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蓮
作文,是小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有學生說:作文難,提起作文心就煩。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和教師沒有創設出好的情境有很大關系,也在于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是否感興趣。那么教師應如何充分調動起學生寫作的興趣呢?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員對所學教材有內在的興趣。為此,我嘗試著在作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作文,與作文交朋友。以下就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為創設情境常用的一些作法。
一、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情趣
小學語文作文是學生經歷過的豐富多彩的生活,集合在他們心中的印象。但是現在大多學生忙于上學,并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見一見大千世界,所以教師需要在作文課堂中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一定的生活假設,讓學生在課堂中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點滴,去想象大自然的多彩風光,真實地感受一下真正的自然美好。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有不同角色、不同設想與擔當,讓學生在寫作的創作中飽含熱情和快樂。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而言,寫作集中體現了小學生的思維邏輯、想象力以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務必要從學生的興趣培養開始,只有學生知道寫作是什么,寫作源于什么,寫作有什么意義之后,他們才會逐漸地對寫作產生興趣。教師為學生寫作提供有生活趣味的情境,在這種氛圍中激發學生們寫作的靈感,讓學生像是能切身感覺或者想象到真實場景一樣。例如,在寫“美麗的秋天”這樣的作文時,如果恰好所處季節是秋天時,就可以讓學生在放學時,走過的路、去過的公園感受一下,金秋相對于夏天、冬天有什么不一樣。但是如果所處的季節不正好是秋天,教師就要給學生創設一個相對美好的意境,如“秋風,她像一位少女,穿著一身金黃,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來到人間”,“一片片樹葉從枝頭飄落,一群群大雁排著人字形隊伍往南飛,一塊塊成熟的高粱好似無際飄來的晚霞,一朵朵金黃的秋菊在秋天里開得更加燦爛”,在教師這樣美好情境的闡述中,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是充滿樂趣與美好的。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注意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樂趣與美好,這樣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都有很大地幫助。
二、創設情境,將生活情感引入寫作中
將生活中的情感融入到學生的寫作中去,這對小學語文作文質量的提升有很大地幫助。這種情感的融入對于小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并不懂情感這種東西的實際內涵,或者他們感受過來自親情、友情的情感,但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將這種情感用文字表述出來。這就迫切需要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這首詩詩人描寫了塞外壯闊卻蒼涼的景色,通過見到的景色,抒發出了守衛邊疆的將士們悲壯凄涼的情感,通過描寫塞外環境的險惡過渡到將士們生活環境的艱苦。而羌笛的吹奏給人們帶來一種離愁別緒的鄉愁,而當時所處的情境下,這種寄去思念的情感卻予以滯留,讓人更加地悲傷。跟隨教師鑒賞完這首詩,讓學生設想身處其境的艱難選擇與思想斗爭,讓這種情感能夠感染到學生的內心深處。詩是古代詩人情感最為簡潔明了卻蘊含深意的表達方式,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注意總結詩篇文章的所表達的情感。學生在寫作抒發情感時可以用恰到好處的詩句來表達,這樣既簡練直接,又能讓作文看起來有質的提升。
三、創設情境,將生活哲理引入習作中。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我們不僅會學會很多的字詞句等基礎的知識,還會在課文閱讀中學習到美好的詞匯語句,當然作為語文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情感的表達,是人生哲理的學習,只有將這些東西學會運用在作文之中,必將讓文章提色不少并變得深刻有內涵。比如在小學課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文章,值得讓學生理解思考?!犊讨矍髣Α愤@篇文章就告訴學生要從實際出發,萬不可死板,一意孤行。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中,體會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樹強大的生命力,堅忍不拔與艱難環境做斗爭的人生哲理。這些都是學生從中可以學到并能夠運用演繹到作文之中的。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在生活中認識知識、哲理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出更多的真情實感,學會利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去感受大千世界。只有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寫作的樂趣,體會寫作表達的情感,認識哲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便能讓作文課煥發魅力。
小學作文的指導教學非常重要,涉及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充分的研究和思考,采取最為有效的指導方法,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文學藝術源于生活但卻高于生活。只有與生活緊密相聯系,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張開寫作的翅膀,在作文的廣闊天地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