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萌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在已經過去和即將到來的若干重大歷史階段內,道德的地位和影響始終是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無法替代和無與倫比的。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可以說,在人類歷史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道德既不孤立,也不孤獨。
提到道德的作用,我們不得不說到它所具備的以下六大功能:
一、認識功能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二、調節功能
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準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于完善與和諧。
三、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
四、評價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善”“惡”來評價社會現象來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
五、平衡功能
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于而不貽禍于子孫后代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系。
六、最初的調節功能
人類擬定道德原則的目的是調節利益關系,實現本階級(社會或團體)利益最大化。
由以上六點可見,道德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功能與作用,它將伴隨著我們的一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道德也以不同的形態迎接著每一次社會與文化沖擊的歷練。現在的社會,由于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各種思想潮流的侵襲,以及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發育。青少年涉世未深,自控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沒形成,極易受到暴力、金錢等不良思想的誘惑和侵蝕。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們在物質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但精神世界卻極度空虛——沒有理想、目標,缺少責任感,自私、任性、惟我獨尊,尤為突出的是在道德行為上的嚴重缺失,既少尊師重教的意識,也缺少愛父母、友同學的心理。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所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緩,任重而道遠。
既然提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與現如今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那么我們就要分析教師在人的成長中扮演怎么樣的角色?就要分析為什么教師的良好言行品得會對學生有這么重要的影響?
教師是人的一生中最主要的引導者與傳播者。在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主要影響習慣養成的因素,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學校,再次是同伴群體、大眾傳播媒介。大家知道孩子是最擅長模仿的,他們的許多經驗都是在有意無意的模仿中學習的,教師對孩子的人格影響尤為重大。所以我認為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甚至能影響到學生的一生。教育的過程就是發掘人的天性、潛能以及潛在價值的過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學校作為少年兒童接受各方面教育的主要場所,它對學生良好品質形成與行為習慣的養成,主要通過規范化的校園生活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和教師本身的學識品格、價值觀及信念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的影響。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中堅力量,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教師的言行直接關系著學生的發展。教師對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對人生的看法,對社會的看法,直接影響著一代人。就教師個體而言對學生良好品行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聽聽學生的話吧:“每次見到老師整理亂了的講臺,就意識到整理自己的房間。”“我經常見老師道別時,互說‘再見!就想到自己也該講禮貌。”“老師,您知道你說的那句‘做事先做人,讓我們一直記憶猶新。”等等。
我們教師應該通過怎么樣的教育方式才能對學生產生實質性的影響與正確的引導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入手:
第一,通過對教師自身言行的嚴格要求,構建良好教育環境,提高學生道德認知水平。
第二,與學生家長聯合教育,通過溝通配合等方式達到影響學生品行提高的教育目的。
第三,加強實踐教育活動的比重,精心組織各種實踐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養成優良的品德行為習慣。
通過以上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就可以得出,教師的良好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必然的、是有實際及深遠的教育意義的。小學思想道德教育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教師能夠真正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并想方設法去創新,我們的教育工作就一定能開辟出新天地,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