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 王穗斌
公交車輛在營運過程中發生故障拋錨,將會影響正常運營和乘客出行,直接關系著公交企業形象,現從預防故障拋錨及提升拯救效率兩方面,闡述公交車故障拋錨的管理新思路。
廣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現有營運線路36條,線路總長約708.2公里,覆蓋廣州中心各城區,2018年度客運量為1.56億人次。公司下設一個車輛拯救中心,承擔故障拋錨營運車輛的拯救任務。
由于道路交通擁堵,導致拯救效率不理想,拯救車輛不能及時到達車輛拋錨現場處理,而車輛拋錨又增加了擁堵。
此外,營運車輛置換更新為純電動車,車輛的技術變化大,駕駛員的操作不熟悉、誤操作等也增加了車輛在營運過程中故障拋錨的發生。
(1)落實駕駛員“四檢”制度。要求駕駛員嚴格按照公司規定,在“出車前”“行車中”“到總站”及“收車后”四個時間段對車輛技術狀況進行檢查,其中“行車中”主要觀察儀表以及車輛運行的情況,其余時間點需要檢查輪胎螺絲、電量氣量、油液情況、電氣管路等,并在專用記錄本上做好登記,確保及時發現問題,減少行駛中拋錨的情況。
(2)加強車輛保養及修理。純電動車型較傳統燃料車型減少了發動機及變速器,但增加了驅動電機及動力電池,雖然機械結構簡化不少,但是電子控制程度提高許多。通過重新梳理分析純電動車輛拋錨的非人為原因故障情況,主要還是存在于電氣系統,首先是低壓24伏電池饋電,導致車輛啟動不了。針對此項故障,一方面在日常保養過程中,注意電池正負極的清理以及出廠前使用充電機進行充電;另一方面加強低壓24伏電池修復件的管理,確保檢驗合格才能裝車。其次是同一故障未修復導致車輛拋錨,針對此類問題,重新制定預警機制,同一輛車連續因同一故障拋錨,啟動預警并反饋到維修車間及班組,由班組骨干負責檢修,全面排查故障原因,確保故障徹底修復。
(1)深化信息化手段運用。新投產的純電動公交車均搭載車聯網系統,車輛運行數據能夠實時接入到拯救中心,能夠實時監控到車輛的故障代碼、高壓電池信息、驅動電機信息及其他附件的信息。拯救車技工可根據故障代碼提前作出預判,明確故障系統及部位,確保到達現場后能夠高效開展拯救工作。監控人員可根據高壓電池及驅動電機信息及時了解車輛運行情況,如發現電池SOC過高、過低,電機溫度高等情況會及時與營運調度部門溝通,讓車輛及時停靠或回線路總站進行處理,以避免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拋錨。
通過高德地圖及百度地圖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實時了解路況信息及情況,綜合考慮后制定規劃出拯救車的行駛路徑,確保迅速高效地開展拯救任務。
(2)開展“滾動式”培訓。進一步加強拯救車技工隊伍建設,每月結合車輛故障拋錨情況以及生產中遇到的故障,制定培訓方案,開展“滾動式”技術培訓。培訓內容主要為維修技工在開展拯救工作過程中的工作要點、規范、流程,存在的問題以及車輛典型疑難故障的排除方法等。“滾動式”培訓是一種先進的培訓方式,較傳統的“一窩蜂式”培訓更靈活實用,也會收到更好的成效。通過“滾動式”培訓,不斷加深維修技工的認識,提高技術水平,全面提升拯救效率。
(3) 靈活運用移動式補電車。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監控,電池SOC低于30%時會發出預警,拯救中心工作人員將通知營運車輛駕駛員完成單程任務后回到總站,同時安排移動式補電車到線路總站進行電量補充工作,完全杜絕了因電量不足導致的車輛拋錨情況。
附表 2018年度公交車故障拋錨監控系統數據
通過以上對公交車輛故障拋錨管理的探索與實踐,公司2018年度較2017年度的故障拋錨總輛次同比下降了45.1%,拯救總時間同比下降了46.51%。廣州市機動車維修與駕駛員培訓行業管理處關于公交車故障拋錨監控系統數據(附表)表明,新穗巴士綜合評分從2018年7月份開始名列前茅,其中在夏季高溫的8~10月份排名第一,公交車故障拋錨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