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英

春天,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牡丹依舊當仁不讓地穩坐“花王”。牡丹是中國的傳統名花,它雍容華貴之姿,不知道讓多少人心向往之。
然而,作為一個生活在八線城市的我,自小到大從未見過牡丹。最早知道它,是緣于蔣大為唱的那首歌:“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啊!牡丹,眾香國里最壯觀,有人說你嬌媚,嬌媚的生命哪有這樣豐滿,有人說你富貴,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那時候我就想,牡丹該是多么美麗壯觀的花兒啊,所以人們才把它寫進歌詞里廣為傳唱。
說起牡丹,便當屬洛陽牡丹最為聞名。素有“九州腹地”之稱的洛陽,土壤肥厚,氣候溫和,非常適宜牡丹生長。歐陽修的“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詩句里便闡述了洛陽的“地脈”是最易于牡丹生長的土壤之一。唐朝時,洛陽人就把培育牡丹、觀賞牡丹當成了生活一大樂事,他們廣栽牡丹,從牡丹中獲得了無限樂趣。到了宋代,洛陽牡丹更是“甲天下”,著名的文學家司馬光就有詩曰:“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群花。”可見洛陽牡丹花事之盛。
關于洛陽牡丹,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呢!唐朝年間,武則天當政,一天,天寒地凍,但她突然想看夜里百花盛開的奇觀,當時,皇宮里的大臣們都十分害怕武則天,于是,他們只好聽從命令,連忙向百花下令,花仙子們也都害怕武則天的威嚴,連忙一夜之中百花盛開,唯有牡丹仙子堅持不開。武則天得知后火冒三丈,下命令把所有的牡丹全部連根拔起,從西安發配到了洛陽,因此,牡丹便在洛陽安了家。4月中旬,也就是牡丹開得如火如荼的時節,我們終于有幸驅車一起前往洛陽觀看牡丹。
來到洛陽城,我們才真心體會到,“洛陽牡丹甲天下”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四月的洛陽,滿城飛花,鶯歌燕舞,無論是街頭巷尾,還是寺廟庭院,又或者賓館飯店,幾乎處處都能看到嫵媚嬌艷的牡丹。牡丹花朵碩大飽滿,花瓣重重疊疊,花團錦簇,花枝招展,花色更是數不勝數,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等,真是好看極了。
牡丹不愧為“百花之王”,它色彩斑斕,端莊大氣,艷壓群芳。你看那深深淺淺的丁香紫,清新而淡雅;看那柔美嬌嫩的綠豆牡丹,像極了一位端莊秀麗的青澀少女;看純潔如玉的牡丹白雪塔,仿佛一位著白衣的謫仙一般;看那顏色鮮亮的紅樓春夢,就像看到了一群濃妝艷抹、富貴雍容的婦人在那里熱切聊天……一叢叢,一簇簇,一朵朵的牡丹,真是美得驚天動地!美得那么縱情,那么恣意,那么壯觀!置身于花的海洋,每個前來觀看牡丹的游客臉上無不洋溢著明媚的笑容。
牡丹不僅花開艷麗,香氣也是馥郁芬芳。當我們隨著如織的游人走進國家牡丹園時,一股股馨香迎面而來,沁人心脾。雖然,每個人對牡丹的嗅覺都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說,牡丹的香氣是木香味,有人說是藥香味,有人說是水果香味,但無論是桂花的幽香,梔子花的清香,還是玫瑰花的濃香,都不及牡丹的天香。牡丹之香異于眾香,勝于眾香,牡丹天下第一香,實至名歸。
自古至今,人們對牡丹充滿了喜愛之情,有詩為證:“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晚唐詩人皮日休也曾寫下如此贊美牡丹的詩句:“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夸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寥寥數語詮釋了詩人對牡丹由衷的喜愛。看今朝,柳樹下,牡丹旁,迫不及待的游人早已擺好了姿勢,用手機、相機不停地記錄著這美好的一刻。那邊,一個哭啼的小男孩,在看到牡丹花時的剎那,竟破涕而笑了;這邊,一個扎蝴蝶結的小姑娘,用力嗅著牡丹的花香。每一位游人無不迷醉于牡丹的婀娜身姿旁。
牡丹不僅風姿卓絕,而且還有很大的藥用價值,據史書記載,牡丹根制成的丹皮,是名貴的中草藥,有除伏火、清熱散瘀、去癰消腫等作用,還有降低血壓、抗菌消炎等功效;用牡丹鮮花瓣做的牡丹羹,如牡丹花銀耳湯,更有清肺熱、益脾胃、滋陰生津等功效。
這樣傾國傾城美無雙的牡丹,它的栽培技術自然也是極其講究。在牡丹園,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園林師,他告訴我,牡丹的栽培十分講究。給你一包牡丹花種子,從你種下的那一刻起直到第一次牡丹花開,這其中卻需要三四年的時間,真的很考驗一個人的耐心和細心。而且種植牡丹苗還不是最難的地方,牡丹的整個養護過程才是最考驗人的,因為它不喜歡高溫悶熱的地方,把牡丹從陰涼的地方轉移到悶熱的地方,牡丹很快就會凋謝。它雖然可以耐寒,但不能在潮濕坑洼處生長,不然它的根部很容易腐爛。所以,牡丹必須以最舒適且最適宜的環境與溫度來栽培。
人工栽培牡丹的時間最好選在10月上旬或者中旬,牡丹的栽培地要選擇地勢稍高處,通風向陽,便于排水。土壤要肥沃,土質要疏松,因為牡丹生長的根會入地很深。選好地之后還有很多工序要進行,比如像翻土、施肥等。把土壤弄成一行行一列列,接著要加入肥料,最好加入天然肥料……如此繁瑣,才培育出了舉世絕美的艷麗牡丹。
牡丹就是這樣令人癡迷,惹人喜愛,難怪那么多人從四面八方前來觀賞。
就在我為牡丹的美而贊嘆不已時,我的身旁,一對帶著南方口音的年輕情侶在贊美著牡丹。從與他們的談話中得知,他們來自美麗的江南,他們說,江南有靈動的山水,有氤氳的煙雨,有潺潺的溪流,有青青的草木,也有漫山遍野的鮮花,但老天是公平的,它把這“百花之王”牡丹賜予了北方的洛陽,他們又怎能不來瞻仰這花之嬌子的尊榮呢?幾千里的奔波,他們來洛陽只是為了看牡丹,如此,甚好。
“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是的,上天在這芳菲將盡的人間四月天,慷慨地奉獻出一年里最為絢爛奪目的鮮花盛宴,而洛陽牡丹無疑是一道色香味絕佳的視覺大餐。
突然,公園的一隅傳來了一陣美妙的音樂。急忙循聲而去,原來是一群身著艷麗服裝的妙齡女子正在那里翩翩起舞,她們如一道蹁躚于牡丹中的飛蝶,追隨著醉人的音樂載歌載舞……有那么一刻,我仿佛覺得她們受上仙的點化,與牡丹花融為一體,瞬間變身牡丹仙子,給這熱鬧的牡丹園增添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洛陽牡丹,這一場盛世繁花,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劉禹錫的千古佳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牡丹風姿卓絕,花開時節又何止“動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