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改革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了全面的素質提升。從之前的重分數、重考試的觀念逐步轉化為德、智、美、體、音的全面素質教育。在全新的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了緩解,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在生活中可以尋找美、發現美、創新美的能力。
關鍵詞:音樂課堂 教學方法 探索研究
一、音樂課堂的現實意義
中學的音樂學科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塑造感知的靈魂,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將會使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發展。現實生活中,音樂已經成了人們生活放松娛樂的一部分,成為人們感觸、感知、感嘆生活的通道。在中學音樂課堂中,存在教師水平高,但學生沒有足夠的熱情,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喜歡唱歌卻不喜歡音樂知識,重重矛盾影響音樂的教學。一方面,在現階段的音樂教育中偏重于學生的聽唱,而沒有真正地去賞析音樂、感知音樂,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比起國外的音樂水平我們還是有許多不足的,在國外,一名合格的教師需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和實戰教育經歷,當他們真正有足夠的經驗時,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合格教師。
二、影響初中音樂教學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一般分為兩部分:一方面為知識理論,另一方面為音樂實踐,另外還有賞析感知部分。教師是一個傳道解惑的使者,在現代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在課堂中,師生互動成了提升學生激情的砝碼,只有兩者互動,學習的火花才足以燃燒激情,更能使得教學內容挖掘得深入、細微。在實際中,學生學習缺乏激情,這也是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進步的原因之一。
學生影響教學的因素:
(一)受課堂氛圍的影響
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不一樣的理解和感知,情緒化地去接受知識時他們不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思考,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了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教師狀態也受到影響。
(二)受知識范圍的影響
在傳統文化和新文化改革中應抓好切入點,深入了解傳統音樂作品,了解自身文化才能更好地得到發展和創新,使得對音樂作品深入理解和學習,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式來對知識范圍加以深化改革。
(三)受音樂流派的影響
在古典、流行、搖滾音樂迅速發展,各具優勢的情況下,我們要采用各取所長的方式來穩固自身的發展。在當代音樂中,流行和搖滾音樂給了新一代年輕人很大沖擊,其中潛伏了許多低俗和無趣的內容,也導致許多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教師對教學的影響因素:
(一)不注重學生的興趣發展
在授課和講解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對本科目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和展開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天性和本性,做到對學生因材施教,結合學生興趣來授課,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未能因材施教地教學
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和創新能力存在不同的差異。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把學生的接受程度考慮到其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個性和品味,而不是千人一面。
三、教學實施策略
(一)興趣策略教學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套優秀教學方案的導入,可以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使他們快速和課堂融為一體,在融洽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體會音樂的真正魅力。在中學的年齡階段,可以嘗試運用故事、視頻的方式導入課堂教學,以視頻或者一個故事開場,讓學生快速進入積極的情緒狀態,之后再引入學習音樂的知識來增強學習效率和印象。
(二)新概念微課程的應用
當前網絡平臺的教學方式得到快速發展,給人一種新穎的視覺享受。“人人通的網絡教育教學”是一款教育信息化全面綜合應用的軟件,融合了學校宣傳、辦公、資源、育德評測、家校互動等強大功能。運用網絡模式的教育方式,可以帶來科學性、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效果,優化學習資源的設計和資源質量。在教學、學習過程中老師、家長可以共同關注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和成長,可以更加確切地找出學生的不足,提出有針對性、有效性的解決方案。運用新的網絡教學方式,有效地解決學生學習“全面抓”的現象,同時也在教育上得到了創新。
四、講課的方式和策略應用
(一)提問策略
提問策略的教學方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形式,借此可以快速直接地解決知識理解的問題和考察教學質量。在利用多媒體和電腦、音樂器材的同時,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提問的環節讓學生快速思考和理解問題。在點評過程中,教師應語氣委婉地指出學生的錯誤,引導幫助同學,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
(二)有效的課堂評價標準
在進行課堂研究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判斷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情況。而評判也是課堂學習的一種很重要的形式,一方面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在課堂上的疑問。在課堂上組織提問和評價可以更好地總結出課堂中的不足,達到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目的。所以,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進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三)畫面植入
音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把音樂的魅力打造在生活之上才能創作出一部經典之作。所以,在中學教育中,可以采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音樂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激發他們對音樂的想象力和創作力。讓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音樂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和生活中的激情。
音樂的表達方式通常為說、唱、吹、拉、彈等,表達形式豐富多彩,表達內容極其廣泛。要使學生能夠真正地了解和感受音樂作品,首先要求教師的專業水平過硬,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用精準、犀利的語言來表達,讓學生與之產生共鳴。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黃河在咆哮》中的旋律是那么讓人震撼、激昂,但在情緒和場景的表達方面是有很大區別的,對歌曲的重音和低音、長腔和短腔以及情緒升華的理解上,要在音調和感情的投入方面進行精準地分析和感受。
五、課堂管理策略
在授課過程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能發揮課堂教學的本質,這樣不僅能使課堂更加和諧,也更利于教師講課水平的正常發揮。在此過程中,許多教師頭痛的事是學生難于管理,不配合課堂教學流程,造成教學過程不順利,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研究表明,教師在課堂塑造個人魅力的方面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專業知識,通過自身的教學魅力來感染每一位學生,讓他們輕松愉快地沉浸在學海中。
六、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做好教學方面的工作,找出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探討出教學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崔玉.高中音樂鑒賞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戲劇之家,2018(29).
[2]唐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9(03).
[3]覃秋霞.高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50).
(作者簡介:王綺蕓,女,本科,泉州市第九中學,中學一級音樂教師,研究方向:器樂、合唱、課堂教學策略)(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