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晗

《水滸傳》第2 3回、 《金瓶梅》開頭,潘金蓮撐窗桿偶然掉下去打在西門慶頭上,兩人對視一眼,大宋兩性關系專家王婆就從充斥著荷爾蒙的空氣中嗅到了銀子的味道。
憑借著對人性的了解,加上行走江湖的技能,讓她有足夠的底氣來調笑急得抓耳撓腮的西門慶。她深知價碼一定要一次性開足,才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又不把客戶嚇跑。她在談笑中印證了對方的誠意,立即拿出了拉皮條專業八級資格證書——我可是專業的,并提出免責聲明,投資不保證賺錢,萬一不成你也要認栽。
西門慶很快給了定金,簽了合同——事成后, “我便送十兩銀子與你做棺材本”。怎樣追求一個素不相識的良家女子?職業經理王婆展示了早已做好的PPT,開始了系統分析——“潘、驢、鄧、小、閑”大官人你都有。但光有這些是不夠的,你看那東京的高衙內硬件比你還好,女方若不愿意,也是不成的……因此,具體戰術是把一個看似摸不到頭緒的任務分解開來,讓每一步都有具體的考核指標,以便操作。
跟著王婆的表格,把握好節奏,每一步都是安全的——暖昧的開放性在于解釋權歸自己,你情我愿,隨時可以全身而退。王婆從讓潘金蓮答應做壽衣起,再請到家里吃酒,到孤男寡女同處一室,到最后~步西門慶捏佳人的腳試探,光便有了十分,水到渠成。潘金蓮如果后悔,也怨不得別人,只會產生罪惡感,怪自己太軟弱,上了男人的當也是可恥的。
王婆身上體現了人性之惡,因為這個計策的開頭利用了潘金蓮的善良——她不應該答應到王婆家里幫其做壽衣。當今社會許多惡性事件也是利用了對方的善良。
毒死武大郎是王婆的第二計劃,當然一開始偷情男女想不了那么遠,王婆也不必交代底牌。倘若到了這一步,作為問題解決專家,王婆依然有獨門技巧:砒霜調在心疼藥里,待他一覺身動,便把藥灌下去;待他毒氣發時,必然腸胃迸斷……
王婆懂心理學,通曉人情世故,懂殺人技巧,讓人不得不懷疑她經歷了怎樣豐富的人生,造就了一身本領,卻屈居小小的茶坊。
可惜渾身都是鎧甲,貪財是她唯一的軟肋。《水滸傳》里她受了剮刑, 《金瓶梅》里她多活了一段時間——等到西門慶死后,潘金蓮又被送到王婆處發賣,很多人都要買,王婆堅決要100兩銀子不肯讓步,終于等到了肯出價的武松。
那一刻,潘金蓮自負于美貌,王婆沉浸在銀錢帶來的喜悅中,忘記了武大的死與她們有關,智商降到低谷,連愚鈍如吳月娘都能預測出的不幸,王婆竟未預料到。或許她們把所有人想得跟自己一樣——誰不是茍且活著,人都是要向前看的吧?
當王婆死于武松刀下的那一刻,或許會想起那天她找潘金蓮來做壽衣,假裝偶遇西門慶,要去買酒食時,對著他們說了句“大官人便是出錢的,這位娘子便是出力的,虧殺你這兩位施主”。萬萬沒想到一語成讖,成了她對自己的終極預言,她因為撮合這一對送了命。從一開始,就寫好了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