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平 呂曉軍 黃 潔 段曉情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是指與抗生素使用密切相關的腹瀉。老年患者(≥60歲)罹患多種疾病、抵抗力差,頻繁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多為苦寒之藥,耗傷脾陽、腎陽,極易發生AAD。筆者在西醫治療基礎上同時給予敷臍聯合熨燙,取得較好臨床療效。茲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符合AAD診斷的老年科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1例,女19例;年齡76~92歲,平均年齡82.1±5.0歲。試驗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78~96歲,平均年齡83.4±5.1歲。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上述病例的西醫診斷標準參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1]中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的診斷標準擬定。中醫診斷和證型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并根據本科室臨床實際情況擬定。
2.1 對照組:口服西藥:溫水沖服蒙脫石散,1日3次,每次1袋,療程為2周。
2.2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同時給予中藥敷臍加熨燙。用物準備:①中藥制作:中藥處方用四神丸加肉桂,將配置好的中藥打粉、過篩,用黃酒以5:1的比例調和,再添少量甘油增加粘合度且容易滲透。②小茴香熱鹽包:取小茴香籽200g、小顆粒海鹽300g、自制棉布袋(15cm×20cm)、恒溫箱、熨燙袋等。操作步驟:取調制好的藥膏1.5cm×1.5cm大小敷于患者臍部,并用透明敷料覆蓋。將制作好的小茴香熱鹽包放入恒溫箱中,溫度調至60~70℃,5分鐘后拿出套上燙熨袋,以患者臍部為中心,逆時針方向由內向外燙熨6~8分鐘(逆時針為補法),再將鹽包敷于臍部持續20分鐘,每日1次,連續2周。注意事項:腹部注意保暖,4h內不宜洗澡,燙熨袋1人1用,連續使用小茴香粗鹽3d后更換。
3.1 療效判定標準:臨床治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候積分減少≥95%;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癥候積分減少≥70%;有效:癥狀、體征均有好轉,癥候積分減少≥30%;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癥候積分減少不足30%[2]。
3.2 兩組治療前后癥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候積分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候積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例數30 30治療前26.93±3.814 25.60±4.048治療后11.13±7.366 7.60±6.631*
3.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治愈2例,顯效4例,有效17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76.6%;試驗組治愈4例,顯效10例,有效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中醫學將AAD歸屬“泄瀉”范疇。老年患者常因命門火衰、不暖脾土而致脾腎陽虛;又因抗生素多為苦寒之藥,易損脾陽,脾氣虛弱則運化無力,而致精微不化,水濕內生,則發泄瀉。四神丸中,補骨脂可補命門之火以溫脾土,加肉桂可引火歸源,散寒助運化;肉豆蔻、五味子能固腎澀腸;黃酒能行藥勢,通血脈,可促進藥物歸經。諸藥合用,健其脾,除其濕,行其滯,調其氣,而獲止瀉之效[3]。臍又名神闕穴,為經氣之海;又因肚臍處含有大量微血管,藥物透皮吸收后迅速彌散入血,直達病灶。小茴香可溫腎散寒,和胃理氣,與海鹽混合后加熱不易冷卻。給予小茴香熱鹽包熨燙,熱力和藥力相互協同,從而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結果顯示,應用中藥敷臍聯合小茴香熱鹽包熨燙治療老年AAD效果較好,且成本低,舒適度高,接受度廣,便于操作,利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