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秀梅
【摘 要】 目的:探究本院中藥注射劑處方應用合理情況。方法:擇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為患者開具的300張中藥注射劑處方,分析其用藥合理性。結果:1)本次抽取的300張處方中包括神經內科124張(41.33%),不合理55張(44.35%);心內科102張(34.00%),不合理48張(47.06%);婦科45張(15.00%),不合理15張(33.33%);其他29張(9.67%),不合理7張(24.14%)。2)本次抽取的300張處方中用藥不合理處方共125張,不合理率41.67%;其中溶劑劑量不合理46張(36.80%),療程不合理25張(20.00%),配伍用藥不合理20張(16.00%),劑量不合理16張(12.80%),適應證不合理10張(8.00%)及其他8張(6.40%)。結論:本院中藥注射劑處方臨床應用不合理情況相對嚴重,需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對此進行改善,減少應用不合理情況的發生,提升中藥注射劑的臨床應用效果。
【關鍵詞】 中藥注射劑;處方;用藥合理性
臨床合理用藥是患者疾病治療的基本要求之一,用藥不合理情況可能造成患者療效差、治療周期久、引發不良反應、延誤治療時機,甚至造成死亡等情況。近年來中醫辨證治療因效果理想,安全性高等優勢而備受推崇,在臨床中應用愈發廣泛[1]。但是現階段我國對中藥注射劑規格缺乏統一標準,不同廠家對同一種注射劑的生產劑量和含量有所差異,名稱也存在區別。同時在制劑時會進行中藥飲片前期處理,在此過程中藥物的功效、藥性會產生不同變化,部分臨床醫師缺乏中藥藥理知識,導致處方臨床應用不合理情況頻繁發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臨床療效[2]。本次針對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開具的300張中藥注射劑處方應用合理性進行分析,現做出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為患者開具的300張中藥注射劑處方,主要包括心內科、神經內科、婦科等科室處方。
1.2 方法
統計300張中藥注射劑處方名稱、品種、數量、給藥途徑、給藥頻率、溶劑、聯合用藥等數據。參考2015年版中藥臨床用藥須知及2008年版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原則、2012年版重要注射劑處方點評指南、藥物說明書等內容,分析中藥注射劑處方臨床應用合理性。
2 結果
本次抽取的300張處方中包括神經內科124張(41.33%),不合理55張(44.35%);心內科102張(34.00%),不合理48張(47.06%);婦科45張(15.00%),不合理15張(33.33%);其他29張(9.67%),不合理7張(24.14%)。
本次抽取的300張處方中用藥不合理處方共125張,不合理率41.67%;其中溶劑劑量不合理46張(36.80%),療程不合理25張(20.00%),配伍用藥不合理20張(16.00%),劑量不合理16張(12.80%),適應證不合理10張(8.00%)及其他8張(6.40%)。
3 討論
由于中藥注射劑被選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并占有較高的比例,同時本院按照國家規定開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中藥注射劑因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及效果理想等優勢獲得了大部分臨床醫師的青睞,但是中藥注射劑應用越來越多后用藥不合理問題頻發,這對于患者的療效和安全均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3]。本次針對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300張中藥注射劑處方進行用藥合理性分析,結果顯示用藥不合理占比41.67%,說明本院不合理用藥情況嚴重。以溶劑劑量、療程、配伍用藥、給藥劑量等不合理情況較為常見和突出。
3.1 溶劑劑量不合理
該不合理情況在心內科常見,以溶劑劑量不足導致藥物濃度高危為主要表現。在中藥注射劑中其濃度與微粒數間存在正相關性,藥物濃度越高說明微粒數越多,可能造成患者靜脈炎或肺栓塞等多種不良反應[4]。臨床中痰熱清注射稀釋標準以藥液和溶劑比例1∶10為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部分醫師未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導致溶劑劑量不足,引發患者用藥出現不良反應。此外在溶劑方面還存在選擇不當問題,由于中藥注射劑具有復制的成分,缺乏穩定性,使用溶劑稀釋可能導致其pH值改變和微粒數提升,可能造成具有不溶性特點微粒進入患者體內引發變態或熱原樣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療效和生命安全。
3.2 給藥療程不合理
我國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原則中指出,中藥注射劑用于臨床治療時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中的用量、用法及療程,不可超說明書用藥或擅自長時間持續用藥。臨床醫師必須將中藥注射劑的應用控制在規定療程中。注射用血栓通說明書中規定給藥15d為1療程,暫停1~3d后可開展第2療程給藥,但是在實際臨床治療過程中,部分醫師無視說明書規定而擅自延長給藥治療,可能造成患者不良反應。
3.3 中藥或中西醫藥物配伍應用不合理
我國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原則中指出,兩種中藥注射劑應按照主治功效互補、增效減毒原則進行配伍應用,以保證臨床療效和應用安全性。但是在實際臨床中,常有注射用舒血寧、注射用血栓通配伍應用,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燈盞花素配伍應用等情況,上述藥物均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效果,配伍應用可導致藥理疊加,易引發患者出血反應[5]。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原則中規定,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中應單獨應用,不可與其他藥品混合應用,但是在實際臨床中,常有將復方苦參注射液、醒腦靜注射與胰島素、氯化鉀注射液等中西藥聯合應用情況,可能導致藥物性質改變,影響臨床療效。
3.4 劑量和適應證不合理
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原則中指出,中藥注射劑用量用法應按照說明書標準,但是在實際過程中超說明書用藥和低于說明書用藥情況相對普遍,均可能導致患者不良反應或延長其治療時間等情況。
中藥注射劑的應用需辨證給藥,遵循其說明書主治功效進行對癥治療以提升療效和用藥安全性。例如注射用疏血通主要功效為活血化瘀,多用于腦卒中或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但是在實際臨床中有醫師為腦供血不足患者行該藥物治療,可導致治療失敗、延誤治療時機和不良反應等情況的發生。
綜上所述,本院中藥注射劑應用不合理情況較為突出,需要針對該種情況加強相關人員專業培訓,開展處方點評等措施提升臨床醫師對中藥注射劑藥理和應用方式的了解,加強臨床藥師和臨床醫師之間就用藥情況的有效溝通,針對臨床醫師不合理用藥行為給予相應處罰,強化其用藥安全醫師,進而提升臨床中藥注射劑用藥合理性、患者臨床療效及用藥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俞亞紅.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中的不合理用藥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8,47(15):1841-1843.
[2] 郭欣瑩.我院2015~2016年中藥注射劑使用評價與分析[J].北方藥學,2018,15(08):189.
[3] 楊燦宇,鄧麗穎.1200張中藥注射劑處方用藥合理性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7,17(06):827-829.
[4] 伏計能,付世龍.醫囑點評中藥注射劑不合理用藥分析及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7,14(03):22-24,29.
[5] 符方梁,張歐.我院2014年中藥注射劑處方及病歷點評與分析[J].海峽藥學,2017,29(02):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