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衍 馮炯
浙江省金華市中醫(yī)醫(yī)院 浙江 金華 321017
筆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脾虛濕盛型美尼爾氏綜合征27例,收效良好。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就診的美尼爾氏綜合征患者共54例,癥見頭重如裹,視物旋轉,四肢困乏,脘腹痞悶,喜揉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厭食油膩,舌苔薄膩或舌質胖淡。屬脾虛濕盛之證。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7例。治療組患者年齡29~61歲,平均年齡46.87歲;病程2~17個月,平均9.76個月。對照組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7.13歲;病程4~20個月,平均9.83個月。兩組患者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給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西比靈,規(guī)格5mg/粒,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003)每日2粒,睡前口服。連續(xù)服用2周。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內服自擬祛濕定眩湯,方藥組成:澤瀉20g,黃芪、白術、茯苓、黨參各12g,陳皮、桂枝、厚樸、木香、石菖蒲、炙甘草各9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連續(xù)服用2周。
3.1 療效標準: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治愈: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好轉: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偶爾發(fā)作;未愈:癥狀及體征無改善。
3.2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3.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總積分13.49±3.23 10.01±2.74 13.61±3.31 8.76±3.23*例數(shù)對照組27治療組27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眩暈程度3.97±1.63 3.02±1.47 4.01±1.72 2.11±1.36眩暈次數(shù)4.43±1.15 3.65±1.04 4.48±1.09 2.36±1.23持續(xù)時間4.27±1.21 3.83±1.19 4.41±1.23 3.04±1.08伴隨癥狀1.33±0.86 1.01±0.81 1.37±0.92 0.89±0.61
3.4 兩組耳蝸電圖總和電位(Sp)與聽神經(jīng)復合電位(Ap)振幅比值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p與Ap振幅比值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p與Ap振幅比值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對照組治療組27 27 Sp與Ap振幅比值治療前0.59±0.12 0.61±0.15治療后0.47±0.18 0.33±0.09*
本病病位在清竅,由氣血虧虛、腎精不足致腦髓空虛,清竅失養(yǎng),或肝陽上亢、痰火上逆、瘀血阻竅而擾動清竅發(fā)生眩暈,與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眩暈的病性以虛者居多[1]。筆者認為本病多因平素勞倦太過,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油膩,或睡眠不足、多夢、郁怒,汗出濕衣等內外因素,使脾受濕困,消化功能障礙,釀濕生痰,痰濁中阻,蒙閉清竅而發(fā)病。因此以健脾祛濕為主要治法。祛濕定眩湯方中澤瀉利水滲濕,黃芪、黨參補氣健脾,茯苓健脾利水、滲濕化飲,桂枝溫陽化氣、平?jīng)_降逆,白術、陳皮理氣、健脾、燥濕,木香理氣健脾,厚樸行氣、降逆、化濕,石菖蒲化濕、開竅、醒神,炙甘草調合諸藥。全方共奏補氣、健脾、利濕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