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全
(四川省南充市政協辦公室,四川 南充 637000)

為了更好地處理保護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關系,解決畜禽規模養殖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促進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筆者通過對畜禽規模養殖場建設進行實地走訪調研,針對畜禽規模養殖場的建設與環境問題提出了改進措施。
科學選擇畜禽規模養殖場的建設地址,是畜禽規模養殖保護環境的第一步,在環保大督察中責令拆遷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大多是選址不科學不合理,對環境污染破壞嚴重且百姓反映強烈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因此,在發展畜禽規模養殖時要特別重視建場的選址工作。選址時要破除傳統養殖治污的思維定式,更新觀念,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科學謀劃,極早做好養殖污染的防治工作,防范于未然。在建設規模養殖場時,要對養殖場的防污治污和環境保護工作進行長遠布局,通盤考慮。畜禽規模養殖場的規劃建設要遵守現有法律法規,規模畜禽養殖最好建在當地規劃的畜禽適養區,盡量避開限養區,不在禁養區建設畜禽規模養殖場,畜禽規模養殖場要遠離人口稠密區和交通要道,其距離以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為宜。畜禽規模養殖場不宜建在城鎮建設規劃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和水源保護區內,畜禽養殖建設中要盡量減少林木的砍伐和對植被的損毀,排污渠不能直接通入農田和自然溪河溝渠,不得污染地下水。
健全設施,強化養殖場的污染治理功能是規模養殖中保護環境的基礎性工作。過去由于養殖業主和人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差,只注重養殖圈舍的建設而忽視了養殖治污配套設施建設,養殖產生的糞尿及污染物無法及時清運和處理,造成畜禽糞污堆積,污染環境。在現代化規模養殖中,在規劃設計和建設中,要對養殖場的治污設施進行綜合布局,并納入計劃。首先要大力推行種養結合的規模養殖模式,根據規模養殖畜禽的數量,確定承包經營農作物種植面積,盡量做到規模養殖場畜禽產生的糞污都能作為肥料用于農作物種植而轉化干凈。同時,還要規劃建設好必要的污物治理和環境保護設施,以備處理多余畜禽糞污之需。特別要建設好養殖場污物存化池,病死畜禽尸體的漚化池及無害化處理設備等。有條件的養殖場可建設養殖污水的囤蓄池,將養殖污水通過簡單收集后用于灌溉。在規模畜禽養殖場內要結合畜禽養殖的數量建設配套的沼氣池,將產生的畜禽糞污通過沼氣發酵處理,以沼液沼渣的形式還田利用。除此之外,規模養殖場還要購置必要的污物運輸設備,包括糞污的收集清運車、沼液沼渣的抽取機械等,建設封閉的污水輸送管網,條件成熟的規模養殖場,還可建設養殖污物資源化利用車間,包括有機肥生產和利用沼氣發電上網銷售。在傳統的養殖場建設中,由于投資的限制,多數養殖場都沒有完備的畜禽污物處理設施設備,養殖場的污物處理功能脆弱或缺失,當畜禽規模養殖場產生大量糞污時,除了種植業用作肥料消化處理外,業主束手無策,大量畜禽糞污被排出養殖場外,進而污染環境。要建立健全養殖場治污設施設備配套建設的規章制度,在建設畜禽養殖場時統籌考慮規模畜禽養殖場的治污設施設備,并做到與圈舍建設“三同時”(同時規劃建設、同時竣工驗收、同時運行使用),在規模養殖場的建設中,把完善養殖場的治污功能和配套治污設施設備放在重要位置。
在經濟超高速發展的時期,畜禽規模養殖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顧環境的承載力,集中超大規模養殖畜禽,產生的大量養殖污物超過了業主的處理能力,導致養殖污物嚴重污染環境,甚至使規模養殖場周圍的環境也遭受破壞。畜禽規模養殖中只有適度規模經營,才能對養殖污物的處理做到可控。規模經營是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項目最普遍的要求,但從環保和經濟效益出發,要強調適度規模經營。實際養殖生產中,一般散養農戶育肥豬的年出欄量應控制在20~50頭,蛋雞和棚鴨每群的飼養量宜控制在500~1000只之間,小型家庭專業養殖場育肥豬養殖數量每批控制在200~300頭為宜。同時,規模養殖數量還要考慮耕地消納畜禽糞便的能力。大型專業養殖場(廠)建設前都要經過選址、規劃設計和對環境容量進行綜合評估,要充分考慮環境的容量和消納污染物的能力。
大力推廣畜禽養殖污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畜禽糞便是農村種植業最好的肥料,在畜禽規模養殖中可將適度規模養殖的畜禽糞便通過漚化后直接用于農作物施肥,形成良性科循環。可將農作物種植消納后剩余的畜禽糞尿收集起來用作制造有機肥料的原料。大型畜禽養殖場產生的糞污還可用沼氣工程,轉化成沼液沼渣用于農業種植或通過沼氣發電工程產生電能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總之,適度規模養殖產生的糞污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進行處置,完全能夠做到畜禽養殖污物的達標排放,甚至做到零排放。
首先要加大法律規章的約束力,提高業主保護環境的主動性。近幾年來,我國為了保護環境,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修訂和完善了許多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涉及到畜禽養殖、病死畜禽尸體的處理、環境保護及其責任的承擔,并且規定了破壞環境入刑的種種情形,可謂是歷史上最嚴厲的環境保護法規。在畜禽養殖中要自覺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做到依法養殖,依法嚴管。其次,要加強從業員的資格管理,從事規模養殖的業主不但要具備相應的畜禽養殖專業知識,還要有一定的環境保護知識。因此從事畜禽規模養殖的人員必須通過有關部門培訓合格后才能從事規模養殖場的建設和養殖活動。再次,要加大畜禽禁養區和限養區的監管,支持養殖業主合法的養殖行為,查處和禁止建設污染嚴重的養殖場(廠),依法依規發展畜禽規模養殖。畜禽養殖業主必須提高法律意識,堅持依法辦事,依法養殖,自覺減少養殖畜禽帶來的污染,促使各類養殖場業主達標排放養殖污物,切實減少養殖對環境的污染。鼓勵業主大力推廣應用畜禽糞便生產高效有機肥的技術,使養殖污染物變廢為寶,把畜禽養殖治污工作納入國家減少化肥使用行動中,協調推進養殖污染的治理,制定鼓勵種植業大力使用農家肥的獎補政策,這既可以減少規模養殖產生的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污染,又能減少化肥的使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還可推動種植、養殖業之間的綠色循環,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