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賦中,黃 晨,雷宏東,牛凱文
平涼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平涼 744000
經過近二十多年職業教育大發展,我國已基本完成了各層次職業教育的整體布局,即省市辦高職,縣區辦中職。在這一發展過程中,農業職業教育在經歷了一定時期的發展困境之后,近年來,無論是中等農業職業教育還是高等農業職業教育都在進行著適應性變革,都在積極地褪去自己的行業印記,向綜合職業教育方向發展,融入到了綜合職業教育的大家庭,只是其發展的方式和途徑不同而已。這種職業教育的融合發展,克服了行業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支持的有限性,推進了職業教育服務和支持區域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使農業職業教育獲得了新生。
以甘肅省職業教育發展為例,農業職業教育向綜合職業教育的融合發展,總體上是不同的教育主體通過拓展專業構成,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來實現的。具體地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甘肅省主要有三所高等農業職業院校,分別是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都是在21世紀初由辦學時間較長、有相當農業職業教育辦學實力的老牌中等涉農職業學校通過升格而來,有典型的行業辦學特色,經過近20年的探索和實踐,在支持全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走出了一條以農業職業教育為依托,專業建設向二、三產業積極拓展,使學校發展步入綜合化的道路。

圖1 甘肅省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招生專業和涉農專業比較
目前三所學院專業建設中涉農專業的絕對數量都在10個左右,在學校所開專業中所占比例保持在40%左右,都是長期發展中形成的老牌優勢涉農專業,堅守了農業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保留和優化了農業職業教育的基因,同時非農專業也在多年來的適應性發展中從數量上走上了主體地位。

圖2 甘肅畜牧職業技術學院各年級涉農專業在校生人數及比例

圖3 甘肅省綜合類高職院校招生專業比較表
如甘肅畜牧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在校生人數為5 037人,其中涉農專業為2 402人,占全校在校生人數的47.69%。盡管近三年整體招生數量有所下滑,但涉農專業學生人數比例始終保持基本穩定(如圖2),在學院現有的各專業大類中處于絕對的優勢地位,保證了農業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涉農專業發展的穩定性。同時,學院根據發展需求拓展開設了車輛工程、機械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食品科學、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經濟貿易與人文等六大專業類群,使專業建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增強了服務二、三產業的能力。這種狀況與其它兩所院校有極強的相似性。
甘肅省現有9所綜合類高職院校,其中有6所開設有涉農專業,這些涉農專業基本上是在院校創辦的過程中,從中等涉農職業教育合并升格,在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中以院系的形式存在,既保持了其農業職業教育特色,也使綜合性高職院校在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中有了天然的切入點。
但目前涉農專業在校學生人數的絕對數量較少,占整個學校在校生人數的比例相當小。如平涼職業技術學院現有高職在校生人數為3 336人,而僅有的兩個涉農專業其在校生人數只有185人,占在校生總人數的5.5%。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是縣域中等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時期。在各縣域職業教育中心的專業建設中,農業職業教育也得到了積極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涉農專業得到了積極的關注和支持,而且因為涉農專業的存在,使縣域中等職業教育與農村發展的親合力提升。
以平涼市為例,全市中等職業教育開設涉農專業為6個(如圖4),僅次于加工制造類專業。而且涉農專業在各縣職業教育中心都有開設,顯示了縣域經濟建設對農業職業教育的現實需求,同時也反映了中等職業教育對縣域經濟,尤其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歷史擔當和責任。

圖4 平涼市中職教育專業建設情況

圖5 涇川縣職教中心近三年各專業招生計劃和在校生人數對照表
調查顯示,各學校雖然都有農業類專業設置,但農業類專業的在校生人數的絕對數量總體上都比較少,占在校生人數比例都相當低,大部分都不到10%,只有涇川縣職教中心比較高,達到41%。
高等農業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向非農專業拓展,是市場化辦學的一種必然選擇,是自新農村建設提出以來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偉大實踐的過程中,農業和農村發展進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階段對農業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的客觀要求,是在國家農業和農村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高等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一種適應性變革和發展。
各綜合性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開設涉農專業,開展農業職業教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發展較為艱難,但卻反映了一種政治站位和遠見。說明各職業院校能夠認真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站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高度,積極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而做的積極努力,以全面系統的專業群來構建面向農業和農村的職業教育,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這不但是一種政治立場,更是一種時代眼光和責任。盡管目前各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的涉農專業建設較為薄弱,支持和支撐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活力不足,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時代背景下,農業職業教育將進入前所未有的機遇期,只要各綜合職業院校能把握住這一特定的歷史機會,提升涉農專業內涵建設,大膽進行辦學方式和教育教學改革,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一強大引擎的拉動下,農業業職業教育活力將得到極力彰顯,同時學校綜合服務地方二、三產業的能力也將找到更大的舞臺。
盡管總體上各縣域職業教育中心的涉農專業在校生人數比例較小,但學校通過轉變發展思路,在支持縣域經濟,特別是農業經濟和扶貧開發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而且越是結合緊密,越是到農業和農村一線,越能體現其發展的優越性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更彰顯了縣域職業教育以農業職業教育為依托,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進一步推動了其它各大類專業的發展,使縣域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走向綜合化,整體體現為農村職業教育的特色。這一點涇川縣職業教育中心就是一個典型的范例:該校在辦學方式上進行了適應性調整,依托涉農專業,將中等職業教育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結合起來,拓寬了生源渠道,創新了培養方式。這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進程中,切合了農業和農村的現實需求,提升了涉農專業的招生規模,這是一種互促發展的有效形式。從這個特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最基層的縣域中等職業教育,農村和農業職業教育應該是其主要的著眼點,只要圍繞現有的農業經營主體,立足他們的需要,確定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形式,如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就能重新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
由農業職業教育向農村職業教育的轉變,是一種適應性變革,更是一種發展性改革,主要是跳出農業職業教育,站在農村職業教育的高度來重新審視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式的轉變。它改變了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實現了農業職業教育和綜合性職業教育的融合或向綜合化發展,為農業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途徑,使農業職業教育重新獲得了新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在新農村建設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實踐中,在全面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的一次質變過程——全面進入農村職業教育時代。在這里,傳統的農業職業教育起到了積極而有效的作用,它是職業教育和農業農村發展的粘合劑,是職業教育走進農業農村一線的基礎和前提。這一觀念上的轉變,教育格局的變化,實踐上的突破,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