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其珍
閱讀是每個人進行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好的閱讀能力會影響個人終身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有研究表明,人的主要閱讀能力,在幼兒期形成的,如果在幼兒期不能及時啟發閱讀意識,幼兒入學后可能出現學習適應性差。因此,如何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是當前幼兒教師工作中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創設閱讀環境
為幼兒創設適宜的閱讀環境在幼兒閱讀活動中很重要,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較多閱讀信息的教育環境,這樣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鞏固閱讀效果,讓幼兒在豐富的閱讀環境中,充分感受各種語言,潛移默化地學習各方面的閱讀知識,積極地發現,并獲得成功的喜悅。怎樣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早期閱讀環境,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是目前幼兒園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活動室中開設閱讀吧,提供大型圖冊,裝禎精美的書籍,每周保證一定時間輪流供幼兒自由選擇閱讀,每月進行讀物更換。活動室中設小圖書架,桌椅門窗、活動區域的物品、自然角的植物、動物,我們都打印成文字卡片懸掛或張貼于材料物品上,使幼兒一一對應,墻壁上及閱讀吧把閱讀活動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見漢字,也制成卡片圖文對照。每兩周獲每月進行一次“小舞臺”交流活動,共同協商制作表演道具,幼兒將閱讀內容通過情景表演、講故事、小品、續編創編故事等形式表現出來。給幼兒創設寬松、愉快、和諧的閱讀環境,讓他們能無拘無束,大膽自主地學會選擇,培養幼兒自主意識,享受個性自由的快樂。
二、提供閱讀材料
相對大人來說,閱讀只是簡單的讀一下報紙或者書籍,如果只為幼兒提供一份無趣的報紙,根本不能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在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時,要注重為幼兒提供具體、直觀的閱讀材料,如:在語言區域中,為幼兒提供桌面活動操作教具,在幼兒進行閱讀時可以邊操作,邊閱讀,幼兒通過講述與表演行為達到閱讀的目的與效果。當然,同一個內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只要是是生動、直觀的、能被幼兒理解的形式都能引起幼兒的共鳴。
在幼兒時期,幼兒所接觸的書面語言一般是他們已知道的東西的文字代碼。從幼兒認識書面語言這一特點出發,在早期閱讀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有直觀的、形象的、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并擺放在幼兒隨手拿到的地方,讓幼兒自由地選擇閱讀材料,自主地進行感知、體驗、探索。例如,閱讀前的準備工作,教師在活動區域、閱讀吧里要提供相應的新圖書,新圖片,并向幼兒介紹圖書、圖片的名稱和內容,以激發幼兒閱讀的欲望和興趣。在閱讀活動結束后,可開展角色游戲活動,讓幼兒挑選最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或者講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段故事情節,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三、學習閱讀方法
教師教會幼兒閱讀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兒閱讀活動的前提。首先教幼兒認識圖書的封面、封底 ,然后學習按頁碼順序看圖書,由于大班幼兒已認識1-10的阿拉伯數字,因此,先教他們按頁碼順序翻閱圖書,使他們掌握看書方法并養成習慣。學習按從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順序看書。在看書過程中,幼兒親自感受到圖書是一頁一頁組成,故事是由一幅畫一幅畫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內容。同時提高幼兒的理解力,指導幼兒學會觀察每幅畫面上動物、事物等,了解前后畫面的聯系。最后創設和利用各種環境,為幼兒提供各種條件,讓幼兒將已獲得的閱讀經驗運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秋天到了,帶幼兒到幼兒園戶外拾落葉,欣賞秋天的景色,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用規范、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對秋天的感受,將這些感受用圖畫故事書的形式表現出來,以達到經驗遷移的目的。在活動中,我認為作為“幼小銜接”重要內容的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它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必須從啟蒙教育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注意循序漸進,只要教師增強訓練意識,實事求是,講究閱讀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幼兒的閱讀方法和習慣便能得到訓練,閱讀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四、培養閱讀興趣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把閱讀活動建立在幼兒感興趣的基礎上,這是指導閱讀的關鍵。
幼兒對文字、符號特別感興趣。因此,教師講述故事、詩歌時多以圖畫、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引起幼兒對圖書的興趣和聯想,同時,還讓幼兒知道老師講的故事都是從書上學來的,圖書里面有許多知識。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在第二課時,教師根據故事內容,創設合適的情境表演,讓幼兒通過表演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并能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閱讀中的操作,為幼兒主體性發展提供操作性材料:如故事排序,教師為幼兒提供一套打亂順序的圖片,鼓勵幼兒在觀察每幅圖片意思的基礎上,根據故事內在的發展規律、結合自己的理解分析、將圖片按序排列;自制故事書,讓幼兒嘗試做小畫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說的事畫成一頁一頁的故事,或從廢棄的圖書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圖片,幼兒口述后,請教師或家長配上相應的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訂成一本圖書,同伴間相互介紹、交流自己的作品。經過幼兒自己動手、動口、動腦,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
家園合作,進行親子共讀,幼兒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極易受感染。實踐證明,家長與幼兒共同閱讀,交流各自感受,討論情節,回答幼兒的提問,這使幼兒在交流過程中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能擴散思維,積累語言,進一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因此,教師、家長要以開放的態度與幼兒一起探索和學習,在活動中做幼兒的朋友,是幼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創設舒適的、安全的、層次分明的閱讀環境,有效地開展早期閱讀教育,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