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日,首場北京交通開放日暨北京公交集團第四屆首都國企開放日在北京公交集團舉行,現場共有400余名市民代表參加。
為增進社會溝通、凝聚社會共識、激發社會力量,不斷增強北京交通的社會動員能力,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啟動2019年“北京交通開放日”系列活動,選定北京市公交集團、北京市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共計6家行業單位作為開放點,定期組織市民走進開放點參觀體驗,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
社會公眾可通過以下方式報名參加:一是公開招募。通過市交通委官方微博@交通北京、北京交通微信公眾號、北京交通APP平臺發布活動招募信息,接受市民報名參加;二是集體報名。主要面向本市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含交通行業各單位)、街鄉鎮、社區、學校等,結合自身活動需求申請參加活動;三是預約參加。由北京市交通宣傳教育中心“綠色出行 暢通北京”交通宣講團向受眾單位提供開放計劃,預約時間參加。
“北京交通開放日”作為北京市交通行業與社會各界溝通交流的平臺,通過主動敞開交通行業的“大門”,定期邀請社會公眾“零距離”接觸了解交通工作,感知北京交通如何保障首都城市功能的正常運轉,感受北京交通在建設“安全便捷、經濟高效、綠色智慧、開放融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將進一步提升社會公眾參與交通治理的積極性,營造共治共建社會氛圍。
2019年首場“北京交通開放日”在北京公交集團進行,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公交優先”的理念。2018年,北京市著力提升綠色交通發展水平,啟動公交線網規劃頂層設計,加快推進公交綜合樞紐建設,升級公交信息化服務,榮獲“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稱號。2019年北京交通工作報告中提出“優供、控需、強治”的工作思路,要在提升“五張網”服務能力上下功夫,切實做優地面公交網。“公交優先”即“人民優先”,下一步,北京市將進一步以人民為中心,關注出行體驗,營造良好出行環境,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在北京公交集團第四屆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現場,北京公交集團發布了《2018年北京公交社會責任報告》,展示2018年公交行業發展成就,彰顯首都國企的責任和擔當。隨后,發起“迎國慶展形象,文明公交我先行”活動倡議,號召社會公眾綠色、文明、守法出行;播放宣傳片《我們從1921年走來》,啟動北京公交成立100周年紀念籌備活動,向廣大市民講述北京公交的百年歷史變遷,展示北京交通現代化發展成就;講述公交故事,關注那些為保障公交優先而付出辛勤努力的“公交人”,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為北京交通的發展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最后,邀請市民代表參觀北京公交集團新建演播廳和調度指揮中心,現場解說如何通過大數據監測、分析、研判,進行全市公交線網優化、車輛調度以及重大活動、節假日期間的交通保障,直觀展示公交行業智能化發展的新面貌、新思路;同時聆聽市民對促進公交優先、提升公交服務、建設智慧公交方面的建言獻策,并為市民解疑答惑。
不少市民表示,通過此次交通開放日活動,充分感受到百年公交的文化積淀,了解了公交集團在服務北京公共交通、改善乘客出行條件上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未來將更多選擇綠色出行方式,為北京交通運行通暢做貢獻,也會對北京交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
2019年北京交通開放日暨北京公交集團第四屆首都國企開放日以“輝煌同行70載 共譜公交新華章”為主題,緊扣“北京旅游公交 旅游北京公交”的活動口號,共開設1個主會場和5條參觀線路。其中,主會場設在北京公交大廈西側場站,5個參觀站點分別設在調度指揮中心、老山場站、北苑保修廠、巴溝有軌電車車輛段、前門“鐺鐺車”站臺。分設線路的參觀方式,使市民得以近距離感受科技公交、真情公交、綠色公交、美麗公交、文化公交,全方位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北京公交在服務市民公共出行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主會場活動結束后,300余名市民觀眾乘坐旅游版公交車分五路前往分會場,分別開啟各具特色的開放日觀光之旅。
