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
100多年前祁紅創始人余干臣,試制祁紅茶成功,祁紅一躍而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貴重物品,是歐洲貴族的座上賓。68年前,貴池茶廠應為國賺取外匯的使命而建,一艘艘裝滿祁紅的輪船,從上海港出發,運往英、法、美等國家,據史料記載,1952年貴池茶廠加工出口祁門紅茶近15000擔。
雖然市場變幻莫測,然而,從余干臣到貴池茶廠再到潤思,祁紅不僅一脈傳承,而且還留下了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的“國潤祁紅”老廠房,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精湛工業記憶,它留下文化池州亦建筑、亦匠心的悠遠馨香。這是池州茶文化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是祁紅歷史上大放異彩的篇章。于是《悠遠的祁紅——文化池州的“茶”故事》誕生了。
以故事“講”茶,輸出中國茶文化。《悠遠的祁紅》一書由《中國建筑文化遺產》編輯部聯合眾專家編撰完成,系“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文化系列”的開卷之作,是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活態研究的文化成果之一。
書中詳細介紹了安徽祁紅這一享譽中外的紅茶品種。通過“千載詩人地 百年紅茶園——雙重遺產的貴池老茶廠”“烽煙國門下 茶香化干戈——祁門紅茶的前世今生”“創始在堯渡 創新在共和——國潤茶業之暖心創業史”“青山依舊在 醇香勝往昔——祁紅時光之傳承與創新”四個篇章詳細介紹了國潤茶廠作為我國優秀的20世紀活態建筑遺產的使用情況。

祁門紅茶是中國茶文化的代表之一,由此可尋到古今傳承的“茶故事”:這里有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與茶船古道,茶不僅穿越歷史也跨越國界。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有“與茶為伴歡娛黃昏,以茶為伴撫慰良宵,以茶為伴迎接晨曦”的詩句,它道盡了幾百年來,歐洲人從中國帶去的茶對他們生活的巨大影響。
2017年,祁門紅茶老廠房——貴池茶廠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該處現存主要由制茶車間、老毛茶倉庫、手工揀廠等組成的原貴池茶廠老廠區,建筑實體為1951年始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引進歐洲、前蘇聯等國外建筑技術所建造的工業建筑佳作,客觀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狀況和外貿策略——農產品轉向國營化生產,具有濃郁的現代工業建筑氣息和現代建筑藝術風格。
廠區內呈鋸齒形立面的老廠房,為20世紀50年代蘇式工業建筑的典型;距離廠房不足一箭之地為工廠倉庫,那里每一間庫房都是木板鋪就、木質壁板環繞,每一塊木板里都積存有濃郁的茶葉沁人心脾的馨香。與該廠同時期同規模者,原本尚有祁門縣祁門茶廠、東至縣東至茶廠,但時至今日唯此獨存。更珍貴的是,其前身就是余干臣創始祁門紅茶的源頭所在。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表示,初讀《悠遠的祁紅—文化池州的“茶”故事》一書,我明顯感到有兩個特點:其一,它為第一、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198個項目的傳播帶了好頭。“國潤祁紅”20世紀50年代的舊廠房入選“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說明其遺產珍貴、價值獨特,具有代表性。其二,該書用“講故事”的方式,闡述安徽池州是中國乃至世界紅茶的發源地之一。珍視這個遺產是做強中國茶文化門類的歷史和現實需要。中國20世紀工業建筑遺產是中國建筑的寶庫,“國潤祁紅”舊廠房展示的既是傳承的基礎,又是文博藝術、文化旅游、工業遺產、歷史人文諸方面創意的融合,需要政府的主導和文化政策的導向。該書是在文化傳承與創意設計方面推動池州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成為認知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國潤祁紅”的宣傳指南及示范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