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學民

2006年退休后,我不甘宅在家中“養老”。2016年,多年從事書畫教育的中年畫家賀濤約集我們幾位退休人員,成立終南書畫學會,進行文化養老的探索。從此,我才真正體悟到繼續學習、不斷奮斗帶給老年生活的樂趣。
我們所謂的文化養老,就是在自愿、自助、自立的原則下,以學會的形式把老年人組織起來,開展團隊學習、書畫詩文創作和社會公益活動,提升老年生活的文化層次和精神水準。
倡導文化養老基于以下思考:首先,這是針對退休人員面臨的現實問題提出來的。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面臨兩個變化:一是身上的工作擔子和責任沒有了,精神也隨之松弛下來了。這本來是好事;但是,精神的過度松弛往往引發心智渙散,甚至喪失生活的目標和動力,陷入老來無用、老來無為的消極狀態,這無疑是一種“可怕的松弛”。二是退休后活動方式變了,社交圈子越來越小了,在社會生活中似乎成了無關輕重的旁觀者,容易滋生精神上的孤獨和寂寞,自輕自卑,消沉無聊,甚至孤老而終。倡導文化養老,正是應對上述兩大轉折,組織老同志再起步,再奮發,追求精神愉悅,發揮正能量,過一個健康、快樂的老年生活。
其次,如何養老是一個現實的社會課題。老齡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根據2015年的統計,我國老齡人口已逾兩億,進入了中度老齡化社會。日益龐大的退休隊伍的精神面貌、行為方式和生活狀況,不僅關乎家庭幸福,而且關系到社會的安定和諧。如何認識并正確對待這支隊伍,探索行之有效的養老途徑,是新形勢下家庭和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在我國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公共養老產業和智慧養老產業,而探索非產業性的文化養老途徑也正逢其時。
再次,從老齡人群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看,文化養老勢在必行。當前,老齡群體中的問題日漸增多。有的老年人囿于家庭和個人獨處,將自己封閉起來,目光和胸襟越來越狹隘,甚至怨天尤人,消極度日。有的陷入孤獨寂寞之中而抑郁寡歡。還有不少老年人迷戀物質享受和進補養老,忽視精神健康,不講科學,跟風盲從,狂購濫買,成為騙子的獵取對象,致使防騙防詐成為當前養老的一個重要話題。這些問題都表明,提升養老的文化層次,培養高尚的情趣,科學養老,健康養老,確實應該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了。
我們對文化養老的探索,抓了四個環節:
一是組織團隊學習。采取定期授課的方式,以會長賀濤為主,外請專家為輔,為學員講授書畫知識和創作技法,引導他們不斷強化藝術欣賞的興趣和習慣,通過書畫藝術欣賞和習作獲得精神愉悅和生活動力。對于基礎較好的學員,開設創作研究班,指導他們的創作實踐。
二是組織實地寫生。采取小型多樣的形式,組織身體條件許可的學員深入山區和野外景點,欣賞山水景色,捕捉自然之美,開展寫生活動。通過寫生,達到陶冶性情,增長技能的目的。幾年來,秦嶺的高山峽谷中留下了學員寫生的身影,有效地改變了他們宅在家中的生活狀態。
三是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三年來,先后參加了“描繪新時代—千人千米書畫”創作活動,市美協為藍田縣捐贈書畫活動,“慶祝十九大重陽節書畫展”,同有關社會團體和單位聯合舉辦了多場書畫創作捐助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以增強學員的社會存在感,激發公益意識和奉獻精神。
四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氛圍。我們以文化養老為宗旨,以“團結、進取、求精、奉獻”為團隊精神,以營造老年人的學習園地和生活園地為目標,并提出了“高興畫、畫高興”的口號,制定了授課、寫生的管理制度和學員群規,以確保學會沿著學習型群眾團體的正確方向健康發展。以上舉措,使學會具有了較強的凝聚力,形成了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大家共同學習、互相交流,一起活動,溝通了情感,建立了友誼,明確了生活目標,學到了技能,真正感受到老年奮斗的愉悅。目前,學會已擁有會員115人,其中年齡最大的86歲,有52人分別進入了省、市美協。在多次公益活動中,為社會捐助書畫作品180幅。2018年10月,學會舉辦了首屆“金色年華”書畫展,共展出作品200余幅,展期半個月,受到了有關專家和觀眾的好評。
社會的老齡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產物。這一客觀現實,為家庭、為老齡人群、為社會都提出了如何更新觀念,如何創造養老新模式的共同課題。推行養老的社會化和多樣化,是社會進步的題中應有之義。
正確對待老齡人群是探索養老新途徑的前提。老年人處于逐漸失能的人生階段,全社會都應該體恤他們,關心他們;老齡人群中蘊含著寶貴的人生經驗和積極性,全社會都應該尊重他們,相信他們,為他們健康養老創造條件,提供幫助。忽視老齡人群的資源價值,是偏頗和短視的。
我們所倡導的自愿、自助、自立式的文化養老途徑,是同傳統的家庭養老相輔相成的,而又區別于各類養老產業。我們學會的成員部分來自于老年大學,而又超出了這個范圍,其活動更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這種學習型的團隊活動,不以營利為目標,亦不需要龐大的經費支撐,具有自覺性和公益性的特點,其可行性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