在公交大廈線路中,50名高校學生首先來到北京公交調度應急指揮中心。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1999年以來公交調度指揮體系的歷史演進,展示了“智慧公交”戰略下,北京公交調度指揮中心升級為調度應急指揮中心后,集調度指揮、應急管理、遠程稽查等一體化功能。這部公交“最強大腦”實現了多信息系統聯動和多部門協同辦公,為首都市民綠色、安全、便捷的公交出行提供著強有力的智能中樞保障。
隨后,一行人觀摩了北京公交企業文化墻,聽取了吉祥物“路路”對北京公交“同行文化”的智能講解。伴著企業宣傳片的生動展示,來自公交一線崗位的文化宣講員,為來訪觀眾分享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發生在市民身邊的“公交好故事”,喚起了大家對過往生活的美好記憶。
“哇!睡眠艙?公交場站也有睡眠艙?這個我得試試!”一名參觀者興致勃勃地鉆進睡眠艙體驗起來,更多的參觀者在旁躍躍欲試。40余名參觀市民走進了1路老山公交場站,現場感受開放日“真情公交”線路。
1路組建于1935年9月5日,是北京公交開通時間最早、影響力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線路,也是北京市唯一一條24小時全天候運營服務的線路。1961年7月5日改線后,1路由公主墳經西單、中山公園、東單至八王墳,開始承擔起長安街上的運營任務。在綿亙了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里,1路線路走向、車型幾經調整與更新,黨的十九大期間“中國紅”成為長安街上亮麗的一條流動風景線。1路的成長緊隨首都發展日新月異,“一路春風”般的貼心服務浸潤了四海賓朋的心田,被北京市民親切地稱為“大1路”。
剛踏入1路公交場站,大家就被眼前“中國紅”純電動公交車所吸引,迫不及待圍著車輛轉來轉去,你一嘴我一語的搶著提問。據工作人員介紹,1路公交車外觀為仿生海豚造型,顏色采用的是中國紅,寓意著紅紅火火,整車外觀彰顯高貴、大氣;整車采用銀隆鈦酸鋰快充動力電池、高強度鈦合金鋼材料、不燃級納米防火材料,是目前世界領先的科技、低碳、環保、節能、安全、人性化融為一體公交車。特色車廂內裝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城市文明、綠色出行、優質服務、二十四節氣、國學、人文景觀等主題設計,引得一名參觀者感嘆:“真好,詩情畫意的車廂給人帶來乘車美感,今后我也得多坐公交車了。”
走進調度室,寬大的電子顯示屏讓大家眼前一亮。工作人員介紹了班前智能教育系統,職工上班簽到、日見面叮囑教育等實現無紙化辦公;在調度室展示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智能調度系統,通過主調度界面、GIS地圖、模擬圖、視頻監控,實現場站監控全覆蓋,其中紅外監測功能可以實現火情報警,智能鑰匙柜與酒測系統相連,實現刷卡領取鑰匙,讓整體工作更加科技化、智能化、一體化。
在技師工作室參觀環節中,1路仿真模型備受歡迎,參觀市民紛紛端坐在駕艙中拍照留念,體驗了一把駕駛大公交的感受。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參觀市民還參觀了先后黨員活動室、心靈驛站,現代化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通過幾代公交人不斷專研業務、開拓創新,幾年來共研發防凍液加注機、車廂導游式服務、機艙清洗機等歷年創新研發的項目和設備,同時充分展示了公交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接過前輩的接力棒,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時代的變遷改變不了公交人服務為本的初心,甘于奉獻的決心。風雨中一路走來的大一路正以昂揚的步伐邁向公交新未來。
在各界乘客面前充分展示了1路公交在服務百姓出行、企業文化、真情獻社會等工作取得的成果。一名姓李的女士感慨說:“平時我坐公交車,只知道公交車變化大,低碳智能。公交場站的智能化、科技化,大發展讓我眼前一亮。”
“印象中的公交保修廠都是斑駁的廠房、黝黑的地溝、滿臉油污的工人,沒想到現在的工廠如此的干凈、整潔,綠化做的也很好。”6月2日,位于朝陽區北苑路北的北京公交集團保修分公司一廠北苑廠區迎來了90余位首都市民。
