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忠
主持人/純樸 記憶郵箱:yuminjie611@163.com
1968年3月,我跨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8023部隊的行列,被分配到具有光榮傳統的通訊9連。通訊9連肩負著整個核試驗基地的野外明線、地下電纜與空中天線的施工安裝與維護工作,為祖國的核試驗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入伍當年,珍寶島劍拔弩張,為應對這一局面,從準備打大仗出發,部隊加快了不同當量的原子彈試驗速度。次年7月,我們奉命開赴核試驗場區。場區在茫茫戈壁之中,綿延千里荒無人煙,這里有一種馬蘭草,在浩瀚無垠的曠野中獨守孤寂,桀驁不馴地開出鮮艷的淺藍色小花。鑒于馬蘭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默默無聞的肅靜美,象征著我們這支部隊堅忍不拔、甘當無名英雄的精神,所以當年的部隊司令員張蘊鈺將軍與并肩戰斗的科學家們一起,將這塊在中國地圖上沒有任何標注的原子彈試驗基地取名“馬蘭”。

當時我們接到場區的緊急任務:從黃羊溝到720指揮所,從720指揮所到爆破中心,從飛機場到201指揮所挖3條共70公里長、深達兩米的溝渠,接線埋設通訊指揮電纜。那時沒有什么挖掘機械,以前的核試驗將地表一米厚的石頭都變成了粉沫,待超過一米時,則石頭堅硬,鎬頭下去直冒火花。當時氣溫高達40多度,大家光著膀子,分片包干,掄鎬揮锨,你追我趕,揮汗如雨,隨時可用手從身上掬出一捧水來。戰士們手上打滿了血泡,臉上、臂上、背上烤脫了皮,甚至不時發生暈倒現象。中午下班乘上嘎斯車,一沾大箱板鐵皮,身上就起泡,嘎斯車也因為天氣過熱,水箱不斷沸騰。盡管已身疲力竭,但有些人在車上仍不忘吼幾聲南腔北調的秦腔。這些無堅不摧的鋼鐵戰士,以堅忍不拔的毅力,保質保量提前完成了任務,受到了上級首長的高度贊揚。
那時部隊生活十分艱苦,每月口糧還搭配30%的包谷面或高粱米。場區沒有青菜,只有從外邊運來的土豆、咸蘿卜與少量的肉罐頭。那時吃飯在露天,常常猝不提防就有一股沙塵突然卷來,吃完飯,碗底總會有一層沙子,但大家卻幽默地說:“戈壁為床,沙子為糧,我們的心是金子,胃是鋼鐵,無論什么都能啃動。”
場區內沒有水,咸水要到50公里外的孔雀河里拉,淡水則要從幾百里外運進來。當時部隊有個口號:“節約一滴水,等于節約一滴油”。戰士每人每天定量3茶缸淡水,除去做飯在咸水中摻用的淡水外,每人剩余不多,當時我們心里最渴望的是能咕咚咕咚地飽飲一頓清涼的淡水。因為咸水中還含有堿與硝,故大家經常感到肚子脹痛;由于長期洗涮都用咸水,故頭發銹到一起難以扒開,咸水蒸發后的鹽漬也無規則地描繪在戰士的臉蛋和脖頸上。
我曾隨連隊因甘草泉維護線路和720埋設地下電纜及南山鋪放臨時地面備伏線而參加了兩次地面核試驗,親眼目睹了核試驗氣吞山河、雄偉壯觀的美景。有次核試驗成功,半夜一點鐘,大家正沉浸在甜蜜的夢中時,突然從北京傳來毛主席、周總理給部隊指戰員的祝賀與慰問電,軍營里即刻一片沸騰,大家緊急集合,在月光下扛著紅旗、舉著語錄牌,口號喊過又唱起了激昂嘹亮的歌。我們在馬蘭廣場召開了慶祝大會,基地首長宣讀了毛主席、周總理的慰問電,會后進行游行,大家在歡呼、興奮中度過了那個難忘的后半夜。為了適應核戰爭,每次核試驗時,全軍副軍級以上及獨立師正職的領導干部,都分期分批參觀試驗。以大軍區為一個排,軍區首長為排長。每天晨曦初露,這些將軍們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喊著響亮的口令,步調整齊地出操,成為場區的一道靚麗風景。
長期在這種艱難困苦的環境里工作、戰斗,一些戰友在貢獻了青春之后又獻出了生命。有一次,我不幸患肝病住進546醫院,當時心急火燎,情緒煩燥。護士方效民察覺后,犧牲了幾夜休息時間,用染作鮮黃色的膠卷剪成花瓣,拼成絢麗奪目的葵花,并在中間鑲上毛主席的像章送給我,鼓勵我戰勝疾病。當時正流行“朵朵葵花向陽開”的歌曲,所以這是非常珍貴的禮物,我至今銘刻肺腑。去年,我在網上偶然查到,她后來調到北京305醫院,并晉升為副教授。三營副教導員張洪斌也是突患肝炎,后病變為肝硬化腹水,他在病中還經常鼓勵我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他說:“小李,我們8023部隊是黨的脊梁,在當前惡劣的國際環境下,承載著祖國最大的壓力,承載著全國人民最大的希望。”誰知,我離開部隊后不幾年,他竟英年早逝。通訊8連的排長韋銀生在部隊縮編時帶頭提出轉業,到地方企業后不幸患上肝癌。臨終時在醫院拉住我的手說:“好伙計,咱這一生就算把一顆紅心獻給8023了”。他死時才40多歲,女兒趴在靈柩上痛哭不止,靈堂前的挽聯是“拋妻別女遠行去,家有疑難該找誰”。
馬蘭546醫院西北側不遠處,有一片茂密的松柏林,鮮艷翠綠的野花草中間有座肅穆的烈士陵園,那里長眠著在部隊戰斗中犧牲的許多干部戰士。
馬蘭是特別艱苦、特別危險的標志,是一部英雄艱苦戰斗的史書,是偉大的8023部隊的驕傲。馬蘭人的艱苦奮斗精神會永載史冊,8023人的卓越功績將與日月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