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秋羽
一、混齡活動研究背景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幼兒園都采用同齡編班的教育組織形式,嚴格依據年齡把幼兒劃分成小班、中班和大班。這種同齡編班的形式便于實施集體教學,是與我國長期以來大一統的學校課程體系相一致的。同時,我國絕大多數幼兒因獨子女而缺乏兄弟組妹而導致異齡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齡編班又不能彌補這種缺失和不足,從而會對幼兒的社會化發展造成某些潛在的不利影響。
我們的教育實施往往由于過分強調年齡差別而使幼兒的這種先天傾向受到抑制,這是有悖于兒童的天性的。應該說,同齡交往和異齡交往對兒童的成長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們應該鼓勵不同年齡間的幼兒進行相互交往,并讓他們從中受益。作為同齡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混齡教育可以為幼兒提供與異齡同伴交往的機會。
通過此課題的研究,呵護幼兒心靈健康成長,讓幼兒學會理解、助人、文明;懂得謙讓、合作、分享,促使人格和社會性全面發展。
二、混齡活動在幼兒社會性發展中的作用
(一)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年齡的幼兒在一起時表現出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經常會讓成人吃驚,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不斷提高。不同年齡的同伴群體已經很自然地成為了一種教育的資源,充分利用這種資源,孩子不僅能鞏固并重新思考已有的經驗,而且還能發展遷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開展混齡活動不僅能提供給孩子相互交往的機會,而且還能解決同齡兒童間的沖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忑g編班,幼兒的年齡不同,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同,他們進行交談時,彼此能注意傾聽,弟弟妹妹很自然地能接受哥哥姐姐的建議,他們尊重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借助豐富的經驗和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做起“小老師”。異齡兒童之間共同生活、交往、游戲是其社會學習的良好途徑。
(三)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在活動過程中,讓孩子在合作中學會合作,異齡孩子之間的交往合作成為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混齡活動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幼兒發展的需要。首先,能力強的大齡孩子用自己的學習順序、學習方法,用自己的經驗、自己的語言用心地教弟弟妹妹;其次,能力弱的大齡孩子和小齡孩子在一起,仍然能看到自己的優勢,維護了自尊;第三,能力強的小組孩子能和大組孩子一起活動,能解決原來“吃不飽”的現象,同時認為自己有時可以超過哥哥姐姐,樹立起“我能行”的信念;第四,能力弱的小組孩子在大組孩子的細心幫助下,沒有太大的壓力,放松地看和學,反而輕松地掌握了一些技能技巧,他們在愛和關懷的氛圍中對自己也充滿了信心。
(四)促進教師能力提高
1.提高教師的觀察與反思能力
開展“混齡教育”研究,需要教師及時觀察捕捉不同年齡段幼兒在同一活動中的不同表現,并及時給予幼兒以指導和幫助,及時發現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點,反思預成課程中的不足,并適時調整計劃,生成相關的新的課程內容,教師們生成新課程的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2、教師把握材料能力的提高
混齡教育中區域化游戲活動是較能體現混齡特點的學習形式之一,而以往投放活動材料、設置活動區域都是以教師為主,實施混齡教育以后,教師們能及時觀察到幼兒的興趣點,為幼兒提供所需要的材料,并及時高速和生成新的材料體系,使活動能不斷生成新的內容,不斷延伸下去,同時材料提供的層次性、多樣性、操作性也日趨科學合理。
三、混齡活動實踐內容
(一)混齡合作區域化學習活動
愛活動是幼兒的天性,開展區域活動是針對幼兒的特點所采用的一種適應不同兒童個性需要發展水平的教育形式,根據本園的特點,各班圍繞一個內容設置多個活動區域,教師在材料的提供上表現出創新意識,為不同年齡的幼兒提供各種豐富多彩的、新型的、趣味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條件。
(二)混齡主題節日活動
一年中有許多節日,如民間傳統的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具有紀念意義的六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都是我們開展活動的主要渠道。除了節日活動外,混齡活動經常開展,如哥哥姐姐牽著弟弟妹妹的手,去觀賞大自然的美景,陶冶孩子們的身心,開闊孩子們的眼界。
(三)混齡教育的社區延伸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混齡教育只有幼兒園與家庭共同配合,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才能達到1+1>2的效果,在家庭和社區中延伸更富有教育活力,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利用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家教講座、向家長開放半日活動,讓家長耳聞目睹,使家長對混齡教育中有于獨生子女的成長優勢有更深的理解,對混齡教育充滿信心。
四、混齡活動中的探究方法
到網絡相關媒體收集大量資料,關注報刊雜志和媒體報道,運用電腦與網絡上的各大搜索網站,大量收集國內外有關混齡教育的經驗,并作去粗存精的整理。與周邊地區有混齡班的幼兒園互聯互動,資源共享,多角度多渠道地吸取外界信息和最新動態,加強本園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指導。
混齡班所提供的彈性化環境都尊重了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兼顧到他們的個別發展需求,使幼兒在充滿溫馨和愛心的家庭式的教育環境中共同生活、共同學習,從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真正成為自主、自立、自信的人。
教師努力實現從強化到興趣的轉變,從服從到自主的轉變。更新教師教育觀念,增強教師教育改革的意識。讓課題組教師都自覺地投入到混齡教育管理的研究和實踐中,并以此作為自我發展的舞臺。探索混齡教育管理的新途徑,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以此為中心產生方案主題,根據幼兒現有的生活經驗,設想孩子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想法,設計編制綜合性的主題網絡,活動前教師精心計劃,作好充分準備。為幼兒的參與、課程的發展和那些不期而遇的教育契機留下足夠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