今年開放日活動,保修分公司主打綠色公交主題,突出環保、節能、清潔燃料和高科技,以“探秘公交車、走進車醫生”為主線,共將活動分為“車輛保養”、“總成展示”、“企業文化”、“應急救援”和“車輪滾滾”五個板塊,全景展現了公交保修在服務保障市民安全快捷公共出行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使市民零距離體驗“車醫生”的工作,感受保修職工默默奉獻、辛勤付出的“工匠精神”。此次活動可以說是看點滿滿,隨著保養車間電動庫門的開啟,市民們開啟了探索公交車輛智能保養維護的新模式。除了可以觀看保修作業現場“車醫生”的維修檢測過程,保養庫內還展示了公交車的整車“骨架”、車輛剖面模型、發動機、變速箱、電池組、驅動電機等重要的車輛“內臟”。市民還能參觀到職能除塵機、電動搬運車、洗地機、電動托盤搬運車等科技產品,感受科技創新帶來的成果。最后,市民們還可以參觀“車輪滾滾”推輪胎表演,并且和網紅“大黃蜂”清障車合影留念。
“媽媽,你看那個好神奇呀,公交車一啟動,電腦屏幕上數據就跳個不停,就像打游戲一樣,太有意思了”“小朋友,這個叫發動機電腦檢測系統就像醫生的聽診器和透視儀,能夠發現車輛的所有故障點,保證手到病除。”保修的講解員們耐心的為市民一一講解,帶大家體驗現代化公交車輛保修流程。“媽媽,明年我還要來看大公交。”孩子們求知與滿足的笑臉照亮了整個活動現場。
悅乘浪漫小火車,三山五園觀京韻。伴隨一聲“滴滴”,駕駛員在空中流暢的完成了一組“手指口呼”,有軌電車西郊線的小火車款款駛來,國企開放日的最美西郊之旅即刻發車。
作為公交集團一支新生力量,有軌電車公司是對外展示公交新發展的重要窗口,有軌電車力圖讓市民走進有軌電車,感受有軌電車的“美”。
到達西郊線完成簽到后,引導員帶領市民參觀“最美西郊線”的沙盤室,近距離、全方位展示有軌電車整條線路,志愿講解員為大家介紹西郊線建設、運營情況,集體觀看西郊線形象宣傳片,切實感受西郊線的發展變化。隨后,引導員帶領大家穿過車輛段,參觀聯檢庫,了解有軌電車背后的科技力量。感受完有軌電車的科技之美,引導員繼續帶領市民乘客在“國企開放日”專題展板前合影,參觀有軌電車的文創產品,鑰匙扣、書簽、冰箱貼……一件件文創小屋精巧實用,惹人喜愛。在對有軌電車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和參觀后,引導員將邀請市民乘坐“最美西郊線”,欣賞“三山五園”,聆聽志愿者講解沿途的風景介紹。
在歷盡時代煙火的正陽門下,參觀市民在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發車點登上北京首條仿古“鐺鐺車”——觀光1線,一路穿越古都,感受濃濃的京味。觀光1線車輛采用純電動空調車型,車輛的外觀、內飾和駕駛員的著裝全部按照1924年北京第一條有軌電車仿造而成,除了少了一條鐵軌、一根“大辮子”,可以說原汁原味的還原了“鐺鐺車”的原貌。參觀路上,身穿傳統中式服裝的講解員利用中英文兩種語言向觀眾介紹沿途的著名景點和歷史,把老北京千年的歷史與皇城文化濃縮在短短的旅途中,讓大家足不出“車”,就可以了解京城歷史,感受老北京風情。
據了解,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是北京市旅游委唯一推薦的一日游接待機構,旨在打造旅游品牌,提升首都旅游形象。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以傳統銷售手段和現代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對旅游者、旅游信息、旅游產品和旅游資金等旅游要素進行重新整合,不斷滿足旅游市場發展需要,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旅游產品和滿意的服務,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近年來,為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旅游市場供給側改革的要求,完善多層次旅游交通服務,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不斷探索公交旅游新模式,先后推出了世界文化遺產游、市郊觀光游、市內觀光線、旅游公交等優質優價的公交旅游出行服務。當前,北京市開始形成景點基礎公交、旅游公交、個性化定制旅游三個層次的旅游出行服務體系。
市民在參觀完開放日現場活動后紛紛表示,公交優先就是咱百姓優先,從車輛技術迭代、線路按需而設再到公交優先發展,新中國成立70年來,北京市公交事業發展的各項成果,為首都市民的城市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