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化發展進程中,中國面臨著能源開發、工業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隨著新《環境保護法》的頒布與實施,我國政府表達出鐵腕治污的決心,體現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責任擔當。
治污的歷程并非一帆風順,圍繞著生態保護與產業利益的沖突問題,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社會發展是否一定犧牲環境,環境保護是否必然阻礙行業發展?面對這個看似矛盾的命題,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提交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多年來,東明石化一直秉承“企業發展,環保先行”的經營理念,將環境保護工作作為推進企業科學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提高企業運行質量的有效手段,積極引進環保新工藝、新技術,不斷加大環境保護技改和治理力度,推動了企業環境保護、達產增效和產品質量的提升,倡導清潔生產,致力環境保護,努力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位于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始建于1987年,是集原油加工、石油化工、氯堿化工、精細化工、建筑安裝、房地產開發、物流運輸等為一體的特大型石油化工集團,主要生產高標號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氣、溶劑油、聚丙烯、高等級道路瀝青等系列產品。2015年8月,東明石化正式成為國家批準的同時擁有進口原油使用權和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權的地方民營煉油企業。
作為地方經濟支柱企業,東明石化集團緊跟環保政策動態、明確企業主體責任、積極探索環保治理先進技術,制定發布環保專項規劃和工作方案,按部就班地落實環保治理減排等多項措施。在環保方面,東明石化累計投入10多億元。“煉油行業,產生廢水和廢氣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努力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東明石化掌門人、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湘平說。

東明石化集團全景

潤澤化工加油油氣回收

通過對區域內污水處理廠敞口隔油、浮選、生化池等構筑物安裝玻璃鋼蓋板密封,把惡臭氣體抽送到廢氣治理裝置中進行除臭處理
“十二五”中期,全國多個地區受到霧霾天氣的影響,在各界爭論霧霾的誘因和責任時,東明石化體現出大企業對社會的擔當,先后從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治理兩方面,運用先進環保工藝為區域空氣改善做出了突出貢獻。2017年,菏澤被列為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之一,東明石化在原有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大了自我環保要求和治理力度。“2018年10月,國家提出了特別排放限值要求,但是東明石化其實在2017年初就達到了超低排放標準。”李湘平說。
首先,東明石化集團全面升級改造了供熱燃煤鍋爐脫硫脫硝除塵設施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脫硫、SNCR法脫硝、電-袋復合式除塵等先進工藝,全面達到《山東省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7/664-2013)的超低排放限值,實現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全面減排效果。
其次,建設氣柜裝置收集瓦斯氣體,經脫硫后瓦斯硫含量達到10ppm以下,作為裝置工藝加熱爐的清潔燃料。對催化裂解裝置的蠟油原料,東明石化進行了預加氫處理,不但大幅降低了進料硫含量,還優化了再生溫度、劑油比等參數,減少了催化劑的跑損。根據石化裝置生產工藝的特點,全面實施工藝煙氣提標治理,并全面達到《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0-2015)的特別排放限值。對催化裂化裝置再生煙氣采用濕法脫硫工藝治理煙氣中的二氧化硫穩定在50mg/m3以下,采用SCR脫硝工藝治理煙氣中的氮氧化物穩定在100mg/m3以下;并對全廠14套干氣工藝爐進行低氮燃燒改造,改造后的煙氣氮氧化物穩定在100mg/m3以下。既滿足了《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又改善區域環境質量,促進區域社會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由于裝置加工原料多為高硫重質組分,為有效控制生產過程中夾帶H2S、酚類等惡臭污染物的無組織排放,東明石化對污水處理、硫磺酸性水罐等環節采取了多項工程控制措施,先后對集團各區域污水處理廠敞口隔油、浮選、生化池等構筑物按照玻璃鋼蓋板密封,通過進風口和出風口進行換氣,把惡臭氣體抽送到廢氣治理裝置中進行除臭處理。惡臭氣體分別通過催化氧化、低溫等離子、生物濾床等工藝手段深度處理后,達到《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限值,經20米排氣筒排放,有效地減少了硫化氫、氨、揮發性有機酸類等污染物的無組織排放。
裝車均優先采用下裝的環保作業方式,并分別在各裝卸區域建設了油氣回收裝置。采用冷凝+吸附的集成工藝,通過防爆風泵將常溫油氣收集送入冷凝機組,尾氣中絕大部分VOCs均被冷凝液化,剩余氣相用高效活性炭深度吸附回收并循環脫附,處理效率達到97%以上,回收到的液態油品全部以常溫狀態輸送回罐區,實現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東明石化將加油站的加油機更換為帶油氣回收集氣管的新式一體機,同時對地下儲罐進行配套更換,完成了加油、卸車等環節的一、二次回收,有效治理了城區人員密集區域揮發油氣帶來的危害。

脫硫脫硝設施
結合《山東省石化等四個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要求,東明石化將環保專業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與設備專業無泄漏管理工作有機結合,制定了詳細的LDAR工作計劃并積極實施。在裝置密閉化生產的基礎上,東明石化進一步加強對設備有機物料的泄漏管理,分別對泵、壓縮機、泄壓設備、法蘭等密封點開展LDAR工作,對泄漏檢測值大于500ppm的密封點及時組織修復,共檢測121122個密封點,修復泄漏點260個,年減排VOCs32.8噸。
東明石化全年共處理廢水450萬噸。這些廢水排出之前先處理達標,排出后流入五里河濕地生態公園,據東明石化集團安全環保部經理于波濤介紹,工廠排出的廢水經過生態優化后“比上游來的客水水質還要好”。
多年來,東明石化雖然排放的是工業廢水,但一直是按照更為嚴格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的排放標準來執行的。該公司先后投資9000萬元分別建設了9600噸/天和15000噸/天的污水處理廠,分別處理集團各區域煉化裝置產生的工業廢水;同時投資規范排污口、建設了高標準的生物指示池,可實時反映外排水質;還對總排口外排水系統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包括電動閘門、光電式污泥濃度計、在線監測分析儀及相關自動連鎖裝置,它既可以有效監測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及時、準確地監控外排廢水指標,又為廢水排放實現了“自動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在東明石化污水總排放口的下游,是東明縣人民政府投資8600萬元興建的五里河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濕地上下游均安裝了水質在線自動監測設備,進水經人工濕地系統深度凈化后,出水再進入洙趙新河,用于農田灌溉或回用于工業用水。通過濕地的涵養凈化,可使水體中污染物COD的去除率達到51%,總磷的去除率達到46%,氨氮的去除率達到76%。每年可削減COD408.8噸,氨氮71.54噸。“我們廠區的污水主要污染物COD排放在30mg/L以下,年外排量88.6噸,氨氮在1mg/L以下,年外排量0.72噸。相較于2015-2017年石油煉化行業的排放標準,我們提前5年就達到了這一標準。”于波濤說。
近年來,東明石化努力實現“打造千億企業、造福一方人民”的“強企夢”,圍繞建設千萬噸級煉油基地,積極推動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先后建成多個大型石化項目,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不斷增長的同時,東明石化以扎實的環保工作展現出一個大國強企的責任意識和長遠眼光。從“中國企業500強”到“世界企業500強”是東明石化為之奮斗的方向,相信這一天會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