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蘭
曾經有一位大教育家這樣說過:“養成一個好習慣,一輩子用不完它的利息;養成一個壞習慣,一輩子還不清它的債務。”由此可知,好習慣對于人的一生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兒時期,抓住幼兒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培養,更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成才,為美好人生奠定基礎。現在很多家庭教育只重視幼兒的智力發展,忽略了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只要重視了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幼兒各個方面的能力發展也隨之更好。中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習慣。”所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我認為,從以下策略可以幫助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從“兩小”抓起,由淺入深,循循善誘,逐步提高行為的標準要求
1.從小班開始抓起
小班幼兒剛進園,對一切事物都抱著新奇心,好奇心、可塑性強。此時,如果我們適宜為幼兒制定一些簡單的行為要求,幼兒通過行動中形成習慣。對以后三年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例如,形成小班幼兒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首先,要考慮幼兒喜歡玩水的因素,在洗手時也難免出現偷著樂的想象。因此,教師在洗手前要交代洗手的要求,告訴幼兒水龍頭爺爺只歡迎輕輕愛護水寶寶的小朋友來做客,不歡迎傷害水寶寶的小朋友來做客。然后教會幼兒念洗手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搓搓搓,搓指縫,沖沖沖,沖干凈,關上龍頭甩三甩,一二三,真干凈,四五六,要跟龍頭說再見。”指導幼兒邊洗邊念,這樣幼兒洗手的樂趣大大提高,正確的洗手方法也得以鞏固了。只要教師天天堅持,并落實監督質量,幼兒也就自然形成了愛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應該從小班抓起,取得的效果會更好。而且要循循善誘,體現“階梯式”目標,讓幼兒的行為習慣越來越完善。
2.從“小事”抓起
“細節決定成敗”,從這句話看得出細節的重要性。別小看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每件小事。其實這些小事如果被忽視了,那后果真的不堪設想。例如,當發現幼兒每一次洗完手沒擰緊水龍頭就離開了的錯誤行為時,我們老師馬上提高警惕,有的放矢通過談話、故事展開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思想教育,及時矯正幼兒的錯誤行為。讓幼兒懂得了盡管是一滴水,我們都不能浪費,一滴水可以挽救許多生命。反之我們對這種行為采取視而不見、不重視問題的態度時,幼兒發生的錯誤行為會越來越嚴重,可能會由沒擰緊水龍頭惡化到偶而不擰水龍頭,最后到完全沒有擰水龍頭的習慣了。本質上幼兒已經完全沒有珍惜水資源的意識了,慢慢地向做事漫不經心、做事沒有責任感的趨勢發展了。所以我們要重視生活中的小事,注意矯正幼兒任何一個細小行為的錯誤。俗語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也是一個忽略小事所隱藏微小錯誤行為的例子。
二、表揚與鼓勵,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表揚與鼓勵的正確運用能激發幼兒積極向上、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兩者的有機結合也能有效地為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供更大的幫助。形成一個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一般要三周到三個月的時間都能形成一個好習慣。在習慣的形成過程中,由于習慣必須要天天堅持,在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因素影響下,如何天天堅持并最終形成習慣?當幼兒在形成習慣過程中,對老師提出的要求做得很好的,我們馬上給于表揚及時頭上鼓勵的語言。當幼兒受到了表揚和鼓勵后,他們為了要從自己的行為中得到愉快,也就會自覺地控制那些不好的行為了,輕聲與同伴交流的好習慣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
三、做幼兒表率,與幼兒一起改正
“為人師表”是幼兒教師的一個基本準則。幼兒模仿能力強,有時我們會發現一些孩子的動作、神情與自己很相似,這就是幼兒與我們一起生活相處的時間較長,老師的一些言談舉止潛移默化地傳給了孩子。例如我們經常要求洗手、喝水時都要排隊。有些幼兒經常違反規則,結果屢屢受到同伴的告狀而受到批評。但是,老師自己本身是否也自覺遵守規則呢?有一次,我搶占了小朋友的水龍頭裝水,這個小朋友就說:“老師,你為什么不排隊?我們都排隊了”我一聽,面紅耳赤,然后解釋道:“對不起,老師要趕著做事,以后我會排隊的了。”其實,班里有些小朋友不愛排隊也是受了老師的影響,他們不愛排隊的原因也許就和老師說的一樣。因而老師要時時嚴于律已,為幼兒樹立一個好榜樣,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正所謂:“身教重于言教”。
四、發揮家園橋梁作用,更有利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關鍵的老師。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視,但是家長重視的教育是以發展幼兒智力為重點目標,而行為習慣的養成卻被忽視了。幼兒在園形成的好習慣一到家就松懈了,隨著環境的改變,缺乏監管、得不到重視,好習慣也就隨風而散了。所以,一定要加強家長的合作意識,發揮家園共育的橋梁作用。首先要改變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通過沙龍活動、家庭教育講座、與家長會面溝通、家訪等形式,轉變育兒觀念。其次,認識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要求家庭和幼兒園把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放在首位。家園共同配合,教育方式一致。例如,幼兒園要求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要求家長晚上九點后不看電視,在規定時間內督促孩子上床睡覺,如家長配合好了,幼兒這一良好的習慣就形成了。家長要求孩子主動向人打招呼的,家長首先要做好表率,因為在幼兒園,老師和幼兒看到客人都會主動問好的,所以,家園配合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曾經有人說過:“播下一種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命運”。所以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要循循善誘,不斷鼓勵幼兒,成人嚴格要求,反復抓,抓反復,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