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嬌如 陳旭敏
浙江省樂清市中醫(yī)院 浙江 樂清 325600
本文觀察百冬歸貝湯加減輔助抗結(jié)核藥物治療肺結(jié)核肺陰虧虛型患者的療效,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肺陰虧虛型肺結(jié)核患者95例,臨床表現(xiàn)為干咳,痰少且黏稠,伴有血絲,胸痛,午后低熱或手足心熱,口咽干燥,兩腮發(fā)紅,舌紅少津,脈細或細數(shù)。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45.68±8.84歲。對照組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20~79歲,平均年齡45.75±8.76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P>0.05)。
對照組采取2HRZE/4HR抗結(jié)核方案進行治療:異煙肼(0.3g/次,1次/天)+利福平(0.45g/次,1次/天)+吡嗪酰胺(1.5g/次,1次/天)+乙胺丁醇(0.75g/次,1次/天);潑尼松口服30mg/天,1周后逐漸減少劑量。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百冬歸貝湯:百合25g,麥冬、桔梗各16g,生地黃、當歸、貝母、芍藥各12g,天冬、熟地黃、百部各10g,甘草7g。加味:胸痛嚴重者加郁金、延胡索;咯血者加白及、阿膠、仙鶴草;潮熱者加龜版、白薇、青蒿;肺陰虛嚴重者加沙參、玉竹。每日1劑,水煎分服。所有患者均連續(xù)治療8周時觀察療效。
3.1 療效標準:顯效為臨床癥狀、體征均完全消失,痰菌轉(zhuǎn)陰,X線檢查顯示肺部結(jié)核病灶基本吸收或明顯吸收,空洞縮小50%以上;有效為臨床癥狀、體征顯著改善,痰菌轉(zhuǎn)陰,痰菌指數(shù)明顯減少,X線檢查顯示肺部結(jié)核病灶未見明顯變化;無效為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痰菌陽性,X線檢查結(jié)果顯示肺部結(jié)核病灶無改變或進展。
3.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3.3 治療前后兩組血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g/L)

表2 治療前后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g/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I L-8 4 5.2 3±4.7 9 8.6 4±1.9 4*※4 5.3 2±4.9 1 1 4.4 6±2.1 6*組別治療組(4 7例)對照組(4 8例)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I L-6 5 9.8 6±5.9 9 1 0.2 2±2.6 4*※5 9.9 1±5.8 3 1 5.4 9±3.0 8*
3.4 治療前后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C D 4+/C D 8+1.4 7±0.3 5 2.1 3±0.6 7*※1.4 3±0.3 8 1.7 8±0.4 4*組別治療組(4 7例)對照組(4 8例)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C D 4+(%)3 2.3 7±3.5 2 4 2.4 9±5.0 8*※3 2.4 3±3.7 4 3 6.2 2±4.4 7*C D 8+(%)3 7.6 8±3.5 5 3 0.1 3±2.9 1*※3 7.7 6±3.8 3 3 4.5 8±3.0 3*
肺結(jié)核屬中醫(yī)學“肺癆”范疇,主要病機是陰虛為主,外感瘵蟲,導致肺氣受損,陰血耗損,傷及臟器;另外,腎為水臟,金水相生,久病肺腎皆虧,導致正氣不足;因此,治療肺癆一則殺蟲,二則補虛扶正[1]。百冬歸貝湯中當歸、生地黃、熟地黃、芍藥滋陰;天冬、百部退虛熱,殺蟲;百合、貝母、桔梗、麥冬滋陰清熱,化痰止咳;郁金、延胡索活血散瘀止痛。全方共奏滋陰清肺、化痰止咳定喘之效。本觀察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提高;提示百冬歸貝湯加減輔助抗結(jié)核藥物治療肺結(jié)核肺陰虧虛型患者的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