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 浩
今年1月7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18年全國空氣質量狀況。根據通報,2018年1-12月,麗水市在全國169個城市中排名第五;市區PM2.5年均值濃度為28微克/米3,全省排名第二,同比下降5微克/米3;AQI優良率為95.6%,全省第一,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
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不斷刷新了“麗水顏值”,根據市生態環境局提供的監測數據,進入2019年以來,麗水的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標,春節假期的空氣質量同比2018年明顯好轉,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春節藍”保持有效在線,實現全年“開門紅”。
然而,在這個非沿海、低海拔的城市,好空氣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呢?
2018年以來,在麗水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麗水干群目標一致,齊心協力,以“麗水之干”擔當“麗水之贊”,著重開展調結構、重治理、強執法,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通過后天努力,麗水的“顏值”煥然一新。
調結構。全市積極推進“散亂污”企業整治,淘汰落后產能。2018年,共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90家,完成“散亂污”企業(作坊)清理整頓200家。同時,借助金麗溫輸氣管道麗水段全線貫通契機,淘汰燃煤鍋爐179臺,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快調整優化運輸結構。全市新增新能源公交車99輛,淘汰老舊船7艘,推進車船結構升級、油品質量升級,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今年2月,麗水召開“兩山”發展大會,提出推進麗水高質量綠色發展的理念,即將運用跨山統籌、創新引領、向海借力這三把“金鑰匙”,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全力構建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規模總量協同較快增長。


2018年,麗水市印發了《麗水市重點產業導向清單》,指導全市產業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并根據《浙江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關于加快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的要求,明確本地區工作方案,全面準確摸排梳理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情況,制定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三年工作計劃,明確時間節點,落實責任單位和具體責任人員,如:計劃云和偉玲磚瓦、縉云浙江一勝特工模具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業于2020年前退出關閉。
納愛斯集團有限公司兩臺35蒸噸/小時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超低排放改造。鍋爐配套建設超低排放煙氣處理設施,采取一用一備方式運行。超低排放處理設施按兩爐兩塔設計建設,脫硫除塵采用爐內石灰石脫硫+爐外半干法脫硫除塵一體化處理系統,脫硝采用爐內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CR耦合技術,總投資約1800多萬元。目前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已建設完成并穩定投運,建成投運后滿足超低排放限值。
重治理。2018年,全市推進露天礦山、揚塵整治,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控制氨氮排放,開工治理15家廢棄礦山,對全市451個在建工地建立動態清單化管理,將秸稈禁燒列入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全市劃分3224個網格實行重點巡查,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62%。進一步深化工業廢氣治理,開展重點行業、工業園區廢氣治理,5臺鍋爐完成清潔排放改造,完成54家重點企業示范治理項目。推進工業臭氣異味治理和城鎮深化垃圾廢物臭氣、餐飲油煙廢氣異味處理。對36家合成革企業進行深度治理并完成集中精餾項目一期建設。同時,從2018年9月1日起,麗水全市全域范圍內全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明確規定落實嚴禁在禁燃區內燃放煙花爆竹等工作,進一步改善全市環境空氣質量。

麗水市還組織召開了全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會議,其中對全市秋冬季秸稈禁燒工作做出部署,進一步強化地方各級政府秸稈禁燒主體責任,要求在重點區域建立網格化監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階段開展秸稈禁燒專項巡查。如:加大對主要交通干線及重點環境敏感目標區域的巡查頻次,層層建立巡防網絡開展秸稈禁燒網格化巡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查處,嚴格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和反面典型曝光,對發現的秸稈焚燒行為實施從嚴處罰:對個人處以500~2000元的處罰,對單位處以1萬~10萬元的處罰。同時,疏堵結合,積極推行秸稈粉碎、造肥還田等資源化利用技術。
今年2月4日晚上,龍泉首例違規燃放煙花爆竹者被處罰。據了解,在除夕夜,龍泉市組成巡邏隊伍,加大頻次開展巡查,做到大氣污染防治管控“不放假”,守護藍天“無暫停”。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浙江省燃放煙花爆竹管理辦法》和《龍泉市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實施方案》的規定,對違法行為人王某作出了罰款500元的處罰決定。
強執法。當前,全市環境交叉執法成為常態,工業企業涉氣環境違法行為被重點打擊。2018年相繼組織開展“藍天保衛”1號、2號專項執法行動,并在全市范圍開展了6輪環境交叉檢查活動,共出動執法人員2762人次,檢查各類企業605家,查出問題企業292家,立案295起,案件線索移送公安70起。專門出臺了《關于印發麗水市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辦法(試行)的通知》。其中,將以逃避監管方式偷排大氣污染物的企業違法行為納入舉報范疇,鼓勵群眾舉報不良排污企業,查處后舉報人最高可獎勵5萬元;在有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企業推行安裝自動監控報警系統,目前已在31家企業完成廢氣在線監測設施。上述具體舉措,將助推麗水環境監察執法人員,依法對企業實施精準執法。
在一次交叉執法的夜晚,第一交叉執法小組將執法車開到龍泉塔石某工業園區附近的高速上,只見路旁的工廠燈火通明,疑似正在生產。鎖定目標后,兩輛執法車迅速開進了一鋼業有限公司的廠區并直奔治理設施現場,檢查中發現該公司有3條酸洗槽正在工作,其中1條酸洗槽未封閉也未配置廢氣收集處理設施,使得酸洗廢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執法人員將證據通過執法記錄儀進行取證,并對現場負責人制作了詢問筆錄,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立案查處,構成行政拘留的違法證據移交當地公安機關處理。現場還查封了該酸洗槽,要求企業立即整改,并告知企業已啟動按日連續處罰程序,復查仍拒不改正的,計罰天數將累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