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莎
民間文化是中華文化絢麗的瑰寶。它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直接創造的或在勞動人民中廣泛流傳并享受的文化,是勞動者用雙手和心靈創造的。它與人民的生活情感緊緊相連,且積淀深厚,燦爛博大。民族傳統文化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識的積淀,是該民族的時代精神和價值取向的凝結。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已成為新的歷史時期幼教工作者的迫切任務。“人生百年在于幼學”,幼兒期是整個人生發展的關鍵期,是人生熏陶染化的開始,在這個時期形成的觀念和習慣根深蒂固。民間文化無處不在,無所不在,它近在我們身邊,摸得著、看得見,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存在于幼兒的生活之中。它豐富多彩,具有在觀念、內容、形態、風格、標準等方面的凡俗化、生活化的特點,且有很大的娛樂性,為幼兒所喜愛;同時它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刺激因素,能激發幼兒主動適合其發展的信息,并主動地在感知和操作實踐中展現自己的個性。幼兒園教育又是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是對民族歸宿、文化認同、精神向度的基礎教育,決定著一個人的民族意識、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懷。在幼兒階段通過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各種形式培養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和文化精神的積淀與內化是非常重要的。
一、民間文化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價值
民間文化與精英文化相比,有著許多適合幼兒教育的價值。然而,到底存在哪些價值,“具有不同身份背景、學歷經歷、知識儲備等的討論者可能會基于不同的價值取向秉持不同的價值判斷結論,從而在言說和爭論時難以達成共識”。沒有民族文化的幼兒園課程,不足以武裝幼兒的精神世界;不考慮幼兒發展的需要和可能的民族文化,就不能讓幼兒真正感受并轉化為精神的力量。但無論是哪個討論者都不得不承認,任何人都處于整個民間文化的浸潤和包圍之中,從而必然會對幼兒產生“個人——家庭——民族”層層傳導式影響。
二、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民間文化教育實現
幼兒園在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時,應該科學策劃活動內容,凸顯傳統節日特質,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之中,讓幼兒從中受到教育,以幼兒區角活動為依托,組織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活動。課程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是傳播知識和文化的形式,是教育中實現傳承傳統文化使命的載體。為了承擔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初始教育和兒童文化歸屬感、民族意識培育的時代重任,實現兒童身心諧健康發展,幼兒園理應采取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適當方式,把與兒童生活息息相關、相通共融的民間文化納入幼兒園課程內容之中。
1.篩選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資源
民間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涵蓋了當地人民物質、精神文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含了衣食住行、口頭語言、游戲體育、節日慶典、音樂美術等方面的內容,是幼兒教育的寶貴財富。但是,民間文化產生于民間,并主要發展于成人,其中有很多代表的是成人的生活和成人的審美取向,體現的是成人的思維和成人的情趣。同時,民間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種類繁雜,良莠不齊,沒有現成的幼兒教育資源。因此,在幼兒園中開展民間文化教育,必須從紛繁復雜的民間文化資源中進行課程資源的篩選、開發與實施。篩選那些積極健康,具有典型性,又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民間文化資源作為課程內容。
2.選擇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形式
幼兒民間文化教育活動是以“民族文化教育活動”為基點的對幼兒全方位實施的素質教育。因此,在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既要保持民間文化內在的精髓,又使它與幼兒園課程的整體共生和相容。
三、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的實踐
1.科學策劃活動內容,凸顯傳統節日特質
考慮到幼兒群體表現出好動的天性,廣大幼兒教師在以傳統節日為主題進行策劃的過程中,務必應當確保活動主題能夠體現出趣味性與教育性的雙重特點。
2.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之中,讓幼兒從中受到教育
幼兒教師應當確保吸引每一個幼兒都能夠以較高的興致、積極地參與到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活動之中,這樣一來,將讓幼兒能夠直接對傳統節日形成全面的認知。為提升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園教師應當精心挑選活動場所,如廣場、公園等,所開展的活動形式應該涵蓋歌舞、演唱、詩歌朗誦等。活動時間可以以天為單位,也可以以周為單位。此外,幼兒園也可以將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活動擴展至幼兒家中,如要求幼兒在除夕之夜同父母一起包餃子,使幼兒在這一過程之中意識到除夕對于家庭而言,意味著幸福、團圓。如若以端午節為主題設計活動,則可以在園內舉行,如組織幼兒一起包粽子、會餐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組織形式,將讓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升華。
3.以幼兒區角活動為依托,組織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活動
借助幼兒區角活動,組織幼兒親自動手操作,或者親自進行表演,將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增強。動手樂區可以引入制作元宵燈籠、制作月餅、制作中國結、新年剪紙、中國結等活動,準備相應的游戲材料。教師說明制作方法與規則,引導幼兒自主參與有中國特色的動手制作活動,幼兒親自動手實踐,培養幼兒的細心和耐心。
四、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的反思
傳統節日活動能夠讓教育者借助活動中的人事物,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對3-6歲的幼兒實施積極影響,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能夠讓幼兒更好的親近自然、接觸社會,了解當地民間社會文化、風土人情,也能夠讓幼兒間互動合作,在提升民族認同感的同時,提升社會能力,以傳統節日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德育、情感、行為與認知的多方面發展。在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基于確保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活動能夠更具實效性,同時需要制定科學的節日教育活動評價體系。
我們從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的實踐和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的反思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究。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對于幼兒的傳統文化意識培養意義重大,希望教師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積極利用傳統節日,創新開展更多有趣的教育活動,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