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雙
(河南省開封市結核病防治所,河南 開封 475000)
肺結核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程較長,并且病變侵蝕大血管,很容易出現咯血等并發癥,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處理,會引發呼吸道堵塞以及休克等現象,因此要積極有效的治療,但是由于該疾病給患者帶來的打擊較為嚴重,在治療的過程中,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1],而此次研究旨在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肺結核合并咯血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特選85例患者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涉及參組人員一共為85例,所有參組人員的入院治療時間在2016年8月~2017年9月,所有患者均經過痰涂片檢查確診為肺結核,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以及語言障礙者,同時均同意此次研究,利用隨機分組的形式,將85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的參組人員為43例,男性患者所占例數為23例,女性患者所占例數為20例,年齡跨度在21~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33±2.15)歲;對照組的參組人員為42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所占例數分別為24例、18例,年齡最大值為73歲,最小值為22歲,平均年齡值為(41.28±2.31)歲,比較參組人員的資料,差異極小,可進行下方實驗。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病情觀察,協助患者為患側臥位,并保證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可通過輕拍背部等方式促進血塊排出,針對于患者大咯血時,應采用緊急措施,迅速將口腔血塊清除,并予以高濃度吸氧處理,實施有效止血治療。
觀察組患者則加大心理護理干預,(1)由于患者在出現咯血的時候會出現緊張、焦慮以及恐懼等心理,同時還會出現反射性屏息反應,會引發喉頭痙攣等現象,因此會給患者的心理造成嚴重打擊,所以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鼓勵患者多表達內心的感受,并積極的和患者進行溝通,通過不斷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并根據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干預,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讓患者信賴護理人員,同時護理人員還應通過鼓勵、安慰、支持等方式讓患者積極面對治療,幫助患者樹立對治療的信心[2]。(2)重視健康教育,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的關鍵在于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并對治療方式進行講解,讓患者充分了解咯血的嚴重性,同時對其治療的成功案例進行講解,幫助患者建立樂觀的情緒,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3]。(3)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等選擇合適的宣泄情緒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且及時和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讓家屬理解患者,并予以其精神支持,增加對患者的關心,讓患者感受到家的溫暖,進而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
分析上述患者干預前后焦慮和抑郁情緒,并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分析。
焦慮和抑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以及抑郁自評量表進行分析,滿分為3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越嚴重,而滿意度采用自擬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卷面的分值一共為5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滿意度越高[4]。
2.1 分析上述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情況,在表1中看出,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均較為嚴重,而干預后,其情況有所緩解,但是觀察組患者的分值明顯比對照組小,P<0.05。
2.2 分析上述患者的滿意度,在表2中看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分值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

表1 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情況

表2 分析上述患者的滿意度
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心理干預成為臨床護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且將該護理方式應用在肺結核合并咯血患者治療中,可以達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時能防止患者再次咯血,重視患者的心理干預,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采用不同的方式對患者心理進行積極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加速患者的恢復,并且在心理干預的同時,結合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進而消除患者緊張、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臨床依從性,確保治療效果[5]。
綜上所述,在肺結核合并咯血的臨床治療中,加大心理干預的效果較為理想,能緩解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滿意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