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春
安徽省阜陽市地處皖北,是傳統的農業大市,轄區1000多萬人,800多萬畝可耕地,阜陽市的秸稈年產生量就達300多萬噸。每到麥收季節,秸稈禁燒成為當地一大難題。
多年來,阜陽市一直在探索怎樣在夏收季節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讓秸稈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化利用。通過摸索,阜陽市緊緊圍繞“全面禁燒、全面轉化利用”的工作目標,繪制“四張圖”,實行秸稈禁燒掛圖作戰,自2015年以來,安徽省阜陽市連續多年“零火點”,同時實現了群眾“零投訴”的目標。阜陽市繪制的秸稈綜合利用的“四張圖”,功不可沒。
第一張圖“利用方式網格圖”。把轉化利用方式落實到地塊,確保該還田的及時還田、該清運的及時離田。阜陽市將全市545萬畝小麥、245萬畝玉米、60萬畝水稻綜合利用任務分解到鄉鎮、落實到村組,共繪制秸稈機械化還田任務163張。
第二張圖“收儲網點布局圖”。把離田計劃落實到收儲點,每個行政村至少建立一個標準化臨時堆放點。2018年阜陽市夏收、秋收兩季共建設秸稈收儲點和臨時堆放點1000多個,方便農民就近售賣秸稈。在秸稈收儲點,工人們用機械把秸稈放到打捆機內進行打捆,質量好的秸稈送到造紙廠造紙,質量差一點的打捆送到秸稈發電廠燃燒發電。


第三張圖“機械作業調配圖”。搶收搶種,農機是關鍵。阜陽市以鎮村為單位,精心繪制機械作業調配圖。實行劃片包干、劃片調配,全市夏收、秋收兩季共調配機械3萬多臺(套)。2018年,阜陽市有的鄉鎮首次采用“滴滴打農機”的方式,從全國平臺上調集收割機200部,并且每畝收割價格比當地還少了15元。僅這一項就為農民少開支100萬元。阜陽市把調配圖與農機作業智能平臺結合起來,依托全市379個農機專業合作社,根據小麥自南往北先后成熟進行收割的特點,引導機械區間科學流動,實現定點調度,確保作業機手、機械、地塊精準對接。如果夏收、秋收期間突發大雨等災難天氣,實現定點科學調度就尤為重要。
第四張圖“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布點圖”。阜陽市合理引導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布點,原則上每縣市區至少引進一家規模龍頭企業。阜陽市在阜南縣和阜陽經濟開發區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園兩處。積極培育引進國禎集團、中船重工等30家龍頭企業,引導供需對接,切實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中船重工阜陽齊耀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從去年8月投入商業化運營以來,所生產的電能除自用外,剩余的還能并入國家電網,為當地企業生產、居民生活提供清潔能源,大大提升秸稈綜合利用附加值。把秸稈拉到發電廠以后,農民一畝地可以增收50~60元,農民種地的效益提高了。
阜陽市繪制秸稈綜合利用的“四張圖”,貫穿秸稈綜合利用全過程,掛圖作戰,對于秸稈綜合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2018年以來,阜陽全市300多萬噸秸稈得到綜合利用,利用率達到90%多。根據規劃,今年底前,阜陽市的五個縣市將全部實現縣縣都有秸稈發電廠的目標。
下一步,阜陽市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大力發展以秸稈資源利用為基礎的現代環保產業,推動秸稈資源多途徑、多層級、高附加值利用,努力把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辦成得民心、順民意、惠民生的實事好事,讓天更藍、水更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