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珂
(常熟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蘇 常熟 215500)
癌癥是全球死亡首要原因,安寧療護被認為是癌癥護理重要組成部分。安寧療護是為臨終患者提供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全方位護理,使其在臨終前獲得尊嚴及安寧[1]。如何提高臨終患者生活質量是安寧療護的核心目標。研究[2]表明,多學科協作模式是安寧療護的一種安全有效的護理模式。本研究特探討醫共同體下多學科協作安寧療護在病房癌癥臨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8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癌癥患者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8-86歲,平均(67.38±4.98)歲;類型:胃癌10例,肺癌15例,直腸癌4例,食管癌3例,乳腺癌4例,其他4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56-84歲,平均(68.95±5.05)歲;胃癌9例,肺癌14例,直腸癌5例,食管癌4例,乳腺癌3例,其他5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常規予以化療藥物指導,控制并發癥,適當予以心理疏導。觀察組予以醫共同體下多學科協作安寧療護。成立醫共同體多學科協作團隊,醫療、護理、藥劑源于我院,營養、康復及心理社會支持團隊源于市人民醫院。各團隊參與評估患者病情、生理及心理狀況,探討,并制定合理護理方案。安寧療護:①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關系,了解其對死亡的態度,并告知患者死亡是生命的自然過程;②停止藥物后,對患者心理、生理進行評估,整理病情轉告家屬;③向患者及其家屬灌輸安詳而逝的思想,讓其保持安詳、平靜的心態接受死亡,減少不必要的折磨;④癌癥終末期對疼痛、食欲不振、呼吸困難等展開對癥處理,疼痛嚴重者除了應用止痛藥外,還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進行緩解;食欲不振者可準備患者喜歡的食物;采用按摩、熏香等緩解其不適感;⑤開導并鼓勵家屬陪護,盡量讓患者在人生最后階段感受到家人的陪伴和自我人生價值,滿足其心理需求。
(1)負性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焦慮、抑郁情緒,分值越高,負性情緒越嚴重。(2)生活質量:采用綜合評定問卷調查,包括心理功能、區提供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共4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2]。(3)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評估,包括穿衣、洗漱、進食、梳妝等10項,共100分,評分越高表示依賴性越小,自主生活活動能力越強[1]。
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s),分]

表1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0 58.52±3.59 40.02±3.62 59.18±4.78 42.93±3.04對照組 40 57.96±4.05 55.32±3.91 59.69±4.01 57.32±4.38 t 0.654 18.160 0.517 17.069 P 0.515 <0.01 0.607 <0.01
觀察組生活質量、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生活活動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生活活動能力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生活質量 生活活動能力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0 15.32±2.02 32.25±3.18 31.95±4.36 61.58±5.96對照組 40 14.96±2.15 25.54±3.67 32.95±5.04 51.61±6.37 t 0.772 8.739 1.291 7.228 P 0.443 <0.01 0.201 <0.01
醫共體指的是服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管理共同體四位一體。其主要目標是按照省醫改辦“制度強、服務強”,“人民健康水平高、對醫改滿意度高”,以集團化模式推進醫共體建設,完善協調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創建智慧醫療,提升服務能力。安寧療護被視為癌癥晚期患者基本護理,而多學科協作模式下安寧療護過程中專科評估及效果評估持續存在,多學科聯合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心理和生理狀態制定護理方案,每個團隊均不可替代[3]。
死亡是人一生無法逃避的結局,對終末期癌癥患者而言,氣管插管、心肺復蘇等搶救措施于生命延續而言毫無意義,反而給其帶來痛苦。安寧療護主張: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灌輸安詳而逝的思想,確保患者臨終前以平靜的心態面對死亡。而長期癌癥患者普遍存在疼痛反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故通過適當予以止痛藥或轉移患者注意力以改善疼痛感;鼓勵患者家屬陪伴患者,讓患者感覺并非自己孤身與疾病抗爭,增強信心。戴月琴等[3]表示,當患者能夠真正以平常心面對疾病時,生存質量明顯提高。本文顯示,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可見醫共同體下多學科協作安寧療護對癌癥臨終患者負性情緒有改善效果,還可提高其生存質量。
綜上,醫共同體下多學科協作安寧療護可緩解癌癥臨終患者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