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煥梁
桐廬縣地處浙江西北部,位于“三江兩湖”黃金旅游線的中心地段。“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桐廬,擁有優質的森林資源稟賦和森林旅游發展基礎。全縣現有森林面積206.65萬畝,森林覆蓋率74.4%,年平均空氣優良天數332天,境內有國家級森林公園2處、省級森林公園2處、省級濕地公園2處、3A級以上森林旅游景區12處,先后獲得國際人居環境示范獎、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
近年來,桐廬縣將全域旅游作為打造“山清水秀民富縣強的美麗中國桐廬樣本”的重要載體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主引擎,致力于“全域大景區”建設,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現場會、全國全域旅游創建工作現場會、首屆中國(桐廬)國際民宿發展論壇、中國森林療養杭州國際研討會、全國休閑養生會議相繼在桐廬召開。森林旅游作為桐廬的主導產業,極大地促進了林農增收,并使民族文化產業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同時,桐廬森林旅游產品、品牌建設、市場營造等方面工作成效顯著。
先天優勢? ?夯實森林旅游基礎
文化深厚。桐廬素有“鐘靈毓秀之地、瀟灑文明之邦”的美譽。范仲淹贊之為“瀟灑桐廬”,寫下傳世名篇《瀟灑桐廬郡·十詠》。黃公望流連在富春江畔,留下了十大傳世名畫之《富春山居圖》。桐廬利用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在全縣旅游景區尋找桐廬詩歌文化,在項目建設中加強詩歌文化與旅游元素的深度融合,廣泛推介“中國詩歌縣級之冠”城市形象,推動“中國詩歌之鄉”創建;依托華夏養生中國養生保健基地、中國長壽之鄉、世界養生基地等深厚的中醫藥文化,著力培育打造“藥祖故里、養生福地”健康養生旅游品牌。
資源豐富。桐廬地處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縣內地形復雜,氣候溫暖濕潤,區域氣候特征顯著,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資源包括地文資源、水文資源、生物資源、人文資源等類型,主要有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森林景區、景點等森林旅游地。桐廬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6.5°C。
名聲遠揚。近年來,桐廬拿下了中國最美縣、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級生態縣、國際人居環境示范縣、全國生態保護和建設典型示范區、國家森林城市、浙江省首個美麗縣城、浙江省首批美麗鄉村示范縣、全國文明城市等一系列“金名片”。富春江鎮、瑤琳鎮列入浙江省旅游風情小鎮創建名單。結合村落生態環境和歷史文脈,桐廬推進“萬村景區化工程”,差異化打造村落景區,因地制宜,以富有村落特色、又優勢互補的旅游產品組合,著力打造村落景區“個性品牌”。其中,荻浦、環溪等10個村莊獲評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總量名列杭州各區(縣、市)前列。
政策指路? ?森林旅游建設得力
森林旅游業是桐廬縣的主導產業,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近年來,桐廬全面踐行“兩山”理論,貫徹落實《國家林業局? ?國家旅游局關于加快發展森林旅游的意見》和《關于加快森林休閑養生業發展的意見》,用足用好豐富森林資源、全域旅游發展優勢,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和森林休閑養生業。加大財政投入,加強旅游隊伍建設,強化農林、旅委、農辦、文廣新、交通、住建等部門項目資金融合和服務合作。依托豐富的森林生態資源,全力打造森林休閑養生福地,形成了山水觀光、鄉村旅游、休閑度假、商務會議、康體養生五位一體的旅游業態格局。
體制機制創新。2012年,桐廬啟動旅游經濟振興計劃,通過狠抓旅游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旅游業態轉型升級;通過舉辦中國休閑鄉村旅游季、華夏中醫藥養生旅游節等節慶活動,打造“中國畫城·瀟灑桐廬”城市品牌,進一步打響中國最美縣城、浙江美麗鄉村、杭州長壽之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整治規范旅游市場秩序,進一步提升桐廬旅游目的地環境品質。圍繞縣域大景區建設,統籌規劃旅游空間布局,有效整合旅游優質資源,大力推動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在全域旅游體制機制、扶持政策、營銷模式、服務體系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創新,逐步實現從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轉變。
基礎設施建設給力。完備的森林旅游基礎設施促進了森林旅游的蓬勃發展。桐廬縣地處“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國家級黃金旅游線中心,交通便利,已形成水陸銜接、通達的公路、水運運輸網絡,杭新景高速公路、320國道和杭黃高速鐵路貫穿全境,經高速到杭州45分鐘車程、蕭山國際機場1小時車程??h域內4條省道相互成網,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建成蕭山機場桐廬航站樓,提升游客出行便捷度和體驗滿意度。開通運營以來,共服務游客5782人次,輸送游客3087人次。全域旅游標識標牌系統完善,配套的基礎服務設施覆蓋全域。
生態文明建設全民參與。創建省級森林城市、森林城鎮并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通過尋找“浙江最美森林古道”“最美森林公園”活動、森林公園建設和鄉村慢生活體驗區的打造,在挖掘和發揚傳統生態文化的同時,推介休閑養生活動,普及林業知識,擴大林產品銷售區域,提高產品知名度,推動山區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扶貧增收? ?森林旅游惠及百姓
森林旅游增收成效顯著。通過發展森林旅游,加快了森林景區的開發建設,推動了鄉村旅游、民宿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拓寬了山區林農特別是低收入林農的增收渠道。2017年接待游客1529.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60.88億元,森林旅游從業人數5.11萬人,森林旅游對年財政的貢獻率為8%,民宿(農家樂)接待游客412.6萬人次,營業收入達2.63億元。近年來,桐廬縣狠抓鄉村旅游,以村落景區創建為抓手,以鄉村旅游新型業態培育為重點,加快鄉村旅游發展。實地考察合村鄉、新合鄉何家村等地,指導編寫“村落景區旅游開發總體規劃”,2017年鄉村旅游收入達6.3億元,同比增長32.18%,真正實現為農民創收。
森林旅游地經營管理成效明顯。推進森林特色小鎮、森林人家、森林古道建設,培育開發賞花游、生態游、親水游、采摘游、文化游等特色產品,創建國家4A級景區6家、國家3A級景區6家。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評為省生態文化基地,并陸續獲得“森林氧吧最佳體驗區”“浙江最美森林”和“浙江最佳避暑勝地”等稱號;富春江慢生活體驗區蘆茨村榮獲2015浙江十大旅游風情小鎮;茆坪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國家級美麗宜居示范村。桐廬列入省級森林特色小鎮創建名單3個、省級森林人家6個,連續舉辦11屆陽山畈山花節。
公益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桐廬建設生態文化科普基地6處、森林康養基地2處,在瑤琳國家森林公園開展全國首例森林康養醫學實證研究,創建全國生態文化村2個、省級生態文化村3個。森林旅游在教育、體驗、養生等方面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