的參觀者
這部分參觀者對烈士都是比較了解和崇拜的,甚至有的人每年都會參觀紅色景點,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有學歷的知識分子,講解員針對這部分參觀者講解員必須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在講解的時候邏輯性要嚴密,語言要連貫,而且他們的參觀時間比較長,可以講解的細致一些。
(二)講解禮儀
講解禮儀是講解員除了語言之外的禮儀規范,講解員必須有儀態美,所謂的儀態美不是有精致的妝容和干練的著裝,而是講解員從骨子里散出來的落落大方和自信,這是需要長期的實戰經驗才能形成的一種修養。
1.姿態
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有兩個姿態,站姿和走姿。站姿要標準,不需要軍姿一樣,但基本的筆直、齊肩、雙腳并攏、收腹挺胸要做到,在講解的時候眼睛要正視陳列品或參觀者,不要斜視、翻白眼,總體來說站姿要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走姿是講解完一個展品后向下一個展品的過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走路,抬頭挺胸是基本,但是不乏不宜太快,如果你的參觀者中有老年人、行動不便者,你要控制自己的速度,在開始新的講解之前,一定要等所有參觀者到達之后開始。
2.手勢
站姿介紹手勢五指并攏,掌心朝上,手掌與手臂在同一水平線,肘關節最佳彎曲角度是140度。走姿需要指引手勢,同樣也應該手心向上,但是手掌是四指并攏,大拇指張開。講解員不要對角度有刻意練習,手勢講究的是自然,有時候太刻意會顯得不自然和夸張,這樣會為講解員的語言講解減分,其實很簡單只要做到優雅大方就可以了。有的講解員手勢太多,反而會給參觀者一些誤導,因此講解中的手勢要與講解詞、展示品結合起來。
3.表情
表情是人們的第一語言,有時候不需要說話一個表情就能透露出很多情感信息。講解員要學會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在講解時,用眼神與參觀者交流,讓自己的目光在展品與參觀者之間徘徊,當講解完一個陳列點后,可以用目光詢問參觀者,是否了解。也可以將目光在重要展示點進行停留,因為烈士陵園對于參觀者來說是陌生的,他們會跟著講解員的目光進行感受。講解員還要注意表情,烈士陵園是肅穆之地,所以表情要莊重,不能有嬉戲神態,因為講解員的表情會影響到參觀者。
4.微笑
大部分講解員誤認為烈士陵園是肅穆之地,就不能微笑,其實不然。微笑是沒有國界的語言,親切的笑容消除講解員和參觀者之間的陌生氣息,而且微笑的表達可以與參觀者形成情感和精神交流,甚至可以產生共鳴,這樣才更有利于傳播烈士精神。
(三)講解風格
風格是評價講解員藝術最公平的標準,講解風格是講解員將自己的性格、修養、知識、習慣、禮儀、技巧、語言、姿態完美的融合到烈士陵園講解工作中,這種風格是不可復制的。烈士陵園可以讓講解員根據自己的特點形成多風格講解模式,比如幽默型、婉約型、莊嚴型、樸實型、活潑型、亢奮型,有時候也可以開展討論會,讓講解員彼此借鑒。在接待參觀者的時候可以先了解一下參觀者,如果是學生就可以分配活潑型講解員,知識分子分配幽默型,老年旅游團則匹配樸實型,這樣“因人制宜”可以將講解藝術發揮到極致。
烈士陵園的講解員是精神文明的傳播者,他們通過不斷地提高自身素養和專業知識,將烈士陵園蘊藏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情懷宣傳給人民群眾,在這個過程中講解藝術的作用逐漸顯露,因此講解員要不停地提高講解藝術,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傳播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啟芳.講解員學者化――紀念館宣傳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J].上海文博叢書,2010(1):62.
[2]吳曉玲.講解員語言運用分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4).
[3]許潔.淺談博物館講解員應注意的禮儀禮節[J].文物世界,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