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管風琴作為一門新興的電子樂器學科,在短短的幾十年中展現出的發展速度和能量是驚人的,社會普及教育如火如荼地開展,各地陸續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其中也包括高職院校。依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將藝術教育的特殊規律融入其中,是藝術專業教師的責任。本文研究的是根據電子管風琴的特點,在高職教學中針對此專業的實踐運用性,進行了改革嘗試與研究,并將初期成果匯總成文。
【關鍵詞】電子管風琴;高職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J628 【文獻標識碼】A
一、電子管風琴專業介紹
電子管風琴,又名雙排鍵,起源于管風琴,演奏需要協調地使用雙手雙腳,因演奏方式與管風琴相似而得名。與傳統樂器不同,現代的電子管風琴包含音源、鍵盤、音序器、周邊控制器,因此,它是一個獨立的、集成度極高的音樂生產中心,與現代電子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是密切相關的。今天的電子管風琴已經可以做到對樂器音色逼真的模仿和演奏上豐富的表現力,在演奏風格上基本是不受限制的,被人們譽為“一個人的交響樂隊”。雙手雙腳同時演奏的方式曾被稱為“鍵盤上的舞蹈”。
玖月奇跡組合的出現,讓電子管風琴走進了大眾的視野。目前,國內開設此專業的高校有近130所,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專業梯隊體系。畢業生在就業中,除了普及教學推廣外,將電子管風琴運用在各類實踐中,廣受好評。民族品牌樂器的誕生到發展壯大及社會普及學員數量的迅速增長,都說明電子管風琴專業是具備發展前景的專業。2016年音樂周末曾在報紙首頁以整副的版面報道了“電子管風琴的未來在中國”的一篇文章。因此,電子管風琴專業的推廣與普及與發展 ,還大量需要后備新生力量的加入。
二、藝術類專業的高職 教育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抓準人才培養方向,培養社會需要人才是根本任務。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而藝術教育又有特殊規律,二者的互相融入是非常重要的。自“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以來,在中央和各地的關注推動下,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辦學模式不斷創新。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可見,大形勢下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
職業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實施可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必須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而藝術教育是要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對藝術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藝術教育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訓練,不能停留在單純的知識傳播、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而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將藝術教育規律與職業教育結合,就是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培養高職學生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在實踐中。目前,高校大部分師資都是來自各本科院校的碩士畢業生,角色的轉換及所學知識的運用,首先需要明確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任務、高職教育的含義,通過思考辨別其與本科教學的不同,才能很好地將所學知識用于教學中。對于電子管風琴在高職中的教學來說,獨奏不是目標,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各類運用才是王道。但是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情況而言,具備高水平技能的學生可區別對待,也就是現在倡導的分類教學,但基礎任務與教學目標仍然是電子管風琴的實踐運用。
三、教學改革的方法
本次教學改革項目是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及教學周期,制定課程標準,一改以獨奏曲目為主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課堂教學,充分發揮電子管風琴在綜合藝術類專業中的實踐運用。高職教育屬于專科三年制,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為兩年,頂崗實習一年,因此,教學總周期時間相對還是比較緊張。根據近年來的教學現狀,需不斷改革教學方式,合理安排專業主課與實踐課的教學內容銜接,同時修改考核方式及標準。
總體的計劃為專業主課學習相關理論、解決技術問題,合奏課進行理論結合實際,以實踐為主。因學生入學水平參差不齊,在入學前接受專業學習的比例較少,所以在專業主課的教學安排上,還是以規范演奏、技能提升為主;實踐課雖以小組課的形式進行,但其訓練內容是最能直接與畢業就業掛鉤的。通常在這門課上,學生所表現的參與積極性會更加強烈,目標明確地去解決和掌握想要學習的內容。因此,在兩年專業主課的學習脈絡為基本功學習、風格樂曲學習、樂器操作學習、編配學習、教學法學習,配合以合奏課的實踐內容脈絡為,合奏訓練、器樂伴奏、歌曲伴奏、影視表演配樂、教學情境模擬等。每學期的期末考核以任務形式,在開學初布置給學生,伴奏、配樂類的任務,學生可自由與相關專業學生進行組合。教學情境模擬,課堂被授課主體為附中附初、附高的學生。學生在三年級畢業時可以完成以電子管風琴演奏及運用為主的形式多樣的匯報音樂會,并能夠擔任電子管風琴社會普及教學教師。在教改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參與度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強,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實踐類的影視表演配樂中,思維創意與音樂靈感碰撞,帶給學生的不僅是單方面某一個專業的獲益,而是在合作排練的過程中音樂與表演融合共同升華的過程,學生通過這樣一種學習、練習的形式都拓寬了思路,取得了進步。在頂崗實習的一年里,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勝任樂曲獨奏、歌曲器樂伴奏、鍵盤教師,廣受好評。
四、創新演奏的延伸
作為現代高科技與藝術結合的產物,電子管風琴在藝術表現的形式上也會創造無限的可能,創新與此樂器是密不可分的。在本次教學改革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嘗試了與聲樂、器樂、影視表演、戲曲秦腔結合,發揮綜合藝術類高校的優勢,讓學生以電子管風琴作為載體,與多種藝術專業進行結合創新。值得一提的是,教改項目通過創新演奏的拓展,學生不僅收獲的是專業知識上的創新,同時在創新創業上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模式。在連續兩年的創新創業大賽上,學生以“彈秦”(秦指秦腔)“回藝”(藝指藝術,泛指藝術門類的各種專業)為項目名稱,大膽地進行了構思,在創新創業大賽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樣一來,專業的拓展不但激發了學生大膽創新的意識,同時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為自己尋找了更多的可能與最有利的優勢。
教學改革的全過程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想法,有些可能還不為成熟。但無論作為高校教師,還是擁有現代高科技樂器的音樂表演類專業,教學上的改革與演奏上的創新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與時俱進。在今天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作為一名教師希望學生學有所用,有一個好的出路,同時也希望電子管風琴專業蓬勃發展。
作者簡介:張婷婷(1984—),女,江蘇南通,陜西藝術職業學院,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表演雙排鍵電子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