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金星星,肖梅玲,肖 洋,魯 毅,丁 敏,譚太蓉,李一詩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重慶 400016)
目前良性支氣管狹窄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其中器官與支氣管狹窄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導致其出現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1]。患者病發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氣急等癥狀,不及時治療會加重病情,影響其肺功能,增加治療難度。既往外科治療需要切除受累器官,但手術創傷較大,并發癥較多,且治療中安全性較差[2]。本文通過將倍他米松納入其中,現進行報道。
抽調2016.6-2017.6在我院診治的良性支氣管狹窄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5例。均經過臨床病理學診斷有效確診,均病情穩定且意識清楚,所有入選者均知曉本文研究并愿意參加,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排除溝通障礙且依從性較差者,對研究藥物存在過敏者,癌性病變者。其中對照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為25-70歲,平均年齡為(45.5±4.5)歲;研究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為25-69歲,平均年齡為(45.1±4.4)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對照組采用反復電刀、球囊擴張、冷凍治療。
研究組采用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倍他米松(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712),每次0.5mg,一月1次,經纖支鏡行氣道粘膜下注藥。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氣促分級、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l)、支氣管直徑、用力肺活量(FVC)情況[3]。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t檢驗,P<0.05表示數據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在氣促分級、FEVl、支氣管直徑、FVC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相關情況[n=35,(%)]
支氣管狹窄主要是由于創傷、氣管插管、氣管瘤等原因所致,狹窄支氣管易發生肺部感染,嚴重者會導致肺不張,使得患者出現肺功能異常,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要及時對良性支氣管狹窄患者實施科學有效治療,改善其臨床癥狀,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手術,支架置入及激光治療,但外科治療風險較大,患者存在一定創傷,使得預后較差,不利于后期康復[4]。
當前治療的關鍵在于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介入治療在后期會對患者的氣道粘膜造成損傷,局部不斷增生瘢痕,增加氣道再次狹窄的可能性,延長患者痛苦。這就導致局部藥物的出現,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多的基本為在瘢痕處使用電刀切除、球囊擴張、冷凍凍融術,該法患者需經常往返于住院,對患者的心理、生活造成負擔。本文通過將在瘢痕處使用電刀切除、球囊擴張、冷凍凍融術的基礎上,予以瘢痕處使用倍他米松粘膜下注藥,結果顯示研究組在氣促分級、FEVl、支氣管直徑、FVC均優于對照組,倍他米松在糖代謝與抗炎作用上效果較好,起效迅速,能減輕機體組織對損害性刺激所產生的病理變化,臨床療效較高,副作用較低;且相比外科治療患者不會出現創傷,能夠及時緩解其呼吸困難的情況[5]。
綜上所述,通過對良性支氣管狹窄介入患者實施倍他米松治療,患者癥狀能夠及時得到改善,肺功能出現好轉,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