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鳴
【摘 要】 目的:對初產婦產后使用延續性保健康復模式后各方面的恢復情況進行研究討論。方法:選取本院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入院的158例初產婦,采用隨機表法將這158例產婦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治療方式,研究組產婦采用延續性保健康復模式。觀察比較兩組產婦的子宮恢復情況及心理情況。結果:研究組產婦子宮恢復情況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組產婦抑郁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P<0.05,且研究組會陰切口及盆底功能恢復情況明顯更優(P<0.05)。結論:延續性保健康復模式促進了初產婦產后子宮恢復,增強了產婦對新生兒的相關保健知識技能,有效改善了產婦抑郁情緒,提高了其產后生活質量,有利于產婦產后恢復。
【關鍵詞】 延續性保健康復;初產婦;產后恢復
產婦在分娩后其心理與生理上均會產生一些變化,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對產婦均會有一定的影響。積極的護理方法可以促進產婦的生理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復,使產婦有更多精力照顧新生兒。分娩后產婦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延續性的保健康復模式可以幫助產婦適應母親的角色,保持產婦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利于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1]。以下對延續性保健康復模式對初產婦產后各方面的恢復情況的影響進行研究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納入本院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入院的158例初產婦,采用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方式,研究組產婦采用延續性保健康復模式。觀察比較兩組產婦的子宮恢復情況及心理情況。兩組患者均為初產婦,研究組產婦年齡16~34歲,平均年齡(24.48±1.51)歲。其中順產51例,剖腹產28例,對照組產婦年齡17~33歲,平均年齡(24.38±1.41)歲,其中順產51例,剖腹產2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包括傷口的日常護理、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產后指導、指導產婦對新生兒的喂養等護理。
研究組:采用延續性保健康復模式,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產前指導:醫護人員對產婦進行產前宣教指導,并在家屬的配合下,為胎兒分娩后所需物質做好準備。2)在院指導:在分娩后密切觀察產婦身體狀態,幫助產婦對產后不適作出適應性的調整,重視產婦手術切口及會陰部的清潔護理,預防感染;根據產婦具體情況給予飲食指導;鼓勵產婦早起后輕微活動及早期的康復訓練,可促進產婦子宮恢復,防止發生并發癥;為了避免產婦出現產后抑郁,醫護人員要時刻關注產婦的心理狀態,并向其講解孕產知識,與產婦積極交流溝通。若發現產婦心情低落抑郁,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2]。3)盆底功能康復:產后指導患者適量進行提肛訓練,每次保持3~5s后再逐漸放松,如此反復訓練,20~30min,2~3次/d,必要時可借助電擊刺激提升盆底肌肉興奮度,促進神經功能恢復。4)出院后管理:為解決產婦產后存在的問題,采取產科醫生專人上門隨訪及電話微信專人一對一交流,以便隨時了解產婦狀況,解答產婦在產褥期中的遇到的問題,對其不良生活習慣進行有效糾正,為其后續優質的生活保駕護航。
1.3 觀察指標
在產婦分娩1個月以后,觀察兩組產婦的子宮恢復情況、會陰切口愈合情況、盆底肌力恢復情況及心理情況,采用SDS量表對產婦的心理情況進行評估,當抑郁值>53時,提示產婦有抑郁傾向;根據產婦產后盆底肌力恢復程度將其分為1~5級,其中1級表示肌力恢復效果最優,將1~3級視為肌力恢復良好。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通過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子宮恢復情況
研究組產婦子宮恢復情況良好者75(94.9%)例,子宮恢復情況欠佳者4(5.1%)例;對照組產婦子宮恢復情況良好者63(79.7%)例,子宮恢復情況欠佳者16(20.3%)例,研究組產婦子宮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結果比較(χ2=10.419,P=0.001),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心理狀態
研究組產婦中心理狀態良好者69(87.3%)例,有抑郁傾向者10(12.7%)例;對照組產婦中心理狀態良好者51(64.6%)例,有抑郁傾向者28(35.4%)例;研究組產婦抑郁率低于對照組,兩組結果比較(χ2=14.105,P=0.000),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對比會陰切口及盆底肌力恢復良好率
研究組會陰切口愈合率及盆底肌力恢復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產婦在分娩后,不僅生理上發生了改變,其心理上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尤其是初產婦,因初次生產,對于產后保養及新生兒的喂養上沒有經驗,此時產婦需要家人和醫護人員的愛護、關心及幫助,并且因產婦此時身體較虛弱,很容易感染疾病[3],所以產婦分娩后早期的合理營養支持與康復鍛煉必不可少。延續性保健康復模式在產婦分娩后持續從衛生、飲食、心理及康復等方面對產婦進行指導及護理,有利于初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4]。在初產婦產后對其進行延續性保健康復能夠減少產后并發癥,因產后幾天內,產婦子宮會不斷收縮,大部分產婦會有下腹部疼痛的癥狀出現,并且會有持續性的產后惡露,此時醫護人員應及時與產婦溝通,主動關心產婦需求,向產婦宣講孕產期知識,讓產婦正確認識產后不適。通過本次研究,顯示采用延續性保健康復模式后的產婦無論是在子宮恢復情況、盆底功能恢復還是心理狀態上均明顯優于采用常規治療的產婦。
綜上,延續性保健康復模式促進了初產婦產后子宮恢復,增強了產婦對新生兒的相關保健知識技能,有效改善了產婦抑郁情緒,提高了其產后生活質量,有利于產婦產后恢復。
參考文獻:
[1] 侯愛紅.延續性保健康復措施在促進產婦產后康復及性生活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05):912-914.
[2] 葉小蘭.產后健康宣教對初產婦自我護理能力及產后康復的影響[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6,34(03):249-250.
[3] 羅紹瓊.實施階段性心理干預和保健教育對初產婦臨床分娩及產后康復效果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7,26(19):66-67.
[4] 陸艷雙.產后保健對產婦及新生兒康復的作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7,18(0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